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司璐璐 記者 于露/文 施向輝/攝)4月17日,南京市玄武區“新三學”課堂教學研究成果展示暨南京市第九中學AI賦能“動生課堂”教學觀摩活動在學校長江路校區舉辦。來自省內外各高中校的300多名教師代表,跨越地域界限,齊聚一堂,共同探索課堂教學的創新之路。
活動現場,精彩紛呈。9大高考學科、共計20節公開課依次呈現。在動生課堂的光影交錯中,AI技術正悄然重塑文學教育的邊界。南京市第九中學老師張蕾以《荷花淀》為舟,借助AI數據庫重構抗戰時期冀中水鄉的時空坐標,生成浸潤著蘆葦與硝煙的“詩簽”;江寧高級中學老師顧曄利用再探銀氨溶液、碲銅廢料的回收利用和化學史實為活動主線,帶領同學們領略化學的魅力;江蘇省洪澤中學老師徐波通過學生角色扮演“病毒入侵與免疫反應”的活動,生動形象地回顧病毒入侵后機體的免疫應答過程。并利用AI提供病毒資料庫,啟發學生思考實驗室合成病毒研究的利與弊。
據了解,南京市第九中學從2013年起就前瞻性地開啟跨學科聯席教學的研究,至今已有12個年頭。學校深挖教材中的跨學科元素,常態化開展跨學科聯席教學活動。當天,南京市第九中學黨委書記、數學名師張翼飛與南京市第九中學教科室副主任、玄武區物理學科帶頭人張蓉聯席講授《微積分在高中物理中的應用》。
“同學們,數學是一門工具性很強的學科,在高中的學習中,哪些學科用到了高中數學中的知識呢?”剛開課,張翼飛就用問題打開了同學們的話匣子。在同學們紛紛講述自己的想法后,他又讓DeepSeek來回答了這個問題,在回答中化學學科、生物學科、地理學科均有涉及。課堂上,張翼飛與張蓉將數學導數、積分工具引入物理情境,解決實際問題,深度培育高中學生高階思維能力。
此外,美術老師袁曦、歷史老師孫孟龍還帶來了《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一課,以跨學科融合為核心,通過藝術實證與歷史敘事相結合的方式,展現了中華文化對世界文明進程的深遠影響。
“由于各個學科間的壁壘和課堂的封閉空間,導致學生很難在一節課里接受到其他內容,這也更加促使著我們來做一些跨學科的課程,讓學生將多學科內容進行融會貫通,這也是我們設計此類課程的宗旨。”張翼飛表示,學校開展相關研究,正是希望能在有限的課程中給孩子們多一些機會、條件,感受跨學科知識的魅力,也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所學的基礎知識,可以在其他學科里生根發芽。
據了解,本次“AI賦能,動生課堂”教學開放日活動,不僅是南京九中教研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為省內外教育同仁交流互鑒搭建了優質平臺。“同樣的教學內容如何上出不同的韻味?如何能達到更好的效果?今天的活動提供了相互借鑒的平臺。作為一所百年名校,當天的活動推動了九中的教學和內涵建設,也讓校外的教師更加近距離地了解我們學校、學生。”張翼飛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