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1日,在嘉賓派第14季的開學典禮上,中石化原董事長傅成玉為企業家學員帶來以《企業家如何在變幻莫測的世界大格局中實現行穩致遠》為主題的精彩授課。
此次授課中,導師傅成玉圍繞當前國際形勢下的種種“怪現狀”進行深入解析,重點闡釋特朗普“掀桌子”舉動的底層邏輯,并分享了中國企業家如何應對全球經濟動蕩帶來的挑戰,以實現更好的發展。
以下為授課內容精編版,Enjoy~
尊敬的吳婷校長、親愛的嘉賓派第14季的同學們,大家下午好!
由于特朗普二度上臺后的一系列“怪”操作,致使全球出現許多讓人眼花繚亂甚至令人不安的亂象,正對未來世界格局產生深刻影響。為了讓企業家學員們厘清現狀,在這個紛繁復雜的大變局中保持清醒的頭腦,根據和吳婷校長定好的題目,下面我會圍繞“企業家如何在變幻莫測的世界大格局中實現行穩致遠”這一主題展開講授。
我始終認為,企業家是未來的建設者,成功不僅僅在于今天,而更在于未來。能否成為未來的成功者,取決于是否洞悉能夠改變世界未來重大事件,理解并判斷未來世界將如何演變。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核心問題。只有想清楚這些問題,才能看清世界往哪里走,才能明白中國將如何變化,行業會如何轉型,企業又該如何在世界大格局下、在中國未來大藍圖下,實現自身的成功。
尤其是對于那些企業規模已達到一定高度的企業家來說,今天的關鍵不在于如何具體執行,而在于如何選擇和引領方向。無論是在商學院的學習中,還是通過各類案例的研討,實踐中都無法直接復制別人的成功模式。你必須去尋找案例背后具有普遍性和指導意義的核心要素,也就是所謂的“第一性原理”。只有準確判斷這類核心因素,才能找到針對自己企業未來發展的正確道路,實現“以勢載道”。作為企業家,你們更應思考如何“取勢、明道、優術”,在當今大環境下取勢明道顯得格外重要。在不確定性成為確定性的生存大環境中,堅守道、把握勢,是企業家要花更大的精力認真研究、把握和遵守的大規則。企業經營中的那些具體事項及執行,則盡量交由團隊去完成。
總書記多年前就曾作出判斷,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而就在特朗普執政的這段時間以來,我們愈發覺得這個百年大變局仍然在快速、深刻、廣泛而復雜地演化之中,演化的速度之快,強度之大,范圍之廣是我們絕大多數人所預料不到的,原有的認知已不足以應對。因此,我希望與大家深層次地去探討這些現象背后的邏輯、它們可能導致的結果以及對未來的潛在影響,以便為企業未來發展做好準備。
中石化原董事長傅成玉授課現場
1、變幻的世界之“特朗普革命”美國篇
“特朗普2.0”,在特朗普看來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革命。如果他真的成功了,將徹底改變今天的美國,也將對未來的世界格局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至于其最終能否成功,我們將拭目以待。
特朗普革命包括國內部分和國際部分。從特朗普再度上臺后的種種舉動來看,無論是其國內治理還是國外政策都是在體現其核心理念,就是“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簡稱“Mega”)”。這一理念不僅是一句口號,更是一種全新的意識形態革命。從根本上講,它全面否定了由民主黨和建制派近30年多年努力打造和形成的現有政治經濟理念和模式,全面否定美國今天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的結構及其運作機制。
前蘇聯解體后,民主黨和建制派長期所構建的核心理念是以資本主義政治意志為基礎的政治體制、以市場資本主義為核心的經濟制度,以及以自由化、新自由主義和以個人利益為核心的人權保護、全球主義的意識形態理念。
