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現(xiàn)任理事會為第七屆理事會,共有理事30人。其中,會長1人,副會長5人,秘書長1人,副秘書長2人,其他理事23人。另設名譽會長1人、顧問7人。會長由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教授葉必豐擔任,副會長分別由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教授朱芒,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教授沈福俊,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黨委書記、教授潘偉杰,上海政法學院教授楊寅,上海社聯(lián)專職副主席、上海師范大學特聘教授馬英娟擔任,秘書長由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教授蔣紅珍擔任。2024年,在上海市法學會的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葉必豐會長和全體理事、成員的共同努力下,行政法學研究會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
一、主要學術活動
2024年5月31日,“上海青年法學法律人才活動日”暨“數(shù)字政府與數(shù)據(jù)合規(guī)”前沿理論青年論壇在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順利舉辦。市法學會黨組副書記、專職副會長、《東方法學》主編施偉東同志出席并講話。來自高校、科研院所的上海青年法學法律人才庫成員進行主題報告和與談交流,結合工作實際與專業(yè)背景,圍繞“數(shù)字政府與數(shù)據(jù)合規(guī)”主題,就數(shù)字法治政府建設中的行政法研究路徑、歐盟法上的信用監(jiān)管、公共數(shù)據(jù)授權運營、自動化行政正當程序等前沿議題展開了充分交流。
2024年11月30日,上海市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24年年會暨上海市全面依法治市研究會法治政府建設研究基地“深化綜合行政執(zhí)法體制改革”學術研討會在上海交通大學順利舉行。來自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華東政法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師范大學、上海社會科學院、上海政法學院、上海大學、上海海事大學、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上海市行政法治研究所等高校科研院所以及法院、律所等單位的60余位專家學者出席了本次研討會。本次研討會系2024年上海交通大學文科學術論文會議資助計劃會議。
二、主要學術成果
(一)課題研究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研究會2024年度共獲國家級課題5項,各類省部級課題7項。
蔣紅珍(秘書長):2024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數(shù)字政府的法治建構研究”。
凌維慈(理事):2024年度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促進新質生產力發(fā)展的行政法制度與理論研究”。
黃锫(理事):2024年度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人工智能大模型包容審慎監(jiān)管的法治路徑研究”。
于洋(成員):2024年度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數(shù)字時代自動化行政行為的司法審查研究”。
蔡培如(成員):2024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自動化行政的透明理論與機制建構研究”。
王松林(副秘書長):上海市2024年度決策咨詢研究國際航運中心專項課題“上海吸引和發(fā)揮國際航運組織作用對策研究”。
王誠(理事):上海市2024年度決策咨詢研究政府法治專項課題“上海市推進建筑師負責制法治保障研究”。
關博豪(成員):上海市2024年度決策咨詢研究政府法治專項課題“標準化支撐事中事后監(jiān)管能力提升研究”。
何源(成員):2024年度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行政不履責案件的司法審查研究”。
顏冬鈮(成員):2024年度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優(yōu)化營商環(huán)境背景下政府政策承諾的法治化研究”。
李德旺(成員):中國法學會2024年度部級法學研究課題“區(qū)域一體化發(fā)展的法治原則及其制度實現(xiàn)”。
(二)發(fā)表論文(僅列舉CSSCI來源期刊)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研究會2024年度共發(fā)表CSSCI論文36篇,其中“三大刊”4篇。
葉必豐(會長):《中國式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屬地管理原則》,載《法學研究》2024年第1期;《內部行政規(guī)范性文件標準的法治主義立場》,載《比較法研究》2024年第1期;《行政復議前置設定的法治實踐》,載《法學評論》2024年第1期;《自然單一行為的處斷處罰及其法定化》,載《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24年第1期。
朱芒(副會長):《行政協(xié)議中行政性與合同性的關系》,載《中外法學》2024年第5期。
蔣紅珍(秘書長):《行政復議程序空轉及其化解路徑》,載《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4年第12期。
章志遠(理事):《新時代行政生效裁判檢察監(jiān)督之道》,載《法學研究》2024年第5期;《行政違法檢察監(jiān)督的功能定位》,載《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24年第2期;《論黨內法規(guī)學與行政法學的融合發(fā)展》,載《江漢論壇》2024年第6期;《政府特許經營協(xié)議無效的司法確認》,載《法律適用》2024年第6期;《論中國特色調解型行政復議模式》,載《求是學刊》2024年第4期;《中國特色廉潔政府建設的法治之道》,載《法律科學》2024年第1期。
