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是一朵含苞的玫瑰,悄然盛放在每一位少年的心頭。
4月16日晚,成都新川外國語學校(高中部)舉辦了一場以 “玫瑰綻放的青春”為主題的青春期講座。此次講座由心理教師潘妮與李佳欣聯袂主講,聚焦高一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情感萌動的困惑,幫助他們在傾聽中理解,在理解中覺察并成長。
情感,是青春的一部分
“總想在人群中多看TA一眼,尋找TA的身影”、“和某人不經意地接觸都會心亂如麻”、“喜歡向朋友打聽TA的消息”、“上課總走神想TA,越想忘記卻越深刻”……十六七歲,青春期的煩惱悄然而至,同學們開始有了“喜歡”的人,那么這真的就是喜歡,就是愛嗎?
什么是真正的愛?你喜歡的那個明亮的TA,如果與你相遇,你是否有與之相匹配的分量?如果TA繼續成長,你是否能跟得上TA的步伐,進入得了TA的世界?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潘妮老師讓同學們明白:真正的愛需要付得起責任的擔當,需要各方面條件的旗鼓相當,也需要彼此促進的成長,更需要耐心等待。
“交往多年的朋友,想放棄又舍不得,不放棄又覺得沒意義?”、“我總是會很在意別人的看法,怎么辦?”、“渴望朋友,但又不愿意主動交往?!薄恕皭矍椤保四堇蠋熯€逐一為同學們解開了“友情”探索過程中常見的一些困惑與煩惱。
青春,需要邊界,更要自我成長
李佳欣老師則以理性而溫柔的語調,引導學生思考:在努力學習的階段,如何與情感和平共處?她強調,真正健康的情感應該是促進彼此成長的,而不是干擾目標、打亂節奏。早戀不等于危險,但缺乏認知與引導的情感,容易帶來傷害。
她鼓勵學生在面對情感選擇時,既要尊重內心的聲音,也要懂得給自己和他人留出成長的空間。每一份真正的“喜歡”,都應當以責任、自律和邊界為前提。
一場講座,喚醒內心深處的思考
講座過程中,同學們認真聆聽,時而沉思,時而會心微笑。在兩個小時的講述中,青春不再只是課本上的名詞,而是一朵逐漸在心頭綻放的玫瑰。
講座結束后,不少同學悄悄走向講臺,與老師交流自己的疑問與困惑。一句句輕聲詢問,一個個眼神求解,讓人感受到青春的敏感、真誠與渴望被理解的心。老師們也以耐心和溫情,一一回應,給予指引與支持。
青春不怕悸動,怕無人傾聽
“玫瑰綻放的青春”不僅是一場專題講座,更是一場心靈的對話,一堂愛的教育課。它幫助學生認識到,情感并不羞恥,成長值得尊重,青春需要理解。我們希望,每一位新川學子都能在這條自我探索的旅途中,帶著理性與愛,堅定且優雅地走下去。
愿心中的玫瑰,在陽光下悄然盛放,不張揚,不隱藏,自由而堅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