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在省委、省政府領導下,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全省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社會大局安全有序、保持穩定,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一、綜 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區生產總值47526.9億元,比上年增長5.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522.3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17470.5億元,增長5.8%;第三產業增加值25534.1億元,增長5.4%。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9.5%,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6.8%,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3.7%。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64352元,比上年增長5.7%。
全年民營經濟增加值31249.6億元,比上年增長5.4%;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65.8%。
年末常住人口7378萬人,比上年末減少15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3.42%,比上年末提高0.65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44萬人,出生率為5.9‰;死亡人口61萬人,死亡率為8.2‰;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3‰。扣除自然增長,凈流入2萬人。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員89.92萬人,完成全年計劃的104.6%。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26.08萬人,比上年減少6.05萬人。就業困難對象實現再就業11.61萬人,比上年增加0.71萬人。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0.2%。其中,城市與上年持平,農村上漲0.5%。分類別看,食品煙酒價格下降0.3%,衣著上漲2.3%,居住上漲0.2%,生活用品及服務上漲0.7%,交通和通信下降1.7%,教育文化和娛樂上漲0.9%,醫療保健上漲0.4%,其他用品和服務上漲4.0%。在食品煙酒價格中,糧食價格下降0.9%,蛋類價格下降4.6%,豬肉價格上漲10.0%,鮮菜價格上漲8.7%。全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4.3%。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4.2%。農產品生產者價格下降4.0%。
新質生產力穩步發展。全年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6%;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1.2%,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22.3%。規模以上工業九大主導產業中,新一代信息技術增加值增長13.6%,綠色化工增長12.2%,現代輕紡增長10.4%,新材料增長10.0%,高端裝備增長9.8%,先進鋼鐵增長7.8%。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37.7%。其中,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32.1%,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43.4%。網上零售額4940.7億元,比上年增長8.8%。全年新登記經營主體130.26萬戶,截至2024年底,經營主體889.97萬戶,其中企業272.20萬戶。
重點區域發展扎實推進。全年沿海地區生產總值16855.3億元,比上年增長5.5%。環首都地區生產總值12119.9億元,比上年增長5.6%。縣域經濟增加值26148.5億元,比上年增長6.0%。
綠色低碳轉型持續深入。全年規模以上工業非化石能源發電量1072.6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6.2%。其中,風力發電量634.7億千瓦時,增長1.3%;太陽能發電量303.3億千瓦時,增長20.0%;水力發電量53.6億千瓦時,增長11.1%。全年PM2.5平均濃度37.7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3%;優良天數為267天,增加22天。全年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保持在80%以上。
全年糧食播種面積9690.2萬畝,比上年增加7.4萬畝,比上年增長0.1%。其中,夏糧播種面積3414.5萬畝,增長0.1%;秋糧播種面積6275.7萬畝,增長0.1%。糧食總產量3908.8萬噸,比上年增加98.9萬噸,增長2.6%。其中,夏糧產量1513.0萬噸,增長1.0%;秋糧產量2395.8萬噸,增長3.7%。
全年棉花產量7.1萬噸,比上年下降31.7%。中草藥產量111.1萬噸,增長12.7%。蔬菜產量5717.3萬噸,增長4.0%。其中,食用菌產量230.7萬噸,增長8.1%。園林水果產量1217.6萬噸,增長4.4%。食用堅果產量81.3萬噸,增長8.8%。全年主要畜禽肉產量478.1萬噸,比上年下降2.6%。其中,豬肉產量268.0萬噸,下降5.4%;牛肉產量59.7萬噸,增長0.6%;羊肉產量36.4萬噸,下降2.8%;禽肉產量113.9萬噸,增長2.7%。禽蛋產量425.6萬噸,增長5.2%;牛奶產量560.4萬噸,下降2.0%。全年農業機械總動力8527萬千瓦(不包括農業運輸車),比上年增長1.5%。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14908.5億元,比上年增長6.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5%。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1.3%;股份制企業增長7.9%,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增長5.6%;私營企業增長9.0%。分門類看,采礦業增長7.5%,制造業增長8.3%,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2.1%。分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增長6.9%,中型企業增長9.9%,小型企業增長6.6%。