而特朗普的“Mega”核心特征有這幾點:反全球主義、反“覺醒文化”、反移民、反自由主義的新聞審查制度、反新自由主義,當然還有通過關稅戰來體現“美國優先”,以及領土擴張。
民主黨及建制派理念的形成有其歷史背景。在我國80年代初的改革開放期間,我們開始接觸并學習西方模式。當時在我們看來西方推動的是國際化,是讓世界所有國家打開市場搞所謂的自由貿易,他們稱之為全球主義(我們稱之為全球化)。到了1991年蘇聯解體后,這一理念得到進一步強化。全球主義在美國及全世界構成了主導性意識。國人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這種理念,并把這種思想內化了。
美國學者福山所著的《歷史的終結》一書中認為,資本主義制度不再會有根本性創新,社會將長期處于這一制度下,意識形態上的沖突也將減少。在此基礎上,很多美國學者進一步推動以代議制為核心的政治理念,加上市場經濟、個人主義、全球化以及強調人權的主張,這一系列理念逐步成為主流思想。從克林頓到布什家族,再到奧巴馬與拜登,延續了30多年。
新自由主義源于古典自由主義。古典自由主義在經濟領域的代表人物是哈耶克,新自由主義正是在此人的基礎上擴展出來的。在撒切爾和里根改革時期,哈耶克的理論被重新搬上臺面,強調把經濟交給市場,讓市場自行調節經濟。同時推行私有化改革。此次改革后來發展到新自由主義階段,不僅強化了“小政府、不干預”的經濟理念,還進一步延展到了文化領域。
實質上,歐盟的成立就是沿著這種思路發展而來的。在“福山式”的樂觀主義全球化敘事下,將來整個世界都會呈現出統一的模式——無論是意識形態、經濟發展方式,還是政治制度,都趨向于統一。從克林頓時代開始,西方就一直在朝這個方向努力。
然而,在90年代初,美國學者亨廷頓提出與之相對的“文明的沖突”理論,認為如果按現有模式繼續發展,未來世界不會統一為一種形式,而可能出現巨大的沖突。也就是說,世界不會形成一個單一的超級政府。
具體而言,亨廷頓主張的是以美國為中心,或者說以基督教文化為核心,強調突出國家意識和強化國家概念,主張更為單一的民族概念。他認為,不能把國家的邊界和概念模糊掉,一個世界政府無法被構建,無論是伊斯蘭還是東亞文明,都很難融合在一起。因此,他提出了文明沖突的問題。然而,亨廷頓的理論并沒有成為美國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的主流。
近年來,亨廷頓文明沖突的預言,越來越顯露出相對的現實性。過去西方為打造全球性國家而推動的移民開放政策,是民主黨和建制派理論體系的一部分。到了前些年,西方發達國家因移民引發了一系列問題,出現了愈演愈烈的反移民聲音。放開移民問題是建立世界主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特朗普高舉反移民大旗,一方面是打擊民主黨的票倉,更重要的是否定30多年來在美國和西方所形成的世界主義理念。這就是我們經常表述的反全球化或逆全球化。
與此同時,伴隨著覺醒文化的盛行,極端的個人主義和性別政治開始大行其道。過去十幾年里,在美國乃至西方,如果你和一個女同事開個玩笑,玩笑開得稍微不合適,就可能引發性騷擾的指控。如果涉及民族問題,稍有不慎也會引起大麻煩。在美國,連廁所爭議都演變成了國家政治問題。從奧巴馬到拜登時期,性別議題被進一步強化,到拜登時期甚至發展出十幾種性別。最近馬斯克揭露出來的美國國際開發署竟然用幾百萬美金在一個南美小國搞性別識別培訓。如果有人反對這種所謂的“覺醒文化”,就會被貼上極右或極左的標簽。
這種情況在特朗普上臺后,立即被修正。特朗普在今年1月20日上臺講話時曾明確表示:“從現在開始,美國只有兩個性別,男人和女人?!蓖瑫r,特朗普政府還大幅收縮移民政策,大批驅趕在美國的所謂非法移民,事實上合法移民也受到了牽連。這看上去很簡單,僅僅是打擊非法移民問題。實際上是特朗普整個政治理念中反新自由主義的一部分。
