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來,上海常住人口增加了7.71%、全市GDP總量增長了2.1倍,但用水總量不升反降,為高質量發展注入綠色動能。
今天(5月11日)舉行的上海“全國城市節約用水宣傳周”開幕式上公布的數據顯示,上海2024年度用水總量為107.31億立方米,比2010年度減少了15%。2024年,上海以占全國1.81%的用水量支撐了占全國4%的GDP總量。
節約用水成效顯著,除了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不斷完善節水制度政策、持續發展節水產業和科技、積極推進非常規水的利用等因素外,運用經濟杠桿等市場化手段也是重要的推動力。
我國《水法》規定,直接從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資源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國家取水許可制度和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的規定,向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申請領取取水許可證,并繳納水資源費,取得取水權。
從保護生態環境的角度出發,有取水權的單位和個人在取水量上受限,超出指標取水要申請,審核期間可能面臨停業整頓的困境,即使通過審核,還要因為“超標取水”承擔額外的高昂取水成本。整個過程十分消耗時間和金錢。
此前,位于奉賢區的上海富雷機電制造有限公司就為實際取水量接近許可上限而憂慮。
一張水權交易憑證化解了燃眉之急。奉賢區水務部門走訪了解企業情況后,提出了取水權交易方案,幫助企業向其他指標有富余的取水權單位購得一筆應急取水指標。從企業確定意向到辦結交易僅用時15個工作日。
上海富雷機電制造有限公司負責人感慨,取水權交易幫助企業暫時渡過了難關,也促使他們意識到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性,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必須兼顧節能減排,追求可持續發展。
上海富雷機電制造有限公司的取水權交易憑證。 來源:奉賢區水務局
截至今年3月底,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共完成50宗用水權交易,成交水量69.38萬立方米,涉及工業、服務業、建筑業、農業、生態環境等不同行業。
今年,上海取水權交易試點進一步升級。取水權指標不僅可以直接交易,還可以像閑置資金一樣存到專業投資機構,定期獲得分紅。這種創新模式被稱為“水信托”。
上海市供水管理事務中心節水管理中心高級工程師伍彩球介紹,在“水信托”模式下,持有閑置指標的取水權人成為信托計劃的委托人,將節水形成的額度集中委托給信托公司,按其委托額度之比例持有信托受益權份額,相當于拿自己的閑置指標進行了“投資”。
信托公司作為集合的取水權持有人,在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進行掛牌交易,通過標準化流程將取水權額度出售給合格臨時取水戶并形成收益,信托計劃定期向委托人按其所持有的受益權比例進行分配,即“分紅”。
傳統用水權交易有一大“痛點”,那就是各單位“省出來”的節水指標相對零散,在一對一的交易環境下,經常發生供需難以匹配的情況,比如,一家單位富余的取水指標不能完全滿足求購方的需求。而通過信托模式集聚分散的節水指標,就能實現“多對多”交易,可以較好地解決一對一交易匹配難、效率低、涉稅復雜等問題。
目前,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攜手華寶信托有限責任公司發布的“水善流”取水權行政管理服務信托已通過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審批,完成備案。
寶鋼特鋼、上海石化、高橋石化、上海環境、奉賢熱電、浦發熱電、上重鑄鍛等7家單位,作為首期“水信托”委托人簽署取水權交付確認書。
首批“水信托”共募集水量1000萬立方米,采用階梯定價機制,定價區間為0.25元/立方米至0.5元/立方米。如今年提前完成所有指標發售,將由信托公司滾動發行新一期信托,持續滿足市場穩定供給的要求。
黃浦江中上游堤防防洪能力提升工程二期通過“水信托”保障現場施工用水。截至目前,奉賢區已完成2宗“水信托”水權交易。 來源:奉賢區水務局
作為一座典型豐水型城市,上海本地可用水資源量僅占過境水量的2%,面臨著時空分布不均與指標性缺水等結構性矛盾,用水效率偏低與指標空占問題依然突出。
“順應需求而生的‘水信托’實現了多方共贏。”上海市水務局局長史家明表示,創新模式不僅破解了水資源管理難題,更重要的是激發了全社會節水的積極性,讓通過節水產生閑置取水指標的單位真切地感受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原標題:《省出來的“水”可以投資拿分紅?上海試點吸引7家單位募集1000萬立方米》
題圖來源:陳璽撼攝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陳璽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