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國家藥監局、海關總署發布公告,允許進口牛黃試點用于中成藥生產,試點區域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等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作為一種名貴的中藥材,天然牛黃售價不菲,目前國內天然牛黃的售價在160萬元/公斤左右,且市場可供量不大,這也讓天然牛黃價格近年持續上漲,含有牛黃的中藥價格同樣高位運行。進口牛黃允許試點用于中成藥生產,能否拉低相關藥材和藥品的價格,北京中醫藥大學法律系教授鄧勇分析表示,國內高企的天然牛黃和安宮牛黃丸等藥品價格有降低的可能性,但價格下降的幅度和速度還可能受市場需求等多種因素影響。
進口牛黃再獲“開閘”
國家藥監局、海關總署發布的公告顯示,對于來自不存在瘋牛病疫情禁令國家(地區),且符合我國海關檢疫要求和藥品質量檢驗要求的牛黃,允許其試點用于中成藥生產。試點區域為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浙江、江西、山東、湖南、廣東、四川、福建、廣西12省(自治區、直轄市)。試點時限為公告發布之日起2年,到期后根據試點工作情況,逐步在全國范圍內推進牛黃進口使用相關工作。
牛黃進口申請人應當為試點區域內處方含牛黃的中成藥品種的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進口的牛黃除進口申請人自用于相關中成藥的生產外,同一集團公司試點區域內的控股企業也可使用已進口的牛黃。集團內部應當明確界定各企業在牛黃進口及使用過程中的責任和義務,確保進口的牛黃僅用于集團內部指定企業相關中成藥的生產,不得對外銷售。
公告還明確,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應當建立進口牛黃的追溯體系,覆蓋產地加工、進口、運輸、儲存、投料等環節,應當制定相應管理制度和存放加工操作規程;使用進口牛黃生產中成藥的生產企業應當設置單獨的生產設備,不得與其他品種共線生產。
事實上,進口牛黃一直是我國牛黃藥材的重要來源。因2000年前后瘋牛病疫情在全球蔓延,為控制風險,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文要求“禁止使用進口牛源性材料制備中成藥,如天然牛黃、牛膽膏、牛骨粉等”。天然牛黃亦未列入《獲得我國檢疫準入動植物源性藥材種類及輸出國家地區名錄》。國家藥監局表示,允許進口牛黃試點用于中成藥生產旨在緩解牛黃資源緊缺、來源不足的狀況,擴大了牛黃獲取途徑,一定程度上推動解決了藥品生產企業原料緊缺的問題,對滿足藥材市場供應、平抑牛黃價格起到了積極作用。
牛黃價格高企 專家:有降低可能性
作為一種名貴的中藥材,天然牛黃在我國主要產于陜西、甘肅一帶以及山西、河北等地,貨源產出特殊性導致市場可供量不大,價格持續上漲。中藥材天地網顯示,從2014年開始,天然牛黃的價格從20萬元/公斤緩慢上升至約50萬元/公斤,但從2023年開始,天然牛黃價格持續快速上漲,目前,天然牛黃的售價已經達到160萬元/公斤。
一同上漲的,還有相關藥品,如安宮牛黃丸、片仔癀等。
國家藥監局官網數據庫顯示,目前國內共有126個安宮牛黃丸批準文號,涉及同仁堂、三普藥業有限公司、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個產品近年價格連續上漲。其中,同仁堂安宮牛黃丸三次提價,2012年從350元/丸漲至560元/丸后,2019年又漲至780元/丸,到2021年12月,售價提至860元/丸,目前各大電商平臺的同仁堂安宮牛黃丸基本維持在這一價位。彼時,有報道稱同仁堂上調安宮牛黃丸價格主要系原材料價格上漲,也有藥店工作人員向新京報記者表示,漲價主要系原材料稀缺,“天然牛黃越來越少。”同仁堂安宮牛黃丸成分包括天然牛黃、天然麝香、珍珠等名貴藥材。另一家企業九芝堂也在2022年1月上調旗下安宮牛黃丸等產品價格,漲價主要受“貴細原材料疊加資源的稀缺性以及供需矛盾影響”。
漳州片仔癀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知名藥品片仔癀同樣含有牛黃,2021年,片仔癀售價從590元/粒的官方渠道售價一路被炒至上千元,目前在電商平臺的售價為760元/粒。
進口牛黃能否把價格“打下來”?先來看看全球市場的供應量。數據顯示,全球天然牛黃產量約3000-4000公斤。北京中醫藥大學法律系教授鄧勇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允許進口后,獲取途徑增加,優質牛黃供給增加,可緩解藥品生產企業原料緊缺的問題,有助于平抑牛黃價格,“例如,巴西是全球最大牛黃生產國,占全球產量近40%,進口政策落地后,巴西牛黃有望進入中國市場,增加供給。”鄧勇指出,進口牛黃有望降低采購成本,進口牛黃價格相對較低,為價格下調創造空間。
不過,鄧勇認為,價格下降的幅度可能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一方面,安宮牛黃丸等傳統名貴中成藥在海內外市場需求旺盛,且呈增長趨勢,如安宮牛黃丸,近年來內銷外銷雙雙走高,拉動了對天然牛黃的需求擴增。即使有進口牛黃增加供應,若需求持續強勁,可能會抵消一部分供應增加對價格的抑制作用,導致價格下降幅度有限。另一方面,長期以來,天然牛黃價格不斷上漲,市場形成了一定的價格預期,“部分投資者和經銷商可能會囤貨惜售,等待更高的價格。此外,市場上的非理性追漲行為也可能持續一段時間,這些因素會干擾市場正常的供需關系,阻礙牛黃價格快速下降。”鄧勇表示,藥品廠家的定價策略也是一個因素,具有較高品牌價值和市場認可度的企業可能不會完全將成本降低的部分轉化為價格下降。“總的來說,由于市場需求、其他原料供應、市場預期以及企業定價策略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價格能否真正下降以及下降的幅度和速度還存在不確定性。”鄧勇表示。
新京報記者 張秀蘭
校對 趙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