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整理丨Saenar
劇焦編輯部原創
安德魯·勞埃德·韋伯最近發布了一條視頻。
視頻里,他站在一座貼滿報紙的建筑外,打開一個紅色的信封,并讀出信封上的內容:
My Dear Manager,
(我親愛的劇院經理,)
Did you think I had left you for good?
(莫非您以為我已永遠離去?)
Your Obedient Servant.
(您忠實的仆人)
O.G.
(歌劇院幽靈)
韋伯賬號發布的視頻
這竟然是一封「魅影來信」!
緊接著,韋伯還不忘發表幾句自己的看法:
「我早預料到會這樣,他肯定對百老匯傳奇的落幕心懷不滿,確實暗示過要把這部劇搬到他認為更棒的街區。直覺告訴我,這里就是新的地址。
「顯然我必須立即采取行動,除非遭遇重大變故,否則必須遵循他的旨意。畢竟,沒人愿意曼哈頓最繁華的街道發生駭人的災禍。
「雖然令人憂慮,但他確實歸來了,這個封印就是鐵證。」
盡管之前有很多小道消息,但什么都不如出自韋伯親口的暗示:
劇院魅影回來了。
Instagram上的「假面舞會」賬號
與此同時,社交媒體上出現了各種蛛絲馬跡:
很多人留意到了新建的一個Instagram賬號「MasqueradeNYC(紐約假面舞會)」。
該賬號不僅同步發布了韋伯的新視頻,還發布了好幾條暗紅色背景的視頻和圖片。
其中包含面具特寫、芭蕾舞演員的剪影,或是文字「Sing once again with me(再與我唱一次)……」及「Have you missed me(是否思念過我)?」等等包含「魅影要素」的內容,相當神秘。
賬號發布了一系列限時動態:紐約的各地,出現了許多神秘的面具,掛著寫有「假面舞會」的紅色標簽。
美琪大劇院附近出現舞會面具
與之相關的神秘的預告網站也被粉絲發現。
這個網站地址是masqueradenyc.com,其主體同樣為紅色,以魅影音樂劇標志性的面具為logo,除了登記提交姓名和郵箱之外,沒有其他功能。
但在網站的右下角,可以看到「? 2025 The Really Useful Group Ltd.」字樣,也就是韋伯創立的「真正好」集團。
所以,這部新的「魅影」,應當是實打實的韋伯制作。
網站頁面
兩年前,這部名震世界的音樂劇宣布其在紐約百老匯將要「永久停演」,引起一片嘩然。
經過13981場、長達35年的演出,《劇院魅影》最終還是在2023年4月16日閉幕,留給劇迷無盡的遺憾。
今年4月3日,TheStage發文稱,自從關停百老匯《劇院魅影》后,「真正好」集團的營業額在最近一個財年下降了 16%,稅后利潤從 970 萬英鎊下降到 300 萬英鎊,降了整整670萬英鎊,折合人民幣6500萬元。
據雅虎財經報道,該集團今年將對「集團版權和其他權利進行持續開發和利用」,董事會對這類項目的營收預期非常樂觀。
《劇院魅影》在百老匯的最后一場演出,圖源 POTO官方
就像《劇院魅影》的原制作人卡梅隆·麥金托什(Cameron Mackintosh)曾經公開表示的那樣:「魅影一定會回歸(百老匯),任何偉大的作品都會回歸。」
看來,也許現在是時候了。
據知名娛樂媒體《第六頁》獨家證實,這部傳奇音樂劇將不再駐演于歷史悠久的美琪大劇院(Majestic Theater),而是進駐紐約西57街原「李氏藝術用品店」(Lee’s Art Shop)舊址。
很顯然,這不是一家傳統劇院。
李氏藝術用品店舊址大樓全貌
介紹一下這個地方:
李氏藝術用品店曾經所在的這棟建筑,已有120多年的歷史。它是一棟4層高的大樓,落成于1897年,當時由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ASCE)興建,成為其辦公總部,后來經過擴建成了現在的樣子。
它曾經幾經轉手。1975年,李氏藝術用品店入駐該樓,售賣手工制品和藝術品等。
據2000年到訪過這里的克里斯托弗·格雷 (Christopher Gray)說,之前留下的歷史痕跡至今仍保留著:花卉石膏浮雕、鍍金裝飾,以及黃銅鐵藝樓梯。
這座精致的建筑,外觀屬于法國文藝復興建筑風格,主體由印第安納石灰巖精雕而成。
它原本是為了迎合西57街的藝術氛圍和汽車文化而設計的,但自從2016年李氏藝術用品店關店之后,就一直「空關」,不少建筑愛好者擔心這棟樓到底何去何從,都希望能給它找一個好下家。
近日的藝術用品店舊址,James Messerschmidt 攝
直到最近,人們才發現它有些「異動」:
施工隊在建筑內部晝夜不歇地工作,還有人看到,韋伯經常在「非常規時間段」出入此地。
一樓的玻璃門和落地窗上被報紙貼得嚴嚴實實,仔細一看,上面的內容并不是當今新聞,而是刊登著「巴黎歌劇院」的相關消息:歌劇院幽靈的傳說、歌劇《漢尼拔》即將上演……
報紙內容:「劇院幽靈傳奇」,James Messerschmidt 攝
值得一提的是,該建筑附近就是知名的卡內基音樂廳和各種高端零售商品店,嚴格來說它并非「百老匯」街區,但確實是曼哈頓最繁華的地方之一。
或許正是它的「法國范兒」和濃厚的藝術氣息,讓它成為了「魅影」的新選址地。
為什么要選一座樓而非劇院呢?
