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若漫長的馬拉松般的寫作之旅,終于在剛才駛達目的地。
真好,徹底完成了。它糾纏了我太長的時間,洋洋灑灑三大卷:中國卷,日本卷與歐美卷,-卷比一卷厚,而于我個人感覺也是一卷比一卷寫得好。所謂好,在我這指的是從思想之評的角度看。
惟在此次進入幾卷本之寫作時,我才真正意識到中國電影于思想之分量要遜于日本電影——那怕是第五代導演的幾部深刻之作,而日本電影,就其人性深度與廣度之揭示又遜于歐洲電影。
誠然,此為我一隅之見,不足為訓。但我如今是一固執之人,我們不再信奉任何人此前說過什么,又有何定評,我僅以我的個人視角與個人感知,去陳說我的獨立之見。
一俟脫稿,真有點如釋重負之嘆,在寫作的過程中我亦經歷了現實中的諸多生命體驗,乃至考驗,故而百感交集了!
人生亦莫過如此,沒辜負生命的高貴與尊嚴,沒有蠅營狗茍般屈身活著,且思且行,也算是對自己有個交代了。
據說此三卷之著中國卷與日本卷均已在某著名出版社通過了,且還要作為重點書先推出"中國卷",試探市場反應。這事兒既讓我備感意外又令我頗覺心安,畢竟著作有了出處,也算沒白幸苦,而在此前,我幾乎跟所有的朋友說大概率是出不了了,人家考慮的是市場,對此,我無能為力。
盡管如此,我特別相信這三卷本大書讀者一旦讀了,其必有收獲,而且會猶覺有意思,促人思考。
本來還是一篇(我事后整理出的)6萬多字的網上講座文字稿,經考慮,只好先忍痛割舍了,畢竟現下之三卷加起來已有60- 70萬字了,出書也委實太厚了。當代人沒耐心再讀厚書了,那個曾經的、狂熱的讀書年代已然遠去,只剩緬懷乃至悲悼了!為此,我只能尊重市場規律——盡管那整整三小時的講座評價甚高,該舍則舍,這是我對現實的明智選擇。
晚上,我又去瞅了一眼我書稿之歐美卷的最后一篇。
為什么僅看最后一篇的最后幾段?我認這一篇我寫的頗為滿意。并不是所有我寫過的篇章均感滿意,有的我似乎仍覺意猶未了盡。但"未盡"什么?我又是茫然的,所以索性也就如此了。
這一篇,亦即論說《夜間守門人》則不然。當年80年代末我初次觀看它時就有了一種莫名的異樣感覺,究竟是什么"異樣呢,我亦沒多深究。但我萬沒想到這么多年過去了,那個"異樣"之感,及伴隨著此一異樣而至的疑惑仍存心間。
當我有一天,受瀟妹妹之邀,我要在網上講授電影60堂課時,我又想起了它,伴隨它的名字《夜間守門人》-同抵達的,還有我提及的那個對影片感到的"異樣"的疑惑。
于是我還是決定講述這部電影,并依照我以往的慣例事先不擬草稿,只是在我滔滔的即興中邊說邊想,而詮釋,亦在我的此"說"與"想"中了。
后來有了新軟件,可以將我在網上的"言說"直接轉化為文字,于此,這才有了我那三大卷——中國卷,日本卷與歐美卷——的文字修改與增補版。
待我改至歐美卷(亦也是全書)最后一篇《夜間守門人》時,忽然有了各種的涌上心頭—— 80年代末的時代氛圍,彼時的北京景觀:街市、人流與人的精神狀態,以及大家頗富共感的各種話題,還有熱烈的思考與展望。
那個時代中止于一個夜晚,但緬懷則令我永存心間。除此,初看《夜間守門人》時那個"異樣"與"疑惑"又一次紛至沓來,而我,在做網上講座時其實闡述得并不清晰,并不盡如人意。
于是我沉浸在了一種感覺的回望與捕捉中,直到那個初始發生的"異樣"與"疑惑"隨著我對影片的釋解而逐漸化為一股青煙,消散而去。至此,我了然了,我終于捕捉到了隱藏在《夜間守門人》里的那個隱而不發的"秘密"了。
終于!
2025年4月17日手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