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國家出手
劍指"全網最低價"的流量毒瘤
2025年4月18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宣布“將全力整治直播電商亂象”。發布會上,市場監管總局指出,“一些商家和主播急于追求流量變現,重營銷、輕品質,重成交、輕售后,追逐短期利益導致虛假營銷、假冒偽劣等行為易發多發?!?/p>
事實上,像惡意低價競爭、兜售假冒偽劣商品等“流量毒瘤”行為,已經引起了國家高度重視。3月16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明確提出“規范網絡銷售、直播帶貨領域‘全網最低價’等不合理經營行為,倡導實價優質,依法嚴厲打擊售賣假冒偽劣產品行為”。
許多業內人士早就對此深惡痛絕。像前首富鐘睒睒就多次公開炮轟價格戰,“互聯網平臺讓價格體系下降,尤其是一些電商的低價體系,對中國品牌、中國產業是一種巨大傷害。這不僅僅是劣幣驅逐良幣的行為,更是一種不好的產業導向”。
現在,一系列政策監管信號表明,對于惡性價格戰的整治,已經拉開大幕!
02
一場“自殺式”競爭
互聯網價格戰無贏家
當前電商行業正陷入一場“沒有贏家的戰爭”。一種“以價換量” 的惡性循環,正在摧毀整個產業鏈的價值根基。
此前某電商平臺上一場臍橙促銷引發軒然大波——種植成本1.6-1.8元/斤的臍橙,僅僅以1.99元/斤賣出??鄢锪?、包裝和平臺傭金后,很多果農都在“賠本賺吆喝”。
很多人還不明白,東西賣的便宜,消費者不就得實惠了嗎?
其實,“羊毛出在羊身上”,壓下去的每一分價格,可能都是以質量為代價的。前首富鐘睒睒此前就多次發出警告,“沒有價格的支撐,食品安全是一句空話?!?/p>
就拿前面的臍橙來說,某果園負責人透露,為壓縮成本,部分商家將直徑70毫米以下的次級果混入銷售。
這些年,直播帶貨“翻車”產品還少么?看看這組統計數據——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12315平臺接收網購投訴舉報1261.1萬件,占投訴舉報總量的56.1%,平臺接收直播帶貨投訴舉報同比增長52.5%。直播帶貨投訴舉報量逐年上升,5年間增幅高達47.1倍。
通過盤點投訴主要問題,都是集中在購買到“三無”產品、貨不對板、售后維權困難等。
質量是產品的生命線。質量都丟了,價格再便宜又有何用?
可能有人又要說了,那些借“帶貨”擴大農產品銷量的供給方(如商家、傳統企業供應商、農民等),是不是從中受益了呢?
一次短暫的大賣,傷害的卻是長遠之根。鐘睒睒曾尖銳指出:“農民兄弟以及整個傳統產業都在為電商平臺打工?!?/p>
當電商平臺在狂壓商家價格的時候,能夠接得住不合理低價的,只有那些無產品質量基礎的新興白牌,而那些真心實意做產品做生意的良心商家企業卻被擠壓,整個產業將發生“劣幣驅逐良幣”的困境。
當商家和企業為了生存,不得不壓低自己價格的時候,那么企業利潤率將會迅速降低,必然會“節衣縮食”,縮減產品成本、研發成本,最后導致企業、消費者、產業的多輸。
看看我們身邊那些觸目驚心的案例,某食品品牌為應對白牌競爭,被迫推出 “電商特供版” 大幅降低產品原料成本,但因質量下降導致品牌口碑下滑,市場份額流失。還有某國貨美妝品牌為維持電商銷量,削減了研發費用占比,轉而投入直播帶貨壓價促銷。盡管它短期GMV出現增長 ,但核心專利數量也大幅減少,產品同質化嚴重,與頭部企業逐漸拉開技術差距。
直播電商平臺的促銷不是永久的,在商家和企業參與其中之后,接下來的后果往往只能由自己承擔。
從企業層面來看,我們身邊那些國際知名產品,哪個是靠賣的便宜來吸引消費者爆買的?
比如蘋果手機,在占全球市場15%份額的清科下,卻能吃掉75%的利潤。消費者“連夜打地鋪”“大排長龍17小時”的報道屢見不鮮。
再如戴森吹風機,經典款價格高達3000多元,是一般吹風機的十倍乃至數十倍了,但高昂的售價仍擋不住消費者的熱愛,被視為“品質生活”的象征。
還有樂高玩具,甚至成為許多成人的心頭好,愿意“用真金白銀購買一段與時間對抗的儀式感”。樂高曾做過一個有趣的數據統計:2015-2020年間,建筑系列價格年均上漲12%,遠超同期通脹率。
顯然,上述案例都證明,價格不是數字,而是價值信號。
反觀我們有些企業,起早貪黑打造的產品,死磕9.9的價格,付出了很多,但最后仍然沒被市場所記住?!爸荒茉谙滦械穆菪斨?,尋找你死我活的競爭”。
“互聯網這種最低價的競爭,是中國經濟的噩夢,也是中國產業的噩夢?!碑a業界必須重視鐘睒睒的這句警告,低價思維害苦了中國企業,價格戰是貧窮之戰!
