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7年發布的世界衛生組織(WHO)細菌重點病原體清單(BPPL)在指導全球政策制定、研發投入及應對抗生素耐藥性(AMR)最緊迫威脅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該清單已成為AMR防控的核心公共衛生工具,自發布以來已有至少13種針對清單病原體的新型抗生素獲批。2024版WHO BPPL通過整合新證據、改進排序方法,旨在優化病原體優先級劃分,更精準地指導全球AMR應對工作。近期,《柳葉刀·感染病學》在線發表了這項指導抗生素耐藥性研究、發展與公共衛生策略的優先排序研究。
研究方法
本研究沿用多標準決策分析框架,對24種耐藥細菌病原體進行系統評估。基于八大標準(死亡率、非致死性疾病負擔、發病率、十年耐藥趨勢、可預防性、傳播性、治療可行性和抗菌藥物研發管線狀態),通過專家證據評估與判斷對各項指標進行評分。通過100位國際專家(79人應答,78人完成)的配對比較調查確定各標準權重,最終計算各病原體0%~100%的綜合評分。采用亞組與敏感性分析評估專家背景及地域因素對排序穩定性的影響,經獨立咨詢組審議后,依據四分位評分系統將病原體劃分為三個等級:關鍵優先(最高四分位)、高度優先(中間四分位)和中等優先(最低四分位)。
研究結果
病原體綜合評分從榜首的耐碳青霉烯類肺炎克雷伯菌(84%)至末位的耐青霉素B族鏈球菌(28%)呈梯度分布。耐藥革蘭陰性菌(包括肺炎克雷伯菌、不動桿菌屬和大腸埃希菌)及耐利福平結核分枝桿菌位列最高優先級。社區獲得性感染常見病原體中,耐氟喹諾酮類傷寒沙門菌(72%)、志賀菌屬(70%)和淋病奈瑟菌(64%)排名居前。其他重要病原體包括銅綠假單胞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偏好調查顯示專家間具有高度一致性(Spearman等級相關系數與Kendall協調系數均為0.9),最終排序穩定性良好,專家背景差異未導致排名顯著變化。
研究結論
2024版WHO BPPL是指引AMR研發投入與公共衛生政策制定的關鍵工具。耐藥革蘭陰性菌與耐利福平結核分枝桿菌持續位列最高風險等級,凸顯其威脅程度與現有抗菌藥物管線的局限性。針對沙門菌、志賀菌、淋病奈瑟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高負擔耐藥菌,需加強新型抗菌藥物研發投入。除研發創新外,還應通過促進現有藥物公平可及、擴大疫苗接種覆蓋率及強化感染防控措施等多維度策略應對AMR威脅。
參考文獻:Sati, HatimAboderin, Aaron et al.The WHO Bacterial Priority Pathogens List 2024: a prioritisation study to guide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public health strategies against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Online firstApril 14, 2025.
添加藥學瞭望管理員
進入學術交流群
《藥學瞭望》征稿邀請
01.投稿內容
征稿內容不限于:研究進展、團隊科研成果、臨床用藥經驗分享、典型病例解讀、疾病診治經驗、人文故事等
02.聯系人
投稿 | 學術報道 | 合作
投稿聯系人:劉老師 15201320201(微信同號)
投稿郵箱:contact@siri.ntesmail.com
(來源:藥學瞭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