這只是冰山一角。特朗普要做的,是把整個舊制度(即美國的現有制度)推翻。如果從這個角度看,就能明白為什么現在歐洲會被特朗普治下的美國政府邊緣化,為什么美國在烏克蘭問題上前后態度變化如此明顯。因為整個歐洲早已與這種舊體系綁在一起。在特朗普看來,歐洲現在的執政者都是舊體系的一部分,都需要被改換或改造。這也是為什么特朗普執政后的美國政府公開支持歐洲一些國家的極右派組織。
特朗普一方面強勢回擊,另一方面又在議會中掌控了多數席位,他的所有執行團隊都與他保持一致為前提、忠誠于他的理念,因此他得以大刀闊斧地推動改革,將“Deep state”(深層政府)背后的一整套體系徹底摧毀。這套體系在過去30年中構建了美國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理念。在西方,總統是選舉產生的,部長是任命的,但部長以下的官僚體系卻始終存在,保持不變。即使換了總統、換了政府,社會依然能夠正常運轉,因為那套官僚體系始終在運作。 你們看特朗普上臺后大砍政府機構,大力度裁剪政府工作人員,表面上是提高政府效率、降低政府開支,本質上是要徹底換掉長期執行民主黨和建制派理念的機構和機構內部人員。
在原有政府官僚體系內,大家的觀念和理念都深深根植于舊有體系里。所以,我們看到特朗普上臺后,以反腐為手段,大力裁減政府機構,大力裁減政府工作人員,背后還隱藏著一個更深層的目的,就是要徹底改革美國的政府機構、運行機制和人員配置。為什么他說90%的政府人員都得離開,因為這些人都是按舊體系培養出來的。正因如此,特朗普才會出這么多狠招。
特朗普的反腐和我們想象中的反腐并不一樣,要難得多、范圍更大,里面埋藏著很多外界無法覺察的東西。所以,他的反腐手段才既極端又特殊——他利用AI和數字化工具來進行反腐和審查,既快又準。尤其是針對民主黨高官及法官等。所以我們幾乎每天都能聽到美國公開的政府有關部門及前領導的腐敗問題。在我們這些外人看來,特朗普是在跟民主黨及建制派全體作戰,是跟美國整個體制在戰斗。因此我們大家都在不由自主的問到:馬斯克還能活多久,特朗普還能活多久?
實際上,特朗普很有政治智慧,既擅長運用高科技手段反腐,又懂得聰明的政治運作。首先,他先對那些掌握關鍵手段的機構下手,甚至不惜泄露所謂的國家機密。凡是掌握暗殺能力和手段的機構和人,包括FBI、CIA以及強力部門,都要被先行撤職整頓、公布劣跡,從而使對手失去反擊能力。以往,歷屆美國總統中有許多被暗殺的事件無法查明原因,其實都是這些勢力在背后運作。
所以說,特朗普、馬斯克等人,最終目的是要打破舊世界、建立新世界。他們試圖摧毀那套自蘇聯解體后形成的以美國為首的全球化理念和格局,他認為這種體系已經害了美國。雖然現在美國看似強大,但實際上正走向衰退。
美國衰退有無依據?有人說美國的軍事力量是世界第一,可實際上這只是花錢最多的表現罷了。過去四十年前造的那些航空母艦,核潛艇包括先進戰機依然在用,但技術幾乎鮮有更新,甚至連維修的能力都大大減弱了。特朗普常說,美國正越來越被人所控制。“郵件門”、“蘿莉島”事件,這些現象背后暴露出嚴重問題,尤其是民主黨的歷屆領袖以及各級部長的賬目全部公開后可能還會有驚天大雷。究其本質,從美國現有的體制看,所謂的自由主義和自由化,都不過是有錢人、有權人的游戲,窮人根本談不上自由。
我們看到,近期美國各部委體制內已有近9萬人選擇離職,若不主動離開,就只能被逐步解雇。這正是特朗普重塑美國政治經濟社會秩序的策略。首先是顛覆原有體制和格局,其次將舊有體系中的人員全部換掉,其后再建立一個以“美國優先”為中心的政治體系,只要實現“美國優先”,其他國家的好壞與我無關。至于經濟秩序的重新構建,其中最重要的兩條路徑是“再工業化”(reengineering)和發展人工智能(AI)。特朗普上臺后很快便宣布了
5000億美元用于AI基礎設施建設,而此后沒幾天,中國的大模型DeepSeek就異軍突起震動全球,這對其沖擊可以說是非常巨大的。
