嚴正聲明:重大原創理論,轉載、摘引、觀點引用,必須指明出處,必須符合學術規則、版權法規,否則追究學術不端或經濟責任!
作者簡介:吳粲又名代蔚,畢業于四川大學。策劃學(策劃經濟學)的開拓研究者;并致力于從自然科學角度研究時間;還花大量精力研究過希爾伯特幾何、非歐幾何、極限問題及自然哲學。2021年3月偶然發現了與所從事的祖傳工藝——竹簍窖泥法甘蔗酒的相關性,進入三星堆的研究。主要從自然科學的“實證”手段,以及從“人類學”的角度,已經擴展到全球史前文明,相關專業論文投到了世界頂級學術期刊,正在修改或撰寫新論文。
一、三星堆祭祀坑成功跨坑拼接文物,從而證明幾個坑的相關性
銅獸馱跪坐人頂尊銅像由1986年二號坑出土的銅尊口沿、2021年三號坑出土的銅頂尊跪坐人像、2022年八號坑出土的銅神獸拼接而成(見下圖)。
銅罍座倒立鳥足頂尊神像由出自1986年發掘二號坑出土的銅鳥足人像、2021年三號坑出土的爬龍銅器蓋、2022年八號坑出土的銅頂尊撐罍曲身人像、銅持龍立人像、銅杖形器等部分組合而成(見下圖)。
各祭祀坑器物散件跨坑成功組合,從而得出了這些祭祀物來自同一批,終結了以前的很多猜想和推測。
二、成都農民種地挖出的黑曜石與三星堆的存在高度相似,二地可能有緊密關系
就如三星堆的不同的坑的器物經互相比對、配比,最后得到是同一器物而被埋葬到不同坑,從而證明了這些器物的緊密關系。
通過對三星堆、成都的黑曜石進行成分檢測,結果一目了然。
●如果成分相同或相近,則完全證明筆者此前推測:成都龍泉驛的洛帶附近才是商王朝辦公所在地。
同時發生紂王自焚的鹿館(也稱為摘星樓)也在附近,而三星堆的器物是從此地用船運輸過去然后埋葬的。
下圖為三星堆出土的黑曜石。
三、三星堆遺址出土、成都地里挖出的黑曜石各自的來源
1. 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黑曜石的來源
主要是仁勝村土坑墓出土,此地共發現29座墓葬,除了其他器物外,還出共土了黑曜石37 顆,大小不等,通體黑色,形制為圓形或扁圓形,其在仁勝村墓地出土的各類玉石器中系數量最多的一類器物。共有三座墓葬出土黑曜石珠共 12 顆,均與相關隨葬器物具有共存關系,與另幾座未出土黑曜石珠的墓葬相比較,這三座墓葬亦系相對出土器物最豐、數量最多者。有些“墓” (土坑) 內還見僅埋藏幾顆黑曜石珠而不見其他遺物的現象,其埋藏意圖不明。
2.成都地里挖出的黑曜石的來源
筆者以前發表過幾篇文章曾經談到過,某網友贈送了筆者一批石頭并講述了大概來源。
筆者又根據這些信息去龍泉驛的洛帶周邊區域,現場收集到了遺留在田地間堆積的玉石殘料、加工銅的黃泥球。
去年偶遇在地中挖地的農民,說他家里有祖傳下來的起碼有100多年的幾粒黑石頭,相傳也是在此處附近種地時挖出,經交流、協商然后賣給了筆者。但筆者購買時也用玉筆燈打過,一點不透光,就肯定并非玉石類。當時購買熱情也不高,只是因為平常沒有見過此類石頭,出于好奇而買下。
最近筆者也才看到三星堆遺址出土了黑曜石并展示了出來,才想起了那幾粒石頭,經對比覺得高度相似(因為圖片受燈光、拍照使用參數不同等影響,看起來可能存在差異)。
四、為何能得出三星堆的器物焚燒地在龍泉驛區的洛帶附近?
