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菊學姐,原創好文,歡迎轉發分享。
最近,武漢法院審理的一起案件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這其實是9個月前發生的,可如今看來依然令人無比揪心,這不就是江歌式的悲劇又一次上演了嗎?
肇事者致使被害大學生承受了277天的煎熬,以及280萬的天價醫療費,卻僅被判了1年8個月!
大學生小杜,不僅長相陽光帥氣,而且心地善良。
2024年的7月,家庭條件有限的他,想著暑假留在武漢,打個暑假工,減輕一點父母的經濟負擔。
為了省錢,他與室友李某合租一間房。房間不大,但有容身之所,小杜表示很知足。
唯獨有一件事,讓小杜有些心煩和擔憂,那就是室友李某害怕電瓶被偷,總是將電瓶拆下來帶回出租屋。
電瓶在室內爆炸引起火災的事件,頻頻發生。小杜出于安全考慮,將自己的電瓶車放在樓下充電樁充電,同時也勸告李某不要將電瓶帶回出租屋。
然而,他三番五次勸說,卻都被李某嬉皮笑臉敷衍過去。
最終,悲劇還是發生了。
7月9日,清晨,李某被轟隆一聲巨響,從睡夢中驚醒。
他發現是電瓶著火后,立馬從房間跑了出去,所幸樓道里有滅火器。他抄起滅火器就往回跑,準備去滅火,可在這短短的十幾秒時間里,小小的房間已經被滾滾濃煙淹沒,什么也看不見了。
之后,他做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動作,那就是放下滅火器,并關上了房門。
而此刻的小杜,也被濃煙熏醒,發現火情的他,試圖逃生。然而,他的室友卻將唯一的逃生通道給堵上了。
小杜孤身一人在狹小的空間里,在大火和濃煙中拼命掙扎了數十秒,難以想象,當時的他有絕望!
監控視頻中,雖然看不到室內發生了什么,但小杜無助的哀嚎和嘶吼聲,已經說明了一切。
他怎么也沒想到,最要好的同學居然為了逃命,不但棄自己不顧,還為了堵住濃煙,將房門關閉!
最后,原本帥氣的小杜,成了這般模樣,全身燒傷面積高達90%,吃飯喝水都只能靠父母一口一口喂。
從此,小杜的父母只能到處借錢、湊錢給兒子治療,父親更是多次扒皮供兒子移植。其中的痛苦和不易,可想而知。
然而,小杜和家人受的這些罪完全是無妄之災,而“罪魁禍首”李某卻只賠了一萬塊錢。
甚至,當李某因過失傷人被抓起來時,他的父母還有臉跑到小杜的病床前求情,并要求對方原諒自己兒子。
你覺得小杜及家人會諒解他嗎?他有什么資格要求諒解?
一個大三的學生,本該有美好的前途,卻因為室友的一個錯誤,前途盡毀!
不僅小杜的一生就此作廢,他的父母的下半輩子更是活在痛苦和煎熬中。
更難的是,小杜的未來還需要不斷做手術,需要大量的治療費。這讓原本經濟困難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不得已,小杜和家人將李某告上法庭,希望李某能承擔醫療費用。但經過五個小時的訴前調解,雙方并未達成一致。
小杜如今承受的這一切,本應該李某來擔,可他卻撇得干干凈凈。這樣的人到社會上,何其可怕?
如果當初他們沒有在一起合租,會不會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呢?
顯然不可能,只要有李某這類自私自利的人存在,不是讓小杜為他的錯誤買單,就是給其他人的生活“埋雷”。
關鍵是,這樣的人極度冷血,明知是因為自己的錯誤行為,才導致這一切悲劇的發生,他們也絲毫不受其影響,甚至厚顏無恥地栽贓嫁禍給他人。
有一位網友透露說,他是小杜和李某兩人的大學寢室室友,據他所知,李某做筆錄時將所有責任都推給了小杜,事發之后兩個月只去看了小杜一次。而且,這僅有的一次也只是為了和解,目的是為了正常復學。
這位網友還說,上周他還在學校看到了李某和其他同學同行的畫面,李某看起來毫無負罪感,他們有說有笑,這讓他無法理解。同時,他也無法理解,竟然還有人愿意跟李某做朋友。
李某這類人,不就是所謂的“倀鬼朋友”嗎?
什么是“倀鬼朋友”?如何識別?
“倀鬼”,原是民間傳說中為老虎引路、害人的鬼。放在今天,就是那種表面跟你稱兄道弟,關鍵時刻卻把你往火坑里推的人。
別看他平時跟你吃飯喝酒、打游戲、講段子,真遇上事,你就會發現,他的第一反應不是幫你,而是撇清關系、逃之夭夭,甚至還會反咬你一口。
那么,如何辨別身邊的人是否是“倀鬼朋友”呢?
第一,看他是否愿意承擔責任。遇事就推的人,遲早也會推你。
第二,看他是否把朋友的痛苦當回事。真正的朋友,是你落難時第一時間伸手的人,不是發個“加油兄弟”就躲起來的那種。
第三,看他是否愿意在你不順時陪你,而不是只在你風光時蹭你光環。
第四,觀察他是否善于“人情操控”,常常讓你內疚、愧疚,為他買單。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他是否尊重你作為一個獨立的人,而不是只把你當資源。
別以為這只是個案,現實中,這樣的“倀鬼朋友”數不勝數。
2021年,一女大學生被相處三年的室友推薦赴西安“暑期項目”,投6.98萬元入會,一周內被40余人輪番洗腦,最終家人籌款7萬仍難自拔,身心崩潰,室友矢口否認,冷眼旁觀。
2023年,廣州大學生陳強遭室友“邀約”去貴陽“做生意”,五天五夜后其識破系傳銷組織,歷經逃亡,才僥幸生還,其間心理創傷深重。
那些借錢不還、拉你炒股、拐你創業的“朋友”。借了幾千幾萬,轉頭就失聯;拉你“投資”被割韭菜,最后連自己都跑了;口口聲聲“兄弟一場”,關鍵時刻卻把你當墊背。
這些人,不是朋友,是你不小心給自己埋下的“地雷”。
小杜的悲劇,令人痛心,卻也值得我們警惕。
年輕人最大的錯覺,就是以為“熟悉感等于安全感”。
但往往,最危險的地方,不是陌生人,而是你最信任的“身邊人”。
人與人之間的悲歡并不相通,有的人只在你順風順水時分享快樂,卻從不愿意承擔一點責任。與其等到傷痕累累才幡然醒悟,不如早些學會擦亮眼睛,看清身邊的“熟人陷阱”。
別再相信什么“大學室友情比金堅”,別再幻想“朋友圈等于朋友圈”。
有時候,你與災難之間,隔著的,正是一個關系要好的“倀鬼朋友”。
遠離“倀鬼”,保住自己的人生底線,才是年輕人該上的第一課。
菊以高潔會淵明,吾以文會友。曾是多年醫學編輯的我,現為兩只小棉襖的媽媽,每天努力碼字,只愿為千萬家庭帶去專業、有趣、獨特的教育觀點。原創不易,你的認可是我堅持下去的動力。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菊學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