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昆明7月18日電 題:掙錢顧家兩不誤——云南紅河激活“家門口”就業拓寬幸福路
新華社記者李溪巖
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陽縣德熙紡織廠的車間里,機器運轉聲此起彼伏,返鄉務工的企業員工楊克級正低頭熟練地操作機器。“以前在廣東打工,一年到頭回不來幾趟。現在回到家鄉工作,每月可以拿4000塊錢,離家近,吃住方便,還可以得空帶小孩。”楊克級笑著談起現在的生活。
近年來,紅河州以“家門口的務工車間”建設為抓手,讓許多像楊克級一樣的外出務工者,從“出遠門”變為“近家門”就業。2024年以來,紅河州共招引“小商”178個,建設務工車間181個,吸納2.56萬人就地就近就業,讓他們實現了“掙錢顧家兩不誤”。
在建水縣臨安鎮,坐落著主營電子元器件制造的金億志電子元件(云南)有限公司。公司前身為“小作坊”式代加工廠,后經建水縣政府“家門口的務工車間”項目支持,公司盤活閑置廠房、擴大生產規模,如今已成為當地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帶動周邊群眾致富的支柱力量。
金億志電子元件(云南)有限公司工程助理楊鴻靜介紹,公司在附近村子招聘用工105人,并對他們實行柔性管理。員工因處理季節性蔬果事務請假期間,公司會為他們保留崗位。針對不方便外出、又有務工意愿的年邁村民,公司則會將部分手工活派發到家,讓老人們在家里也能做工補貼家用。
在就近就業的過程中,許多村民轉變身份、增收致富,對自己的新工作有了更多認同感。
在蒙自市草壩鎮,63歲的朱艷芬做了大半輩子的農民,如今入職蒙自春曉高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從事秧苗嫁接和零工工作。她說,以前農村都搞常規種植,靠天吃飯,現在引進公司發展特色農業,農民們的收入比以前增加了很多,在7月至9月的高峰期,1個月能拿1萬多元。
當地許多年輕人也投身到“家門口”就業的熱潮中,盧婭琪便是其中之一。作為本碩就讀農業專業的年輕人才,盧婭琪現在蒙自春曉高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從事技術管理與行政對接工作。在她看來,回來工作是學以致用,為地方產業年輕化和可持續發展做貢獻,而在這邊她也能更好平衡工作和生活。“去年公司招了10多個年輕人,很多都是云南本地的。我也打算在這里安家。”
推動“家門口”就業更好發展,也需要務工人員不斷提升職業技能。建水縣通過引進數字青年創業園,在“家門口”用數字技術為當地人提升就業本領賦能。在建水縣零工市場一層大廳,許多村民帶著虛擬現實設備練習葡萄疏果技巧。
建水縣委組織部組織二科副科長普志康介紹說,葡萄疏果培訓為期9天,經過理論和虛擬現實實操培訓并通過考試后,學員可以獲得葡萄疏果證書,“建水葡萄疏果工在全國市場都比較受認可”。除了疏果培訓,建水縣零工市場還免費為村民開展民用無人機駕駛培訓、直播電商培訓等。
此外,建水縣數字青年創業園還開發了“建水數字就業”微信小程序,幫助求職者足不出戶即可獲得“家門口”的就業信息。目前,“建水數字就業”注冊用戶已超1.2萬人,服務企業435家,帶動5000余名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
紅河州通過“車間建到家門口、政策進到家門口、服務做到家門口、崗位送到家門口”的方式,正助力越來越多的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增收夢、致富夢。(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