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中美科技博弈再度升級。美國商務部于4月9日突然宣布,對英偉達專為中國市場設計的H20人工智能芯片實施“無限期出口管制”,要求相關產品出口需單獨申請許可證。這一禁令導致英偉達第一財季計提55億美元損失,導致其股價近期暴跌,市值蒸發超1600億美元。事件迅速引發全球半導體產業震蕩,并成為中美貿易戰的新焦點。
突襲式禁令:政策反復暴露企業困境
H20芯片是英偉達為規避美國此前出口限制而設計的“特供版”產品,其性能約為旗艦芯片H100的15%,但符合美國出口規定。2025年第一季度,H20貢獻了英偉達中國區營收的93%,達171億美元,創歷史新高。然而,美國政府的政策突變令英偉達措手不及。
黃仁勛48小時危機公關:強調中國市場不可替代
禁令發布僅48小時后,黃仁勛緊急飛抵北京,與中國貿促會會長任鴻斌會談。他在會上直言:“中國是英偉達非常重要的市場,我們與中國共同成長、相互成就?!秉S仁勛強調,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活躍的產業生態和領先的軟件實力,是英偉達持續創新的核心動力。盡管面臨合規挑戰,公司將繼續優化產品體系以符合監管要求。
此次訪華是黃仁勛三個月內第二次緊急行程,凸顯中國市場對英偉達的戰略意義。目前,英偉達在中國擁有近4000名員工、150萬CUDA開發者及3000家合作企業,若失去這一市場,其年營收恐將縮水超100億美元。
國產替代加速:華為、寒武紀或成贏家
美國的出口限制正倒逼中國半導體產業加速自主化。據行業分析,華為昇騰910B芯片的推理性能已達H20的80%,寒武紀思元590在特定場景甚至實現反超。
全球產業鏈震蕩:技術鐵幕反噬美國企業
美國的“技術鐵幕”策略正在引發連鎖反應。英偉達財報顯示,其2025財年53%的收入來自美國以外市場,而中國區營收占比達13%。若長期失去中國市場,英偉達的全球競爭力或將受損。此外,美國半導體企業海外營收占比已從58%降至49%,庫存周轉天數延長至112天,顯示供應鏈效率下滑。
未來博弈:技術自主與全球化悖論
分析師江中詠認為,黃仁勛的北京之行,成為中美科技博弈的縮影。他在閉門會議中坦言:“若不能從美國購買,中國會自己制造?!边@場博弈的終局或將由兩組數據決定:中國半導體研發投入的飆升,與美國企業全球份額的萎縮。技術封鎖非但難以遏制中國創新,反而激活本土“備胎計劃”。而美國企業的“自我閹割”策略,如英偉達為H20植入“3秒鎖死算力”的硬件限制,雖能短期合規,卻可能削弱長期技術領導力。
在這場重塑全球半導體格局的競賽中,勝利者或許不是跑得最快的那個,而是最能適應變化的那一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