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入律,春意盎然。2025年以來,在政策支持和估值修復等多重利好因素的助推下,醫藥板塊持續回暖,創新藥板塊一度大幅領跑市場。步入四月,受關稅擾動影響,全球市場大幅波動,A股和港股創新藥也有所回調。展望未來,關稅對醫藥板塊的影響有多大?創新藥的投資邏輯是否發生了變化?港股和A股創新藥還有哪些潛在的機遇?
4月17日,創新藥,投資的春天是否已來?——富國基金一起投4月專場圓滿落幕。本次專場策略會邀請了興業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新財富最佳分析師段超、東吳證券醫藥行業首席分析師、新財富最佳分析師朱國廣、富國精準醫療基金經理趙偉、富國醫藥創新基金經理王超,富國基金投顧資產配置總監馬蘭,富國基金高級策略分析師劉宇童,券商首席攜手富國基金投研人員,共同探討醫藥板塊潛在的投資機會。此次策略會以線上直播的形式召開,近30家平臺同步直播。
圓桌環節嘉賓合影
本次專場策略會上半場由三個主題演講組成,演講嘉賓段超、趙偉、朱國廣分別從宏觀經濟、醫藥投資、創新藥板塊三個視角帶來了對于當前市場以及醫藥板塊投資價值的解析。下半場圓桌論壇討論環節,由富國基金高級策略分析師劉宇童擔任主持人,和四位嘉賓一同探討當前市場潛在的投資機會。
提示:外部機構嘉賓觀點僅代表其本人及所在機構在發布當日的觀點;富國基金各基金經理的市場觀點及投資理念不作為其管理的基金產品投資管理的承諾或預測,也不構成投資建議。以上觀點均具有時效性,可能隨市場情況變化而調整。
段超:狹路相逢勇者勝——特朗普關稅后的宏觀經濟展望
興業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 段超
特朗普關稅加征“起起伏伏”,對我國經濟影響有多大?當前中國政府杠桿率存在擴張空間,存款準備金也有下調空間,但外交博弈比內部刺激更為關鍵,一季度經濟保持韌性,政策刺激加碼仍需時間。回顧歷史上貿易保護時期的資產表現:
1920年代貿易戰:債>實物>紅利>股
1930年代貿易戰:債>紅利>實物>股
過去三年,宏觀經濟受到幾方面因素的壓制,2025年或為中國宏觀敘事的變化之年:AI為代表的新科技產業正在發生突破、地產尾部風險基本解除、美國地緣壓力基礎動搖,由此或帶來自主可控、內需消費、軍工的配置機會。
總結
特朗普關稅帶來經濟挑戰,但更重要的是國運之戰的開始
中國政策對沖空間仍足,政策應對“先攘外后安內”
狹路相逢勇者勝,敢叫日月換新天,對資本市場保持長期積極
趙偉:聚焦醫藥核心資產
富國精準醫療基金經理 趙偉
關注方向:
Modality角度:ADC
病種角度:腫瘤之后,自免必須重視
減肥藥:關注first-in-class的多靶點
國際突破,國內映射:NASH,AD
估值模型:
最重要的因子是成功率
g: 取決于競爭格局、用藥粘性、生命周期(仿制藥應為負值)
看好創新藥板塊的核心邏輯
板塊性的盈利拐點:10年積累,頭部biotech逐步盈利,證明創新藥的賺錢能力,政策完全支持,中國有足夠大的市場讓創新藥自給自足,且有很好的利潤空間。
中國新藥(藥企)融入全球市場:大量的FIC和BIC出海,重構價值鏈,未來全球30%-50%的市場是中國創新藥(數據來源:Citeline;LEK)。
選股框架和出發點
biotech:有無全球級別的大單品?出海的置信度多高?
pharma公司:是否風險出清及主業低估值?是否有新藥收入加速或重磅產品(邊際變化)?
朱國廣:港股、A股創新藥的機遇與策略
東吳證券醫藥行業首席分析師 朱國廣
創新藥社會地位提升,創新藥支付端出現積極變化,丙類醫保目錄有望年內發布,逐步建立多元化支付體系。2024年、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多次提及創新藥,2025年提到優化集采政策、健全藥品價格形成機制、創新藥目錄及增設丙類目錄、醫療服務為主導機制等。從政策端看,全鏈條支持創新藥發展政策逐步落地,進院、支付端對估值束縛有望解除。
海外授權再創新高,國產創新藥得到海外大藥企認可,海外授權有望常態化。2024全年,中國創新藥完成125項海外授權(同比+16.8%),授權總金額525.7億美元(+27.4%)。從具體產品分類看:仍以生物藥物為主,但不再只是ADC產品,還有單抗、TCE雙抗/三抗、融合蛋白和疫苗。
國內商業化及BD出海產品爆發式增長,多家藥企2025年有望扭虧,創新藥產業大趨勢不可逆轉。在當前資本市場緊縮的背景下,創新藥公司是否具備自我造血能力,已成為投資者的重要考量標準。
圓桌論壇
如何看待當前醫藥板塊的投資價值?
