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春天|This spring,falling in love
我們的故事,就像今年的春天一樣,一瞬而至
策展人:郭佳鑫(三金)
主辦單位:WEART
承辦單位:曬·文化力創想中心
展覽時間:2025.03.22-04.22
展覽地址:OCTsee文化力創想中心B1層
上海靜安區山西北路108弄11號
吳忠先
1991年生于四川省巴中市,現居杭州。2015年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當代藝術家。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報會員,中國國際現代藝術研究中心會員.中國當代油畫研究中心研究員。
個人參展
2025年
“藍色的驢”珠海V12藝術空間“看見春天”octsee.文化創想中心上海
2024年
個展 北京元憩畫廊
“大家都是朋友嘛”蘇州BFM Culture & Art
“Art021”上海香港高定品牌 CHARMAINE
“復現”成都四川師范大學
“安裝流動展廳計劃”上海明圓美書館
《山之屋》 120.120CM布面油畫2024
《分岔路口》100.100CM布面油畫2024
《故鄉的路》 130.130CM 布面油畫2024
《三體之山體》80.120CM布面油畫2024
WEART:是什么樣的個人經歷,讓你走上了藝術創作的道路?
吳忠先:從15歲一開始心里就種下了一顆成為藝術家的種子,就感覺,這就是我一輩子的使命,當時立志要考上中國美術學院,后來歷經千辛萬苦到了杭州,經過了很懵懂的青春時期,然后我又成為了一名老師。工作之余,心里還是放不下這個藝術,所以我在思考我目前這樣的藝術形式是我追求的嗎?找了很多年都沒找到方向,后來干脆封筆。直到后來通過校外學習頓悟—我就開始不斷地突破自己。學習新的觀念和技法,引入新的邏輯思維,然后決定從零開始。再加上當今是數字化時代,出現了一些新的審美。我感覺自己要擁抱時代。最后我破繭重生了,后來就有了現在這樣的作品。我相信這條路還能繼續走下去的。
WEART:你如何描繪自己的創作方法論?
吳忠先:簡單來講的話就是邏輯,加上中國式的人文情懷。純粹的講邏輯的話很容易讓人覺得這不是一幅作品,很可能是一張設計稿。所以我開始思考如何突破?人文情懷中國式的寫意抒情。筆墨一直是東方的獨特的一種審美的利器,我覺得我們可以延續,當然我們每個人都在講本質,那什么是本質,這也是一個很有深奧的東西,所以我也經常在畫面里探討這個話題,我常常畫山不是山。我們所看到的事物很大一部分都是表面現象,我經常在思考這一片葉子里面的經脈的結構,甚至這一個山體的地質的內在的結構。大地的運動的痕跡這種內在的力量感能不能夠給它表現出來。
WEART:??你如何看待平淡生活與激烈創作的關系?
吳忠先:我最近在飲食生活方面很像一個老年人,追求極致的清淡,在身體的情緒方面追求一種平和的心態。我覺得這就是一種態度,一種將平淡的生活歸于生活的本質。當然,每個人都有他的一種生活方式。但是我一旦手握筆的那一刻,整個人的精神狀態就很瘋狂。一定要聽很有節奏音樂,或很安靜的音樂。整個人手舞足蹈的,旁人看來似乎瘋癲。這就是一種沉醉一種奉獻,一種真正的追求忘我的一種精神。
WEART:??你認為純當代藝術與融合傳統的創作哪種更具文化生命力?
吳忠先:其實這是兩個方向,我覺得都挺好。純的當代藝術也是有它的一種使命,中國的當代藝術我個人理解為八九點鐘的太陽。純粹的去按照西方的當代藝術的脈絡走下去也是一條很正宗的路,問題是我們真正的了解西方現當代藝術嗎?這個是一個很嚴肅的話題。融合傳統的創造方式,只能說很難。當然東方的即是世界的。中國的傳統藝術包羅萬象,從個人修養方方面面來講是一個需要時間沉淀的過程。當下這種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也許會給藝術圈敲醒警鐘。
WEART:你會在創作前建立嚴格的草圖規則還是放任筆觸隨機生長?
吳忠先:我一般在繪畫之前會反復打磨草稿,有時候會為了修改一處顏色調整很久很久。因為我的畫面中理性邏輯占到的畫面構成的很大一個成分。所以從構圖結構好的基礎的顏色等方面我都會要求很嚴格。當然觀眾所看到的我的畫面筆觸感很隨意呀,甚至很有激情,那都是我刻意要這么做的。不光是在繪畫之前反復打磨,我也經常會畫完了一幅作品之后我反復修改。因為我覺得永遠畫不完的作品才有突破性。
個人官方賬號
看見春天展覽相關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