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某三甲醫院繳費窗口前,張建國顫抖著刷完第32張信用卡,72小時監護室費用剛好湊齊。這位45歲獨生子看著賬單上"自費部分"的六位數金額,突然蹲在地上掩面痛哭。
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失能老人超4200萬,獨生子女家庭占比達70%。在杭州某互聯網公司任技術總監的王敏算過筆賬:父母養老院月費9800元,醫藥費均攤4300元,護工費6000元,每月固定支出剛好等于她的稅后工資。
上海交通大學老齡研究院報告揭示驚人事實:護理1位失能老人需要2.8個勞動力,而獨生子女家庭平均可用勞動力僅1.2人。凌晨三點的北京安定醫院走廊,李芳正在用手機處理工作郵件,患阿爾茨海默癥的母親第7次扯掉輸液管,護士站傳來的警報聲讓她渾身發抖。
南京大學社會學院調研發現,65%的獨生子女出現焦慮癥狀。45歲的陳偉手機相冊里存著兩個倒計時:距離父親透析費用告罄還有27天,距離自己胃部腫瘤復查還剩42天。他苦笑著說終于理解什么叫作"三明治一代"。
當我們用計算器反復核算贍養成本時,78歲的退休教師周美云正在悄悄修改遺囑。她將畢生積蓄分成52個紅包,每個標注著外孫女的生日——這是她能想到的,最不拖累孩子的告別方式。
當孝順成為當代中產最昂貴的奢侈品,那些在病床前崩潰的獨生子女,真的只是輸給了現實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