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tani konatsu
這周本想找機會,聊聊A股。
但不知道從哪說起。
A股先是反彈,然后又回調。
然后國家隊托一把...對著滬深300、上證50等ETF,biubiu地打了幾梭子子彈。
硬控了它的走勢。
我每天都經歷著,先是賬戶失血,臨近收盤又突然嗑藥回血的日子...
好幾天如一日。
這樣行情下,散戶朋友都喪失了交易興趣,成交縮到了1萬億以下。
進入了賢者冷淡期。
目前為止,我的賬戶已經收復了上周一大跌的所有損失,還賺了點。
可以不用看股票APP,專心在酒店帶娃。
現在算啥呢?
「特朗普」真空期吧。
他脫了第一只靴子,打出了對等關稅戰,把世界地板震蕩得不行;
然后大家都在茫然地等待:
會不會有第二只靴子?第二只靴子會是啥?啥時脫呢?
金融市場,不確定性最讓人困惑了。
昨天讀者問:
黃金這波會漲到多少?
真的難說。
這得看特朗普會有多作妖?現在最拿捏不準的,是這位80歲的精神小伙。
他說:他在等電話,等我們這邊電話。
他說:“球已經踢到你們那邊了,你們(中國)怎么還不回球呢?”
haha
二
有時候也忍不住想:
這種跌了又漲、漲了又跌回去的日子算啥呢?感覺時間都被玩弄消磨了
A股總這樣,起起落落,磨來磨去。
最后很多人都吐槽:
浪費了時間。
A股在3000點拉扯了N年,最大成本是:時間成本。
我倒是會好很多。
因為每過一年,我就收一筆分紅錢嘛。企業機器一直在響、每天在賺錢。
那我就能分到錢。
其實,收息股最保底部分是:
時間是值錢的。
持有超過1年還免個稅呢。
之前讀者說分紅沒意義,“拿著白菜錢,操著股價波動的心”、“股價一個波動就損失沒了,因小失大”
短期這么看是對的。
但它的長處是:時間是值錢的。
假設4%股息的公司,如果穩定分紅25年,持倉成本就變成0了。
屆時,你手上還攢著這個公司的股票呢。
(而且這還沒按復利算呢,假設的是錢拿到就花了,而不是再投資出去)
很多人可能說,你又在吹收息股了。
不是不是。
時間對于成長股,其實有更厲害的意義。
一個股票業績快速增長,它的股價一定會反應出來的。
10億利潤的公司,如果它用了三年時間,翻倍到了20億利潤。
它的股價會很難停留在原地,翻一倍是理論上的應有漲幅。
甚至有更大驚喜。
因為A股成長股的上漲,往往并不勻速,而是陡峭式地上漲——
短短時間內實現。
有小概率停在原地,但概率不高,不妨耐心等等。
時間對于哪些公司沒有意義呢?
對于大量蹭熱點、業績拉胯的公司,時間可能就沒啥意義、甚至是負面意義了。
時間久了,它們的遮羞布就越容易被撕下。
三
寫到這里,忍不住要寫段雞湯了。
很多人感嘆中年艱難:
“35歲失業,60歲才退休...中間漫長的職場真空期怎么辦?”
中年人,似乎變得一無是處了。
被嫌棄。
工作難找、薪水大降、身體也變糟,很多事都力不從心。
如果家庭再出現紛爭,就容易一秒鐘崩潰,破碎一地。
但,值得注意的是——
從35歲,到60歲。
中間有25年的寶貴時間。
能否讓這25年的時間資源,發揮出更大復利作用呢?
巴菲特自己都說:“我一生中99%的財富,是在50歲后賺到。”
中年、老年時光,也是蠻重要的理財時期嘛。
當然了。
前提是,有一定原始資金。
這可能需要盡力儲蓄。
摳出不必要的花銷,將它們轉化成適合自己的生息資產。
昨天讀者分享生活的秘訣:
“奶茶可以自己用農夫山泉的東方樹葉兌純牛奶,比例一對一,除了青柑普洱,剩下的都好喝”
還有讀者跟貼:
“土豆絲和胡蘿卜絲同炒,賽螃蟹”
haha,你看,生活處處有驚喜,不一定要燒錢才能體驗。
ps.
當然,我不是提倡刻意的節儉。
只是大家都明白:
自己的幸福感,往往并不掛鉤高價消費。
得益于互聯網分享、甚至得益于經濟下行、得益于通縮。咱們普通人能用少量的投入,就過上豐富生活了。
拆除了幸福、昂貴消費...二者之間的=號。
生活豁然開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