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結節,總讓人忐忑不安。不少人認為“結節越小越安全”,真的是這樣嗎?今天就來聊聊甲狀腺結節的這些常見誤區,幫大家科學認識這一病癥。
在中醫理論中,甲狀腺結節多歸屬于“癭病”范疇,其形成與情志不暢、飲食失調、水土失宜等因素密切相關。肝郁氣滯,脾失健運,痰濕內生,氣血瘀滯,最終痰瘀互結于頸前,形成結節。判斷甲狀腺結節是否安全,大小只是其中一個參考維度,絕不能簡單以“小”論安全。
臨床上,一些微小的甲狀腺結節反而暗藏風險。比如直徑雖小于1厘米,但邊界不清、形態不規則、縱橫比大于1,或是伴有砂礫樣鈣化、血流信號豐富的結節,即便體積小,惡變的可能性也較高。從中醫角度看,這類結節往往是痰瘀交阻,病邪深入,毒邪內伏的表現。而部分較大的結節,若邊界清晰、形態規則,生長緩慢,且患者無明顯不適癥狀,從中醫辨證屬于正氣尚足,痰瘀相對輕淺,反而不用過度擔憂。
對于甲狀腺結節的處理,中醫強調“辨證論治”。對于良性小結節,多采用疏肝理氣、化痰散結、活血化瘀的治法。常用柴胡、郁金疏肝解郁;浙貝母、夏枯草化痰軟堅;丹參、莪術活血化瘀。同時配合穴位貼敷、耳穴壓豆等外治療法,刺激內關、足三里、太沖等穴位,調節臟腑功能,改善氣血運行,促進結節消散。
值得提醒的是,無論是大結節還是小結節,定期復查都至關重要。一般建議每3 - 6個月進行甲狀腺超聲及甲狀腺功能檢查。若發現結節短時間內快速增大、出現壓迫癥狀,或是伴有聲音嘶啞、吞咽困難等表現,應及時進一步檢查。
甲狀腺結節并非“越小越安全”。與其糾結大小,不如關注結節的性質與自身癥狀。通過中醫的整體調理,結合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保持心情舒暢、合理飲食、規律作息,才能更好地守護甲狀腺健康,遠離疾病困擾。
【名醫檔案】趙莉敏
北京中西醫結合醫院中醫科特聘專家,副主任醫師
北京中西醫結合醫院中醫科特聘專家,先后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總醫院等三甲醫院任職,《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特約編審,中西醫結合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
擅長領域:擅長中藥調理結節體質,擅長治療肺結節、乳腺結節、甲狀腺結節以及各類多發性結節等;治療各類肺結節,甲狀腺結節、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甲狀腺功能減退癥有顯著的療效。
出診地點:北京勁松中西醫結合醫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