鄧剛宏(理事):《“穿透式”實質性化解行政爭議的理論邏輯與實踐路徑》,載《貴州社會科學》2024年第4期;《行政訴訟“職權主義”的邊界及規(guī)制》,載《南京社會科學》2024年第6期;《數(shù)據(jù)資產市場定價機制的局限性及其法治構想》,載《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年第4期。
黃锫(理事):《生成式AI對個人信息保護的挑戰(zhàn)與風險規(guī)制》,載《現(xiàn)代法學》2024年第4期;《行政執(zhí)法中一事不再罰規(guī)則的體系化闡釋》,載《浙江學刊》2024年第3期;《數(shù)字行政法的興起:學科定位與研究結構》,載《行政法學研究》2024年第3期。
嚴益州(成員):《行政協(xié)議效力認定的公私法協(xié)動論》,載《中外法學》2024年第6期;《無效行政行為中“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的認定》,載《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24年第5期;《德國法上無效行政行為的認定:理論演進和路徑選擇》,載《南大法學》2024年第1期。
于洋(成員):《規(guī)范性文件附帶審查制度的實效困境及化解路徑》,載《環(huán)球法律評論》2024年第1期;《法律解釋中的詞典解釋及其運用規(guī)則》,載《法學》2024年第5期;《自動化行政處罰的司法審查—以道路交通領域為例》,載《比較法研究》2024年第4期。
魏瓊(理事):《中華法律文化之起源考》,載《中國法學》2024年第2期。
李泠燁(理事):《控制性詳細規(guī)劃的法律定位及控制》,載《中國法學》2024年第4期。
張淑芳(理事):《碳達峰碳中和治理中的數(shù)字法治運用》,載《江漢論壇》2024年第8期。
練育強(理事):《“檢察公益訴訟法”基本原則確定之思考》,載《中州學刊》2024年第8期。
韓思陽(理事):《行政復議實現(xiàn)化解爭議主渠道功能定位的內在邏輯與制度呈現(xiàn)》,載《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網(wǎng)絡出版)。
凌維慈(理事):《城市更新中原住居民的法律地位及權益實現(xiàn)機制》,載《浙江學刊》2024年第6期。
吳亮(理事):《商業(yè)機構用戶畫像應用的政府治理責任研究》,載《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年第1期。
王軍(理事):《政府信息不存在的司法認定標準及理論反思》,載《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24年第6期。
吳玄(成員):《海南自由貿易港數(shù)據(jù)跨境規(guī)則創(chuàng)新路徑研究》,載《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網(wǎng)絡首發(fā))。
黃宇驍(成員):《行政機關信息管理行為的司法規(guī)制》,載《行政法學研究》2024年第3期。
蔡培如(成員):《歐盟人工智能立法:社會評分被禁止了嗎?》,載《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24年第3期。
顏冬鈮(成員):《行政協(xié)議顯失公平規(guī)則的解釋論重構》,載《環(huán)球法律評論》2024年第1期。
(三)出版學術專著
葉必豐(會長):《區(qū)域合作法導論》,商務印書館2024年4月版。
沈福俊(副會長)、練育強主編:《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第四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24年9月版。
肖軍(理事):《城市空間規(guī)劃利用的法治化研究》,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24年9月版。
吳明熠(成員):《行政協(xié)議容許適用的法定標準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24年7月版。
(四)其他成果
王松林(副秘書長):參與上海市行政審批告知承諾管理辦法的修訂工作、上海市鐵路站區(qū)管理辦法立法、本市高質量發(fā)展背景下加強事中事后監(jiān)管課題研究。
三、人才培養(yǎng)
李幸祥(成員):首屆(2019-2022年)上海市法治實務專家。
四、黨建工作
2024年,研究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著力在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上下功夫,注重結合工作實際學、結合專業(yè)領域學,用黨的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不斷加強黨對研究會工作的全面集中領導,自覺學習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研究會黨的工作小組高度重視政治學習,舉辦黨的工作小組會議、會長會議等活動,參與上海市法學會主辦的習近平法治思想宣講活動,充分發(fā)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牢牢把握研究會發(fā)展的正確政治方向。
五、社會服務
本研究會積極加強與其它研究會等學術團體的聯(lián)系,共同組織或舉辦學術活動,開展全面依法治國和法治政府建設的多項法律咨詢和學術講座活動。加強與媒體及其他社會大眾的聯(lián)系,通過廣播、電視和平面媒體、網(wǎng)絡媒體采訪報道等形式擴大本研究會的影響力。
六、自身建設
研究會圍繞繁榮行政法學研究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主要職責,積極開展自身建設,繼續(xù)注重發(fā)揮研究會的橋梁紐帶作用。研究會積極發(fā)揮服務和溝通、協(xié)調作用,借助與政府機關、司法機關、政府法治研究機構以及高校的聯(lián)系,組織、幫助成員積極開展學術研究與學術活動,通過線上研討會、報告會和系列講座等多種形式,充分調動成員參加研究會活動的積極性。
(來源:上海市法學會、東方法學)
《法學年鑒》專題統(tǒng)籌:秦前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