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中,農副食品加工業增加值增長2.3%,食品制造業增長6.0%,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增長11.9%,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13.4%,醫藥制造業增長0.8%,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7.8%,專用設備制造業增長7.5%,汽車制造業增長15.5%,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39.6%,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3.8%。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1233.1億元,比上年增長0.9%。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利潤總額305.8億元,下降10.4%;股份制企業利潤總額908.5億元,下降6.3%;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利潤總額327.3億元,增長29.5%;私營企業利潤總額364.0億元,增長1.4%。分門類看,采礦業利潤總額161.2億元,下降6.5%;制造業利潤總額820.8億元,下降0.3%;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利潤總額251.1億元,增長10.8%。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9.42元,比上年末減少0.27元;營業收入利潤率為2.39%,增加0.06個百分點;資產負債率為64.0%,增加0.3個百分點。
全年建筑業增加值2648.1億元,比上年增長3.7%。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利潤總額114.3億元,增長2.0%。其中,國有控股企業利潤64.6億元,增長29.7%。
四、服務業
全年郵政函件業務1061.9萬件,包裹業務150.5萬件。快遞業務量95.4億件,比上年增長31.8%;快遞業務收入582.6億元,增長22.0%。全年完成電信業務總量786.5億元,增長11.4%。年末電話用戶總數達到9644.0萬戶,其中,移動電話用戶達到9082.3萬戶。移動電話普及率上升至122.8部/百人。固定電話用戶561.8萬戶。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3345.7萬戶,比上年末凈增166.0萬戶,其中,固定互聯網光纖寬帶接入用戶3098.3萬戶,比上年末凈增114.4萬戶。移動互聯網用戶數8097.8萬戶,比上年末凈增204.9萬戶。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累計達到141.6億G。
五、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869.4億元,比上年增長5.5%。按經營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3559.6億元,增長6.0%;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309.9億元,增長2.7%。按消費類型分,商品零售額14497.6億元,增長5.5%;餐飲收入1371.8億元,增長5.4%。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4927.0億元,增長9.6%。
全年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零售額456.4億元,增長11.9%;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333.2億元,增長7.1%;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299.1億元,增長24.9%;中西藥品類零售額236.0億元,增長4.9%;石油及制品類零售額540.6億元,增長9.1%;汽車類零售額1991.4億元,增長11.2%。
全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4405.4億元,比上年增長7.1%,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為27.8%。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上年下降6.8%。其中,住宅投資下降7.6%,辦公樓投資增長1.6%,商業營業用房投資下降4.1%。
七、對外經濟
全年進出口總值6150.0億元,比上年增長5.5%。其中,出口總值3724.8億元,增長6.3%;進口總值2425.2億元,增長4.3%。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3556.4億元,占進出口總值的57.8%;對《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其他成員國進出口2012.1億元,占進出口總值的32.7%。民營企業進出口4084.5億元,增長10.0%。在出口商品中,機電產品出口1822.2億元,增長12.1%;鋼材出口375.2億元,增長36.8%;電動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光伏產品等“新三樣”產品出口347.4億元,增長77.6%。
全年實際使用外資15.9億美元,比上年下降8.9%。新設立企業419家,下降19.6%;合同外資金額20.8億美元,下降68.9%。
全年備案(核準)非金融類對外投資企業86家,比上年增長17.8%;對外直接投資額22.5億美元,增長24.8%。協議對外投資總額15.4億美元,增長8.1%;中方協議對外投資額9.1億美元,下降27.2%。
全年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34.0億美元,比上年下降0.9%;對外勞務合作派出各類勞務人員5991人。
八、財政金融
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310.0億元,比上年增長0.5%。其中,稅收收入2550.3億元,下降1.1%。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326.0億元,增長7.5%。
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93488.7億元,比上年末增長8.0%;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93283.3億元,增長8.0%。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22159.9億元,增長8.3%;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121703.2億元,增長8.3%。年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11919.9億元,比年初增加2388.7億元。
全年新增A股上市公司4家,遷入1家,退市1家,凈增4家,凈增數與上年持平。新發行公司債(不含銀行間債券)712.9億元,企業債40.1億元。
