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美國10年期國債遭遇很強的拋壓,利率快速反彈,嚇得特朗普趕緊暫停了對等關稅。
網上很多人都在傳,這是東方某大國在拋售。
并且還危言聳聽的說美債要崩盤了。
現在的網絡為了吸引流量,P大點事都要說得跟天塌下來一樣。
客觀來說,這次美債被拋售,幕后推手不是某個主權國家。
道理很簡單,以中國為例,我們持有超過接近8000億美元的美債。是全球第二大美債持有國。
作為債主,誰希望欠債的破產呢?
欠債的都破產了,損失的又是誰呢?
同理,其他國家,尤其是大債主,都不希望美債崩盤。
他們可以不買或者少買,但不到迫不得已,一定不會故意打壓美債。
那么,到底誰在拋售美債呢?
一、渡邊太太撤離美國
根據日本財務省的最新數據,4月以來,日本投資者就是在大幅甩賣美債。
4月前兩周,大概拋售了220億美元的海外債券,其中美債是主要成分。
為啥選擇在這個時候拋售呢?
以前,由于美國利率更高,而日本利率極低,所以不少日本人在日本借入低息債務,拿到美國去做套息交易。
而且,由于日元一直在對美元貶值,這種套息交易還可以在匯率上賺到差價。
現在邏輯變了。
特朗普要美元貶值,最近這段時間已經對日元貶值了10%左右。
這就使得套息交易沒有吸引力了。
再加上美債波動率上升,這也是套息交易的大敵。
目前日元套息收益(10Y美債-USDJPY掉期成本)約0.75%,而10Y日債收益率則升至1.3%。
也就是說,日本投資者把日元兌成美元買美債,折騰一圈下來,靜態收益還不如直接買日債高。
渡邊太太們減持美債后,跑去增持黃金和新興市場權益了。
二、海外機構拋售
下圖是2022年美債的持有人結構。
從圖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美債是美國國內持有。
美聯儲持有最多,然后是美國政府,然后就是美國的各類機構。
海外占比是25%左右。
首先,美聯儲和美國政府肯定不會拋。
其次,美國國內機構大概率也不會拋,畢竟現在是降息周期,機構應該是以增持為主。
第三,海外央行大概率也不會猛烈的拋售。
那么就只剩海外機構了。
過去三年,美聯儲大幅加息。
如果本國政策利率低于聯邦基金利率,資金就有外流的風險。
吸引資金外流的誘因就是利差。
對于本國的很多機構來說,他們為了搶客戶,就會設計很多高收益的產品。
但國內利率低,覆蓋不了負債成本,怎么辦呢?
他們就會把眼光放到美元資產上。
比如,他們可以去買美國10年期國債,假設利率是4.5%。他們給客戶的產品收益率是3%,這就還有的賺。
但這個套路存在的前提是,匯率穩定或者本幣繼續貶值。
否則,一旦本幣升值,資產收益率就覆蓋不了負債成本了。
大家可能會問:這些機構傻嗎?怎么沒想到匯率風險嗎?