1.某網友看了筆者的文章,贈送了一批石頭并講告知了一些模糊的信息,前面有多篇文章已經談到。
筆者根據其中的線索找到了這批石頭的大致來源地,并也采集了一些石頭,經筆者分類、辨別:有很多玉石殘料以及用作加工玉器的工具石、當然也發現了少數精品玉石。
2. 筆者查閱了多種史料并走訪了當地多位老人,他們講述了此地原來存在一條河流直通金堂(由金堂的沱江可以直達三星堆前的鴨子河),后來水干了變成了小溪溝。這條河曾經也叫洛水,洛帶鎮也因此而來。而大量史料記載夏、商朝都與洛水有關,目前有多條河都認為是洛水,但都無法用準確的證據來確認。
此區域已經被大量建筑、設施占據,幸好還留存有很多空地未被開發,而最關鍵的是最近幾十年修建筑,因為鏟掉表層的很多泥土,被拉過來填埋了幾十米深、幾公里長的河溝,這樣就成了有幸!如果當時的焚燒發生于此,一些殘渣、灰燼、器物可能會有部分被傾倒在河里,還有保存于表層泥土的,也因被拉過來填埋在河溝中了,方便發掘。
農民挖地時挖出的黑曜石可能是遺漏下來的器物,因為是石頭,幾千年都無人感興趣而散落在泥土中,它們與三星堆出土的黑曜石可能就是同一批。因為經筆者以三星堆出土的文物為實證加上附帶的“上古語”深入研究得出:三星堆祭祀坑中的很多器物就是原來擺放在鹿臺的祭祀物或展覽物,被周朝士兵攻破焚燒后,然后運到了三星堆填埋。
雖然仁勝村墓葬比三星堆祭祀坑早得多,即鹿臺及里面的器物被焚燒時,比仁勝村墓葬要遲1000多年,但農民挖地撿到的與仁勝村墓葬的可能還是同一批,前者被埋葬,后者是擺放在鹿臺,鹿臺被焚燒時遺漏到地里面,而未被運到三星堆祭祀坑掩埋。
3. 筆者從此地采集的一些玉石或普通石頭中,很多有被大火焚燒過的痕跡。
如下圖的玉石:
以下的石頭有3個孔,每個孔中都塞滿了灰燼,焚燒過的痕跡非常明顯且充分。不知是否與那場武王克商發生的焚燒有關?或是在埋入墳墓時要發生焚燒,表示一種祭祀行為?
4.因為此處曾經修建深水溝,深挖了十幾米翻出了很多新泥土,筆者從這些泥土中采集到了一些極不尋常的石器、玉器,或許可以說除了皇宮這類重要場所外,不大可能會出現。筆者以后會展示這些石器、玉器。
●如果能被鑒定為夠級別的文物,筆者可以上交。
五、黑曜石究竟是什么?出產地在哪里?我國有無相似祭祀行為?用意是什么?
1. 黑曜石出產地在哪里?
看到一篇網絡文章說:黑曜石 (珠) 不見于成都平原新石器時代其他遺址,仁勝村的黑曜石珠應系史前石器貿易或其他互動性文化形式中的交換物。其交流途徑或與古代西南地區通往域外的通道有關,其具體來源值得探究。此賬號又爆出:經中國地質大學檢測,這些黑曜石來自西亞的“哈拉夫文化”,在敘利亞東北。此信息除了此賬號外,再無其他信息源。
筆者對此信息嚴重質疑,因為此賬號經常爆出一些嘩眾取寵、毫無根據的信息。
可以肯定,我國并非只有三星堆有此類石頭,筆者除了收購到了來自成都洛帶區域的黑曜石,也在廣安、南充區域采集到了此類石頭。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很多老墳場被開墾出來種地后,一些石頭被集中到土埂邊,而黑曜石因為與其他石頭有非常明顯的區別,容易吸引人的眼光,所以筆者最初是以稀少和稀奇順手采集。
就在1年前,我的家鄉廣安的土地承包商用推土機平整土地,當時筆者正好在家,一些多年未耕種的老墳包也被推開,筆者在現場也發現了幾顆黑曜石。但沒出現人骨或其他埋葬物。此地可能曾經被用作過墳場,再改作耕地,這樣的重復使用過程,幾千年前的埋葬物或人骨早被挖出拋棄,現在又是重新被翻耕,黑曜石因為無人感興趣而被遺留下來。
下圖是筆者在廣安、南充多處采集的石頭樣品。
以下是收集到的幾粒黑曜石。
還有一些非常老的墳場附近,也有拋出的黑曜石,很顯然應該出自古老的墳墓,如下圖這粒是走南充親戚時發現。
2.這些石頭究竟什么成分?