年末保險業原保險保費收入2382.5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末增長3.4%。其中,財產險業務保費收入649.6億元,增長3.4%;人身險業務保費收入1732.9億元,增長3.4%。保險業賠付支出1049.6億元,增長19.4%。其中,財產險業務賠付支出472.4億元,人身險業務賠付支出577.1億元。
九、居民收入消費和社會保障
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665元,比上年增長5.4%。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610元,增長4.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22元,增長6.4%。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為2.07,比上年縮小0.04。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4253元,增長5.8%。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9310元,增長5.0%;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8412元,增長6.8%。居民恩格爾系數為28.6%,比上年下降0.8個百分點。其中,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為27.5%,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0.6%。
年末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2017.48萬人,比年初增加67.65萬人。其中,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1677.40萬人(含離退休),比年初增加64.01萬人。參加失業保險833.23萬人,比年初增加18.04萬人。參加工傷保險1179.03萬人,比年初增加25.51萬人,其中參加工傷保險農民工486.86萬人。
年末各類提供住宿的社會服務機構2133個,床位26.7萬張。特困人員供養機構430個。
十一、文化旅游、衛生健康和體育
年末已備案博物館382家,公共圖書館182個;文化館183個,綜合檔案館179個。有線電視實際用戶1078萬戶,有線數字電視實際用戶1068萬戶。年末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99.83%,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99.88%。全年生產故事影片11部。出版各類報紙8.4億份,圖書33151萬冊(張)。
全年接待國內游客9.37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1.1%,創收(旅游總花費)11148.3億元,比上年增長10.2%。
年末醫療衛生機構93673個,其中,醫院2530個,鄉鎮衛生院1965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681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84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88個。衛生技術人員70.6萬人,其中,執業醫師及執業助理醫師31.3萬人,注冊護士30.7萬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54.8萬張,其中,醫院42.8萬張,鄉鎮衛生院8.7萬張。全年運動員在國際比賽(單項世錦賽)中獲金牌15枚,銀牌5枚,銅牌1枚。
注釋:
1.本公報2024年數據為初步統計數,部分數據合計數或相對數由于單位取舍不同而產生的計算誤差,均未作機械調整。
2.地區生產總值、三次產業及相關行業增加值、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絕對值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
3.按照我國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和數據發布制度規定,地區生產總值核算包括初步核算和最終核實兩個步驟。最終核實數據確定后,初步核算數據不再使用。按照我國國民經濟核算制度和國際通行做法,國家統計局根據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資料,對2023年地區生產總值初步核算數據和歷史數據進行了修訂。
4.民營經濟統計口徑為除國有控股、港澳臺商控股和外商控股以外的多種所有制經濟。根據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和我省修訂的民營經濟增加值核算方法,2023年全省民營經濟增加值修訂為30026.9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65.8%。
5.人口凈流入指年度常住人口總量的變動扣除自然增長(出生人口數量減去死亡人口數量)的部分,如果是正值,說明人口凈流入,反之則是人口凈流出。
6.農產品生產價格指農產品生產者第一手(直接)出售其產品時實際獲得的單位產品價格。
7.沿海地區指唐山市、秦皇島市、滄州市;環首都地區指保定市、張家口市、承德市、廊坊市,其中保定市數據不含定州市、雄安新區;縣域指全省118個縣(市)。
8.根據客運統計改革要求,2024年公路營業性旅客運輸量、旅客運輸周轉量口徑發生變化,比上年增長按照同口徑計算。
9.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指報告期末在電信企業登記注冊,通過xDSL、FTTx+LAN、FTTH/O以及其他寬帶接入方式和普通專線接入公眾互聯網的用戶。
10.基礎設施投資指建造或購置為社會生產和生活提供基礎性、大眾性服務的工程和設施的支出。基礎設施投資包括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交通運輸,郵政業,電信、廣播電視和衛星傳輸服務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教育,衛生等投資。
11.民間投資指具有集體、私營、個人性質的內資企事業單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絕對控股和相對控股)的企業單位建造或購置固定資產的投資。
12.房地產業投資除房地產開發投資外,還包括建設單位自建房屋以及物業管理、中介服務和其他房地產投資。
13.“一帶一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其他成員國包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新加坡、文萊、柬埔寨、老撾、緬甸、越南、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
14.原保險保費收入指保險企業確認的原保險合同保費收入。
15.普通高等學校的招生數、在校生、畢業生均不包含研究生數量。
16.中等職業教育包括普通中專、成人中專、職業高中,不包含技工學校。
17.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總量指報告期內市、縣人民政府根據年度土地供應計劃依法以出讓、劃撥、租賃等方式與用地單位或個人簽訂出讓合同或簽發劃撥決定書、完成交易的國有建設用地總量。
18.本公報中部分數據來源于相關部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