他們當然不傻,但在美元持續走強,非美國家經濟持續走低的大環境下,他們想當然認為美元是例外的了。
實際上,標準的操作是要對匯率進行對沖的。
但由于當時的對沖成本很高,不少機構就沒有對沖。
某一類資產一旦走牛很長時間,就會有人玩得很野。
所以每次崩盤大都崩得很慘烈。
你看最近美股不就是這樣嗎。
正常環境下,即使美國經濟衰退,美股下跌,美債利率也會下行,能給出比較好的回報。
如果允許民主黨時期寬財政高利率強美元的政策,又可以獲得穩定的票息收益。
然而特朗普將民主黨整套經濟甚至地緣政治戰略全部推翻的結果是,經濟衰退風險上升。
但由于美國國際信用度的大幅惡化,美債避險功能喪失。外國投資者與主權基金就有逃跑的動作了。
最近,特朗普的關稅戰升級,把資本市場攪得雞犬不寧。
當美股大跌時,風險外溢到美債上。
對沖基金平倉,債市大幅波動。
上面這些海外機構為了避免損失,就緊急平倉回流。
這又把美元搞崩了。
彼時的高利率,強美元吸引了大量海外熱錢去追捧。
但現在則制造了大量的麻煩。
三、策略同質化惹的禍
這樣操作的機構中,亞洲占多數。
像日本,韓國和臺灣的利率都比美國低。
他們就很有動力這樣去做。
而且策略高度同質化。
這就使得在遇到風險時,會一窩蜂的出逃。
短期帶來的沖擊就比較大。
以日本保險公司為例,由于他們的保險負債為本幣,資產端是美元,匯率的錯配沒有充分對沖。
面臨美元走弱而美債利率反而上升,甚至信用利差也由于貿易戰開始加寬時,是最不利的情形。
而隨著損失加大,他們將被迫繼續賣出海外債券并將資金回流。
韓國也是如此,在全球衰退和貿易收縮風險下,韓元很脆弱。
但此次并沒有對美元貶值,這背后可能也是韓國機構投資者資金回流的支撐。
現在的金融世界已經十分復雜了。
特朗普的擾動,指不定什么時候搞出個大瓜來。
咱們且看這個頑皮的老頭會怎么大鬧天宮。
四、美債崩不了
雖然現在美債面臨一定的信用壓力,但要論崩盤還為時過早。
其實道理很簡單,跟其他國家的政府債相比,美債算是優等生了。
而且也不用擔心美債沒人買。
會哭的孩子才有奶吃。特朗普鬧騰這么厲害,還不就是在脅迫國會和美聯儲。
到了緊要關頭,該怎樣還是怎樣。
只不過還息的壓力更大了而已。
美債現在依然是全球資產之錨,而且還會持續很長時間。
美債地位隕落是一個長周期的事,咱們應該客觀理性的看待。
在舊秩序被打破前,一定要有條件創立新秩序,否則打破舊秩序會帶來災難。
比如,現在就讓美債崩盤,必定引發全球金融危機。
誰能承受這個代價?
五、當心美元資產的風險
雖然美債崩不了,但投資美元資產要當心。
特朗普有意要推動美元貶值,從而賴掉債務和平衡貿易逆差。
現在其他主要貨幣都對美元升值了10%左右,也就人民幣還有實力死磕。
但隨著貿易戰的深入,人民幣大概率還是會逐漸升值。
假設歐元和日元升值40%,人民幣估計要升值20%。
那么在人民幣升值前買入美股和美債就會承受很大的匯率損失。
尤其是美股,美股下跌加上匯率損失,虧起來可就爽歪歪了。
現在很多人都賣了美債去買黃金。
黃金的上漲已經從央行和機構推動,逐漸向散戶轉移了。
盤面上也是有證據的。
一方面是亞盤時段的黃金交易越來越猛。
另一方面,國內黃金ETF份額大幅攀升。
截至今年4月,國內14只黃金ETF規模合計達到1300億元,同比增長160%。
按國內金價(AU9999)折算,今年以來國內黃金ETF新增持倉58.4噸,已超過去年全年的增持量。
ETF的成交額也放出了天量。
很顯然,散戶資金正在加速流入黃金市場。
請注意,我不是在看空黃金,我是看不懂黃金,因為它現在太復雜了。
不過,當散戶都跑步入場的時候,留點謹慎沒有壞處。
最后說一說本周股市。
由于監管限制了凈賣出和期貨賣空,那么本周國家隊大概率還會持續吸籌。
上周,ETF市場經歷多個里程碑:科創板主題ETF規模達2500億,境內ETF數量突破千只,300ETF規模突破萬億,ETF總規模突破4萬億。
別看現在股市橫在這里沒動,一旦完成吸籌,市場大概率就會立刻創新高。
所有的準備都是為了那道閃電劈下來的跳躍。
不過,要注意的是,在起跳前來一個深蹲,可能就會讓不少人付出慘痛的代價。
希望各位讀者不要成為那個代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