特朗普發動的這場非常徹底的革命,能否成功目前還未可知。一旦成功,他將徹底改變美國,特朗普將可能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獨裁者,甚至有人預言他將成為下一個希特勒。因為,他要實現的是取消美國現有的三權分立,全面取消司法、議會對政府的制衡和約束。哪怕大法官判決也必須服從特朗普的指示。特朗普的革命也可能有另一種結果,這就是加快美國的衰落。因為前面談的都是特朗普想干什么怎么干。我們沒有分析他這樣干會對美國帶來的的負面效果。從目前特朗普所作所為看,他已經出臺的國內國外政策,對美國的反噬效果都非常嚴重。目前還看不到他有規避或減少對美國反噬的方法和手段。 反噬的結果可能導致美國經濟的衰退,股市泡沫的破裂,還可能導致美國社會徹底撕裂,甚至可能為內戰埋下隱患,或者導致部分州通過公投獨立。
然而,從過去一個月的狀況看,民主黨非常受傷,大批政府員工紛紛離職,未來會更多大佬的丑聞和黑幕繼續被揭開,對美國來說后果將非常嚴重。因為這讓全世界真正認識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情況遠比我們看到的更復雜,特朗普的政敵絕對比想象的要強大得多。好在特朗普已經控制了可以對他下黑手的FBI,CIA以及軍隊和國防部。這樣一來,任何企圖暗殺特朗普或馬斯克的計劃,難度都大大增加。
總結而言,特朗普高舉反腐大旗,通過重整政治、法律、議會以及重塑經濟秩序,全面革深層政府的命。對美國的潛在影響是,要么全面改變美國現狀,要么徹底撕裂美國。
嘉賓派學員在授課現場
2、變幻的世界之“特朗普革命”國際篇
接下來,我們再來解析特朗普上臺后在國際上的動作。
首先,特朗普發起了關稅戰。他突然宣布將關稅普遍提高到25%,鋁和鋼鐵產品首當其沖地遭受打擊,這讓加拿大、韓國、墨西哥、澳大利亞等國倍感壓力,特朗普不再將這些美國多年的盟友視為真正的盟友,說明利益重于盟友。雖然中國也因此必將受到了更大沖擊,但畢竟經過前一輪貿易摩擦后,我們的承受能力已經相對較強。在關稅問題上,相信特朗普還會出大招,因為這與他要通過關稅來解美國的國內問題距離還非常遠。
特朗普1.0時就把關稅問題作為他改變美國、改變世界的一個重要抓手,但那時他的團隊不得力,美國內部政治掣肘又非常嚴重,使他的抱負無法施展。這次執政,他一定會在關稅問題上大做文章。因為他是要通過關稅問題實現多重目標:一是解決制造業回流的問題,二是解決貿易平衡問題,三是要解決擴大國內投資和就業問題,四是要解決通脹和美元降息問題,五是要解決股市泡沫甚至要解決美國高債務問題。這正像我們經常說的理想很飽滿,現實很骨感。他的這些目標之間有些是直接相悖的,有些是相互抵觸的。最終可能出現對美國的反噬要大于他所期望的所得。他在國內的改革目標是改變美國現有的政治經濟和社會體制和格局。在國際上的目標就是通過關稅變革推翻二戰后形成的國際自由貿易規則和經濟秩序。
其次,是“退群”。特朗普的目標很明確,他不是要做世界領袖,而是要做以美國為中心的領袖,然后再建立一個能夠保護自己“小兄弟”的體系?,F如今,歐洲的現任領導人已漸漸不在美國的掌控之中。
這些天來,特朗普正試圖呼吁結束俄烏戰爭。這實則表明,他已經非常清楚如何構建未來的世界秩序——讓美國保持強大,同時能夠應對其最為擔心的中國問題。
過程中,特朗普屢屢為普京說好話,與澤連斯基“明牌”爭吵,背后的意圖究竟是什么?他并非熱愛俄羅斯,而是必須分裂歐洲,因為只要俄羅斯存在,對歐洲構成威脅,歐洲國家就不得不依附于美國。因為它們自身無法完全防御俄羅斯,所以最終只能選擇跟隨美國。
我們還記得,當年特朗普第一次上任時,在中國影響力極大的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曾建議特朗普,要聯手俄羅斯構建一個未來平衡的世界格局。過去三四十年的平衡,是建立在美國與中國的攜手合作上。而如今,中國的發展勢頭越來越強,已不再受美國的控制。因此,美國不得不與俄羅斯攜手,以此制衡中國的崛起。
現在,美國對俄羅斯的態度,主要是基于兩個方面考慮:
其一,要讓俄羅斯感覺到美國并非是對它的威脅,只有美國才能讓它過得“舒服”,只有美國才能在解決俄烏問題及俄羅斯目前面臨的國際制裁問題上幫助俄羅斯。在應對中國問題上,美國絕不希望俄羅斯跟著中國跑,不要參與推動傷害美元利益的新型貨幣(如數字貨幣),同時,俄羅斯最好退出金磚國家或上合組織,因為這正是未來制約美國的重要力量。
