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的園所集體生活結束了,走在從園所把孩子接回家的路上,一切看似平常。
家長與孩子交流的每一句話,都體現著家庭教育的水準與用心,決定了孩子的人生觀,會把孩子向正面或反面的方向引導。
家長應該提高自己的水平,多關心孩子是否快樂,多用啟發式提問給孩子傳輸"心靈雞湯。"
一、別把孩子引導成受害者
孩子有沒有受到“欺負”,是很多家長都關心的問題,如果家長總是忍不住的問:
“今天和小朋友打架了嗎”
“今天有沒有人欺負你”?
孩子就會奮力回顧一天中誰欺負過他,為滿足家長需要,每天像完成作業般向家長敘述不愉快經歷。
這樣會造成孩子每天到班里尋找可能“欺負”自己的人,激起別的孩子產生要打他的想法,形成了所謂的吸引力法則。
一旦帶有了這個惡性循環,孩子真的會成為一名“受害者”。導致他不愿去園所,可能出現社交恐懼,對孩子的一生都將產生深遠的負面后果。
二、接孩子時的問題對比
大多數父母接孩子回家時的常見提問:
“今天在幼兒園吃什么了”?
“有人欺負你嗎”?
話體現了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也引導著孩子一生的價值取向。
如果我們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孩子的情緒情感、興趣、能力以及孩子自身成功感的建立和與伙伴交往上,更容易讓孩子有傾談的欲望,會讓孩子對自己的作為有所感觸,并且會對明天的園所生活產生期待。
家長試試這些問題:
今天有什么有趣的事嗎?
今天和大家玩得高興嗎?
你跟小朋友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戲?
你的好朋友是誰?他有哪些優點?
給媽媽講一個你今天覺得特別好玩的事兒
父母傳遞給孩子的信息: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要勇敢面對、樂觀向前。必須學會接受生活的不完美,關注我們值得關注的事情,我們才能快樂。孩子頭腦中總是帶著對上學的美好,孩子自然喜愛上學。
三、接孩子細節也很重要
不要帶著玩具、零食等接孩子放學,更不要一把接過孩子的小書包。因為老師千方百計在園內讓孩子變小大人,一出校門就變回了“小寶寶”,老師的苦心功虧一簣。
看到孩子不要忘記來個擁抱,擁抱不僅會讓孩子忘記了所有不愉快,還能讓孩子知道,雖然跟媽媽分開了一天,但是媽媽還是很愛我的。
四、爸媽多接幾次孩子放學
爸媽是孩子成長最重要的角色,如果孩子平時是老人接送的,請每周父母最好親自接送一次。因為這樣的舉動看似不足為道,對孩子來說意義卻很重大。
爸媽平時忙,所以大多數都是奶奶或爺爺接送,但爸媽只要有時間,總會來接我!這樣的舉動,對孩子來說就是關注,就是愛。
朋友圈里有個媽媽最近記錄了她偶爾的一次接孩子放學的情形:當孩子看到門外的我的時候,眼里放出異樣的光彩,抬起頭自豪地跟老師說:“你看,媽媽今天來接我!”走出門口見到熟悉的小同學,情不自禁地說:“我今天也是媽媽來接我放學了……”那種喜悅和滿足感讓這個當媽的百感交集。
五、如果孩子說不想上學怎么辦?
首先要問清楚孩子為什么不想上學,一般來說剛到幼兒園,孩子都會抗拒上學,這跟孩子的分離焦慮有關。
這種情況下,爸媽不要訓斥打罵,可以說媽媽知道我們家寶貝不想上學,媽媽小時候也曾經不想上學,但每一個人都要上學,就像媽媽一定要上班一樣,這是每個人的責任哦!讓孩子知道上學是一種責任。
最后的叮嚀
離園時是孩子
思維最活躍、最興奮的階段
家長可以好好利用這段時間
給孩子的表達、情感抒發
創造良好的機會哦
園長幼師通服務平臺為中國學齡前教育工作者提供專業資訊服務,致力于幫助托育園&幼兒園園長、教師專業化提升,為托育園&幼兒園提供專業服務的第三方服務平臺。
*聲明:本文大部分文字和圖片均來自網絡,由園長幼師通服務平臺小編因教學和研究需要轉載或選編的文章,重在分享優秀教育理念,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后臺留言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