這些石頭統一的特點是:黑色較深、較硬、外表似玻璃質感、細膩,不透光,只是統稱黑曜石, 但究竟是屬于同一品質或主要是大體相似,因為還沒有進行成分檢測就不得而知。
以下是切開后的切面。
●對于三星堆的這些黑色石頭,有人說是屬火成巖的一種;也有人說是屬于玻璃質的隕石。
但筆者經過疏理文獻以及研究收集到的樣品,得出應該屬于我國傳世文獻記載的稀罕的:千年(或以上)的黑色靈芝或替代品。
對于靈芝我國經典文獻有很多記載,但到目前,已經不知道它的生存狀況或留存標本。
3.為何是靈芝或大體相似的替代品?為何與墓葬有關?
當前人們通常認為靈芝屬于擔子菌或孢子植物,成活周期僅為一年。
●如果僅僅是此類如此普通而又常見的生物,我國傳世文獻還會幾千年都延續不斷作為珍奇記載?
還有人認為是虛構的,但很多傳世醫學典籍是相當嚴謹的,也會虛構?
它肯定是一種真實的存在,并且確實又相當稀罕和珍貴!
筆者在前面“糾正!三星堆錯誤解讀成搖錢樹,驚嘆!應是萬年還魂草!古籍有記載”一文中對此已經進行了探討。
●筆者能實實在在展示出某道友收藏的至少有幾千年生長周期的標本,以下標本1.9kg,長為15cm,寬13 cm,厚5 cm,這些標本的來源非常真實可靠,是古代由道家采摘專門供給皇家的東西。因為朝代更迭又重新回到采摘人手中,然后保藏、傳承至今(見下圖)。
●特別是這個標本上面還刻有文字和繪上了生長圖樣,更加證實了真實性和可靠性。從字形看,最少是先秦以前的文字,筆者能夠解讀。
A處二個字就是“靈芝”,古代認為靈魂像火一樣,所以用的近似于“火”字來表達“靈”,后面的應該讀“枝”或 “丫”,表示樹枝。
B處繪的靈芝的生長樣式,而靈芝之所以難采摘到,從繪圖中看到,它需要高度的技巧,如果沒有看到此圖所示,根本就不了解正確的采摘方法,難怪民間流傳此類珍貴植物會跑路。圖例正是幾千年的經驗、技巧總結(見下圖)。
以下靈芝重1.4kg,直徑1.8cm,厚5.8 cm,顏色呈紫色,更屬于靈芝中的精品,經典醫學文獻記載,靈芝有多種顏色,紫色最難見,可以入藥。
●從以上標本看,靈芝經過千年或萬年的生長,而體積又非常小,所以密度已經接近石質。
此物種已經滅絕,或現存極少,還可能屬于生物學中需要新建立的類別,需要進一步研究,
既然在墓葬中出現,肯定與墓葬有關。應該是用來還魂所用,我國民間傳說:靈芝吃了可長生不老,或讓死人可以還魂的神奇作用。
與靈芝相同的還有“還魂草”。筆者在前面“糾正!三星堆錯誤解讀成搖錢樹,驚嘆!應是萬年還魂草!古籍有記載”一文也談到了三星堆以及四川綿陽、貴州等地的博物館,錯把千年“還魂草”解讀為“搖錢樹”。
同樣,筆者親眼目睹了某道友保藏的,至少有千年生長齡的“還魂草”的實物標本。
●筆者正在對這些標本的成分進行測量,由于比較復雜,已經送檢了多個高水平檢測機構,然后整理出來,寫成論文發表到世界頂級學術期刊。
我們也在全力研究是否有某些醫學作用?我國如此多的經典傳世文獻都連續不斷地在記載,至少總會有一定的醫學作用!不然,不可能傳續幾千年。
我們將盡量恢復或開辟新的醫學功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