這就要再回到前文中所說的那個「神秘網站」。
點開其隱私協議,可以看到網站運營方的名字:Production and Concession POTO LLC。
這個名字恰好與去年6月「百老匯世界」發布的一份「沉浸式音樂劇體驗」試鏡項目吻合,其制作商同樣為Production and Concession POTO LLC,當時還有很多劇迷認為它可能與韋伯無關。
不過現在證明,這家新注冊的公司也屬于韋伯。
該項目去年發布的試鏡信息
根據招聘的具體要求,能夠推測出《劇院魅影》原有的所有主要角色。
包括一位「20 歲出頭的女高音,一個充滿激情的年輕女子」,能夠「用迷人的嗓音將古典和正統音樂劇的元素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同時還要有處理情感的「內在力量和韌性」。
以及一位「30-40歲的高男中音或男高音」,其介紹是「神秘人物,悲慘的過去驅使他尋求慰藉。他復雜的天性喚起了恐懼和同情」,顯然是魅影。
早在去年年初,就有人猜測魅影回歸的形式不再是鏡框舞臺,而是搖身一變成為「沉浸式戲劇體驗」——就像在麥金儂酒店演出的《不眠之夜》。
如今看來,所言非虛。
《劇院魅影》:假面舞會(狂歡夜),圖源 POTO官方
據知情人士透露,該演出預計定于七月初啟幕,以原本音樂劇中的經典唱段《假面舞會》(Masquerade,在中文版被譯為「狂歡夜」)命名。
但這位知情人士向《第六頁》強調,其內核仍是原汁原味的「魅影」。
獨立戲劇博客OnStage的創始人Chris Peterson評價道:
「我又激動又有點擔心。因為如果要選一部最適合用沉浸式形式呈現的音樂劇,非《劇院魅影》莫屬。但改編經典就像走鋼絲,風險實在不小。」
不過,和很多觀眾一樣,對于「沉浸式魅影」,他還是抱有不小的期待:
「好的沉浸式戲劇能徹底改變講故事的方式,它能加深情感共鳴,轉換視角,讓觀眾真正走進那個曾經只能遠觀的世界。這才是我渴望的效果——我不想看到博物館式的復制品,而是想感覺自己真的踏進了巴黎歌劇院,甚至走進了魅影的內心。」
《劇院魅影》音樂劇劇照,圖源 Getty Images
此外,他還暢想了一下建筑內部可能的改造方式:
「選在西57街的李氏藝術用品店舊址很聰明,這棟建筑本身的歷史底蘊和宏偉結構就很有故事感。如果制作團隊能充分利用空間,把它改造成布滿歌劇院包廂、排練室、大樓梯和秘密通道的沉浸式迷宮,我們可能會見證一次難忘的體驗。」
鑒于制作方依然想要保持神秘感,營造「魅影回歸」的氣氛,更多明確的消息還將有待以后公布。
就讓我們再等一段時間,但愿7月能夠如約揭開它的面紗。
不過我覺得,這么經典的作品不可能在百老匯只是以沉浸式出現,這應該是經典版回歸的前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