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熊導讀:用金屬3D打印機去生產制造產品或零件,市場體量要比金屬3D打印機設備和材料大得多。就好像用機床去做應用的企業,比機床企業本身要大。鞋模這個專業領域,已經被3D打印技術深刻變革。
△南極熊特別配圖:金屬3D打印鞋模,不一定為中科豐陽打印
南極熊獲悉,2025年4月中科豐陽(福建)科技有限公司宣布成功完成 A 輪融資,獲得興證資本旗下福建專精特新基金 2000 萬元的投資。
此次融資將助力中科豐陽加快在泉州建設金屬鞋模 3D 打印基地,推動鞋模制造行業的創新變革。
據悉,中科豐陽成立于 2019 年,坐落于泉州中信重工智能裝備產業基地。中科豐陽率先將金屬 3D 打印技術大規模應用于鞋業領域的企業,已在鞋模領域取得顯著成就。公司目前擁有 52 臺先進的 3D 打印設備,堪稱金屬鞋模 3D 打印行業的領軍者。截至目前,已累計產出 15000 多副鞋模,年產值從 2020 年前的 200 多萬元,迅猛增長至去年的 6500 多萬元。
據公司董事長朱姚勝介紹,中科豐陽正在晉江投建新工廠,年底設備將增至100臺,全年產值將增加一倍。公司展示廳墻上掛著李寧、特步、361°、鴻星爾克、彪馬、耐克等眾多品牌的LOGO,而且不斷有品牌加入合作,國內外的訂單紛至沓來,2025年一季度訂單已達3000萬元。
△從中科豐陽公布的視頻中看到,他們使用了不少鉑力特的金屬3D打印機
2023 年,中科豐陽被工信部評為 “增材制造典型應用場景” 之一 ——“金屬鞋模輕量化結構創新設計與智能化生產” 。據了解,單個激光器一天就能燒結 2.5 公斤金屬粉末,按照導入設備的數據,32 個小時就可打印出一副鞋模,而傳統制造工藝至少得 15 天。
傳統的鞋底模具制造工序繁雜,需歷經木模制造、硅膠翻模、石膏燒結、腐蝕咬花、鑄造金屬模等多個環節,不僅生產周期長,人工成本也居高不下。與之相比,3D 打印,即增材制造,以數字模型為基礎,通過逐層堆疊可黏合材料和激光熔融來制造實體產品,優勢十分明顯。
朱姚勝在傳統鞋模行業擁有近 10 年職業經理人的經驗,彼時他敏銳地捕捉到這一技術的潛力,成立中科豐陽,并與中國科學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裝備制造研究中心合作,開展金屬 3D 打印技術在鞋模領域的應用研究。經過兩年艱苦攻關,在壓力、溫度等工況條件不變的情況下,3D 打印的金屬鞋模成功實現了金屬耗材減少 20%、打印時間減少 30%,且保障了使用壽命,順利將金屬 3D 打印技術應用于鞋模行業。
目前,雖然金屬 3D 打印鞋模的成本相較傳統工藝仍高出約 25%,但中科豐陽卻深受資本和市場的青睞。這背后的原因在于其獨特的技術優勢。金屬 3D 打印鞋模能夠實現傳統工藝難以企及的復雜內部結構,不僅顯著提升了鞋模性能,還將鞋模誤差從傳統制造的 ±1 毫米降低至 ±0.05 毫米。3D打印的模具中布滿了細密有序的孔狀結構,透過孔洞,內部的蜂窩狀、晶格狀清晰可見。蒸汽能快速穿過這上萬個細密孔洞,既縮短了鞋底成型時間,又減少了實心模具受熱不充分導致的假性連接問題。使用我們的鞋模生產當前流行的‘爆米花’鞋底,開膠斷底和掉渣的風險大幅下降。
與此同時,中科豐陽在多個領域積極布局。公司著手聯合國家碳計量中心(福建)、南平碳計量中心打造鞋模行業首個零碳示范工廠;今年初與福州大學共建 “智慧三維聯合研發中心”,共同攻克關鍵共性技術、培養復合型人才;計劃籌建人工智能公司,致力于打造全球首條鞋模全流程智能產線;實施 “千機擴產計劃”,通過構建分布式 3D 打印網絡,未來將實現單日千套模具的交付能力,在泉州打造全球金屬鞋模 3D 打印超級智慧工廠。
福建泉州專精創業投資相關負責人表示:“中科豐陽以金屬3D打印技術重構鞋模制造流程,其‘數字化設計+增材制造’模式大幅縮短研發周期,賦能鞋企快速響應市場需求。我們期待通過資本與技術的協同,推動鞋模行業向柔性化、智能化躍遷,助力泉州乃至全球制鞋產業升級。”
此次興證資本的 2000 萬元投資,無疑將為中科豐陽的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助力其在全球金屬鞋模 3D 打印領域邁向新的高峰。
對3D打印專業人士的通知:
△掃碼打開南極熊網站,微信設置星標☆,或者用手機瀏覽器打開后設置到手機桌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