03
從價格競爭到價值競爭
這是我們必須要打贏的戰爭
這段時間大家也都看到了,特朗普來勢洶洶,從54%一路暴漲至245%的關稅,意在摧毀我們的制造體系。
中國經濟的巨輪,如何在驚濤駭浪中能夠“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
難道靠“全網最低價”嗎?
歷史已經證明,貿易壁壘從來擋不住真正有競爭力的產品。中國企業的破局,必須要告別這種內卷式的向下競爭,向上突圍出一批絕不能被打倒的品牌!
那么,中國企業應當如何破局?筆者想到了農夫山泉,創始人鐘睒睒此前奔走疾呼反對低價競爭,那么農夫山泉是如何走出一條向上競爭的正向螺旋的?它的發展對我們帶來怎樣的啟示?
像前文提到的國際品牌蘋果、戴森,還有國內的農夫山泉,為啥這么多年穩居市場龍頭,就是因為它們都拿出了無可替代的拳頭性產品,成為了“品類價值標準的制定者”。
就拿農夫山泉的拳頭性產品東方樹葉來說,2011年,在碳酸飲料和含糖茶飲料鋪天蓋地的年代,“0糖0脂0卡,0香精0防腐劑”的東方樹葉突然殺入。剛開始,習慣了甜蜜飲料的消費者難以接受“無糖茶”,東方樹葉還一度被市場 “打入冷宮”。
但就像鐘睒睒說的,“企業家的一個重要思考點就是一定要去做與廣大老百姓健康,與老百姓收入與生活水平提高相關的產品,這種方向一定不會錯的,無論什么社會都需要”。農夫山泉并沒有砍掉這條產品線,反而在近幾年飲食消費趨勢的變化中抓住了風向,開創了無糖茶的風口。
而在這十多年期間,農夫山泉也沒閑著,相繼在不同的原料產地向上“卷”品質、“卷”產業鏈,比如近期,央視《對話》就報道了農夫山泉在云南改造茶葉產業鏈的故事。
在鐘睒睒看來,茶原料決定了一款產品好壞的70%~80%。為了保證能拿到最好的原料,這兩年來,農夫山泉不僅在云南優質茶葉主產區向茶農提價采購鮮葉,還派出專業技術人員幫農民種茶,現在甚至開始在當地捐贈茶葉加工廠,深度介入改造升級茶產業鏈。
表面來看,農夫山泉是一家業務重心在飲料生產、銷售環節的快消企業,其實,他已經成為了一家在水果、茶葉種植等上游原材料領域進行長期深耕,與農產地、農戶有著深度交互的垂直縱深型企業。
而在建立合作關系中,農夫山泉從不搞低價的“零和博弈”,而是采取讓各方都受益的多贏策略。這就是農夫山泉對我們的第二點重要啟示。
“商業的最高境界是讓土地增值,而非收割土地?!辩姳槺樤谘胍暋秾υ挕饭澞恐腥绱苏劦?。當電商平臺還在對農民瘋狂壓價時,農夫山泉已經在大手筆投入對農民“授之以漁”。
比如云南普洱市景東,有著全世界最好的茶資源,但以前卻一直處在低小散弱的發展狀態,茶農只采一季茶,賣不出好價錢。品質最好的春茶鮮葉價格一度低至每斤7塊,夏茶秋茶的鮮葉價格每斤只有2.8元,甚至覆蓋不了人工費用。
農夫山泉看中了這里的產業品質,按理說,他作為大客戶,還可以主動壓價,但農夫山泉反而還提價收購。春茶鮮葉的價格,從每斤7-8元,提升到10元。夏茶秋茶鮮葉的價格則從2.8元提升到了4元錢,1.2元的價差之下,“一個制茶廠每年可以讓農民多賺400萬”。
收入上來了,農民的積極性也上來了,“以前大多數茶農只采春茶,現在夏秋季節也能采茶賣茶了”,農民每年收入保守也能增加三五成,做得好的茶農,一畝地收益能有一萬元甚至更高。
農夫山泉緊接著又發現,雖然當地采茶制茶的多了,但是還達不到他們要求的標準,所以,他們又開始建工廠,對茶農用肥、用藥、修剪、采摘等各個方面進行標準化管理。
可以說,這不僅是一種技術投喂,更是一種現代化思維下的農業突圍。
中國茶是如此,其他產品也是如此。面對發達國家對中國制造的圍追堵截,企業絕不能陷入你死我活的向下競爭中,而是要以品質為基石、建立多方供應的合作網絡,努力做品類價值標準的制定者、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構建者。
在這個外部不確定性多發的時期,鐘睒睒的呼吁振聾發聵,“我們不是低價政策的擁護者,我們不是低價的掠奪者,我們應該創造高價格、高附加值,這才是社會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