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在第24個世界知識產權日來臨之際,云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發布2024年度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十大典型案例。數據顯示,全省法院知識產權審判質效顯著提升,案件平均結案時間縮短至35天,同比減少近16天,司法保護力度和社會服務效能持續強化。
審判質效提升:效率與公正雙優化
2024年,云南法院共受理知識產權案件7571件,審結6946件。其中:
- 民事案件:上訴率降至5.02%(同比下降10.79%),法定審限內結案率達99.25%;
- 刑事案件:受理94件、審結86件,127人被判決承擔刑事責任;
- 懲罰性賠償:在12件惡意侵權、重復侵權案件中適用懲罰性賠償,提高侵權成本。
多元解紛機制:聯動協作成效顯著
云南法院深化“訴源治理”,聯合行政機關、行業協會構建多元解紛體系:
- 民事案件調撤率達48.70%(同比上升1.72%);
- 與省市場監管局聯合推進知識產權糾紛訴調對接、行政調解司法確認機制,2024年完成司法確認案件45件;
- 聯合舉辦行政執法與司法保護培訓班,強化執法司法協作與人才共育。
典型案例發布:多維度護航創新與市場秩序
本次發布的十大案例覆蓋商標、著作權、地理標志、反壟斷、職務發明等領域,凸顯云南地域特色與司法導向:
1. 涉外商標保護:
- 三友某摩托車公司出口緬甸的摩托車使用近似“豪爵”標識,法院認定侵權并判決賠償,規范涉外定牌加工秩序,助力云南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
2. 傳統文化著作權保護:
- “云南十八怪”系列漫畫被未經授權用于餐具,法院明確轉授權邊界,制止非法使用本土文化元素行為,守護地域文化IP。
3. 懲罰性賠償典型:
- 某眼鏡店在被認定侵權后,更名“真通車”繼續使用近似標識,法院認定惡意重復侵權,判決雙倍賠償,彰顯打擊“換馬甲侵權”的決心。
4. 知名品牌全鏈條保護:
- 重啤(云南)公司仿冒“重慶啤酒”包裝、字號及商標,法院認定商標侵權與不正當競爭,適用懲罰性賠償并責令變更企業名稱,嚴懲“搭便車”行為。
5. 包裝裝潢不正當競爭:
- “家家清”洗衣粉包裝近似“家家宜”,雖商標不侵權,但整體視覺混淆構成不正當競爭,法院改判侵權方停止使用并賠償,遏制“擦邊球”營銷。
6. 職務發明權屬認定:
- 離職員工將原公司研發的6項專利轉讓新單位,法院從任職崗位、研發投入、技術延續性等多維度認定為職務發明,保障企業創新權益與人才流動平衡。
7. 地理標志司法守護:
- 非東川產地企業使用“東川掛面”標識,法院認定侵權,明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產地與品質門檻,護航“東川面條”區域品牌。
8. 反壟斷行政訴訟支持:
- 某磚廠參與協會統一漲價協議,省市場監管局作出行政處罰后,法院判決維持處罰,強化對橫向壟斷協議的司法威懾,維護市場競爭秩序。
9. 云茶產業刑民協同保護:
- 鄒某某等假冒知名茶業商標,法院同時追究刑事責任與民事賠償,形成“刑事打擊+民事追責”雙軌保護模式,助力云茶產業健康發展。
10. 嚴厲打擊商標標識犯罪:
- 張某祿等人非法制造“褚橙”商標標識,法院以非法制造注冊商標標識罪定罪量刑,切斷侵權產品流通鏈條,筑牢農產品品牌保護防線。
法治宣傳常態化:營造創新保護共識
云南法院通過新聞發布會、典型案例發布、“進市場、進社區、進校園、進企業”普法活動等形式,推動形成“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的社會氛圍。
云南高院相關負責人表示,2025年將繼續深化知識產權審判改革,提升司法保護精準度,為云南創新驅動發展提供更強司法保障。
(中國日報云南記者站 記者 李映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