王超:頭部biotech陸續進入盈利期,同時大批創新藥陸續實現出海,國內創新藥產業的“DeepSeek時刻”已悄然出現,比較優勢下,越來越多的國產創新藥有望在全球市場成為“重磅炸彈”級產品,橫向對比下,創新藥板塊兼具有α和β屬性,關注其中長期的超額投資機會。
當前環境下,相較消費和科技,醫藥在整體權益組合中建議的權重如何?
馬蘭:在市場中,有消費可以說是組合的“穩定器”、醫藥是組合的“壓艙石”、科技是組合的“加速器”的說法。實際操作中,這三類資產都可以成為組合的“穩定器”、“壓艙石”、“加速器”。比如說在2019-2021年的核心資產牛市中,消費和醫藥也可以作為組合的“加速器”。回到醫藥本身,在當前復雜宏觀環境下(關稅博弈、老齡化加速、經濟弱復蘇),醫藥行業因其需求剛性、政策支持及長期成長性,以及低估值的特性,在權益組合中有望發揮“壓艙石”的作用。
國產創新藥License-out交易激增,是短期套利還是真正國際競爭力提升的標志?
朱國廣:授權合作(License-out)是目前中國藥企出海探索中的最為主流的選擇,也是最近兩年醫藥板塊比較重要的驅動因素,可以說是2015年以來政策積累的結果。創新藥經歷了10年發展,當前或已步入了收獲期,而非博弈的階段,License-out未來也有望持續這個趨勢。其中中國速度至關重要,一方面是中國藥企能力的體現,另一方面也展現了華人科學家敬業的精神。
醫藥板塊細分領域中,相對更關注哪些方向?
趙偉:創新藥,創新器械。
王超:較為關注創新藥、創新器械;也會觀察消費醫療、品牌中藥等細分領域中,伴隨消費大盤回暖可能存在的投資機會。
創新藥投資,如何識別真正的創新?
趙偉:管線的差異化和全球化或為當前選擇創新藥的重要標準,我們還是聚焦適應癥前三家的企業。單純考慮國內市場投資的時候,當部分賽道出現扎堆時,可能會適當降倉位,海外市場則不適用于“內卷”邏輯。
管理醫藥主題基金時,如何控制回撤?倉位調整和個股選擇,哪個優先級更高?
王超:核心是選股,主力品種成長的確定性和空間要經的起推敲,是足夠“硬”的資產,市場波動時受影響小并敢于加倉。適當增加一些價值和紅利類標的配置,可能是主業增長穩定,有創新業務期權的標的,安全邊際較高;或者是競爭格局穩定,細分行業龍頭潛在分紅不斷增加。在市場過熱時,可能也會考慮適當減倉。
醫藥創新,如何在Biotech與Biopharma之間取舍?
趙偉:重點關注藥品市場空間和競爭格局,而不是tech和pharma的選擇。
伴隨中國科技實力在全球認知的提升,中國藥企創新實力及成長空間也開始被資本市場重新關注,兼具良好的抗風險能力和成長進攻能力,創新藥板塊未來或仍將是醫藥板塊的主線之一。看完了今日嘉賓分享的精彩觀點,客官是否對于創新藥的投資邏輯更為了解了?想要復習今日策略會精彩內容的客官,歡迎在富國基金視頻號重溫~
風險提示:1、以上內容不代表對市場和行業走勢的預判,也不構成投資動作的承和投資建議。2、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基金的過往業績及其凈值高低并不預示其未來業績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各基金的業績不構成對旗下其他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3、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資人基金投資的“買者自負”原則,在做出投資決策后,基金運營狀況與基金凈值變化引致的投資風險,由投資人自行負擔。
-#日富一日 創新藥-
今日策略會哪位嘉賓的發言最讓客官印象深刻?背后原因是什么?歡迎留言分享~
留言被精選且點贊數前10名的客官,富二將獎勵10元話費給到客官~
(提示:請客官直接在本篇文章評論區留言,獲獎后富二會通過后臺通知獲獎用戶,屆時請按“關鍵詞+手機號”此格式回復富二。留言活動富二會在后臺監測數據變化情況,保留取消數據存疑用戶獲獎的權利。不同微信號的同一個獲獎手機號均視為一個用戶,僅作一次獎勵。)
本活動截至2025年4月19日17:00結束,最終解釋權歸富國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所有。
投資有風險,基金投資需謹慎。
在投資前請投資者認真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法律文件。基金凈值可能低于初始面值,有可能出現虧損.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守信、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一定盈利, 也不保證最低收益.過往業績及其凈值高低并不預示未來業績表現。其他基金的業績不構成對本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如需購買相關基金產品,請您關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相關規定、提前做好風險測評,并根據您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購買與之相匹配的風險等級的基金產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