前蘇聯解體后,俄羅斯曾多次申請加入北約,但美國將其拒之門外。這正體現了美國的大戰略。如果歐洲沒有將俄羅斯視為潛在敵人,那么俄羅斯的資源加上歐洲的先進制造能力,美國不僅無法控制歐洲,相反歐洲反而成了美國最大的威脅。因此,美國始終要求俄羅斯單獨存在。
其二,涉及到核軍備談判的問題。過去,俄羅斯與美國在軍事、核武器領域都是主要對手。這是兩個核大國必須達成一致的領域。拜登政府試圖讓中國參與這類談判,中國是不會參與的。首先中國核武器的數量遠遠不及美俄,其次是中國始終堅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自衛原則。
對于普京來說,當前最需要的是“解套”,但他是否會按照美國的方式行事?現在的和談條件,涉及俄羅斯三年間打下來的新四州必須被承認。俄羅斯對此態度很堅決。而對于澤連斯基來說,不光涉及到領土問題,問題已經上升到生死存亡、國家能否存續的層面,他也不會輕易讓步。
無論從過去俄羅斯多次被西方欺騙的角度,還是從俄羅斯未來發展的角度來看,俄羅斯都不會輕易相信美國許諾,更不會輕易放棄未來發展機遇而聯手美國對抗中國。因為每個國家都要站在自身長遠根本利益角度考慮問題,不會因為一丁點眼前利益能就真正化敵為友。何況在普京團隊中,一直有股對美國嚴重缺乏信任的反西方力量。
總體來說,各個國家內部都有各種不同勢力和利益團體,各種不同力量交織在一起。 這些不同的勢力在發展和演化過程中,有的可能由主流變為支流,有的支流也可能轉化為主流,外界只能持續觀察。
此前,特朗普在講話中就指責澤連斯基政府極為腐敗,三年內沒有取得實質成果,只是在傷害烏克蘭民眾。隨著美國對烏克蘭支持力度的減弱,澤連斯基今后很可能會被迫下臺。
再看歐洲。前一陣子,英國首相斯塔默表示,要捍衛民主制度,保衛烏克蘭的國家獨立,甚至宣稱英國愿意派兵。不過,英國現役軍隊只有不到14萬人(法國現役部隊只有20萬人,德國只有18萬人)。俄羅斯與美國此前在沙特談判時,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歐洲首腦會議上慷慨激昂地譴責美國,宣稱堅定不移支持烏克蘭。然而,經過三年的戰斗,烏克蘭并未獲勝,這表明歐洲離開美國的支持后,根本無力獨立支持烏克蘭作戰。目前,烏克蘭戰場上的所有武器供應幾乎都依賴于美國,而歐洲的武器生產能力遠遠跟不上。對于特朗普政府明顯的“親俄壓烏”,歐洲雖然屢屢表達不滿,并集體開會表達對烏克蘭的堅定支持,但由于實力不足無法幫助烏克蘭在戰場上取得實質進展。在俄烏問題上歐盟被邊緣化已不可避免,客觀上將會推動歐洲內部極右派力量的進一步崛起。
與此同時,北約也在發生大轉向。北約新任秘書長是荷蘭前首相馬克·呂特,他剛上任時言辭犀利,如今卻變得軟化。時至今日,北約的作用正在弱化,甚至馬斯克開始質疑北約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信號。一方面美國要求歐洲國家交更多的保護費。一方面歐盟要建立自己的防務力量。北約功能被弱化,似乎已成為一個趨勢。
這些信號預示著,將來可能會出現一個“新歐洲”,而這個“新歐洲”最終可能仍然處在美國的庇護之下。正如亨廷頓所說的,未來將形成以美國國家與民族為中心的統一共同文化圈的同時,保留各自的民族國家,不會讓民族國家的概念消失。
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特朗普的擴張戰略。把墨西哥灣改成美國灣,重新控制巴拿馬,把加拿大變為美國的第51個州,把格林蘭島擴張為美國領土等等都是特朗普公開宣稱要做的事,其毫不掩飾地對世界公開宣示對外擴張理念。
對于特朗普的擴張野心,有各種批評聲音。包括在格林蘭島問題上,盡管丹麥和歐盟領導人高喊反對口號,但現實世界的游戲規則仍然是“真理在大炮射程以內”,沒有強大的軍事實力,所有的口頭抗議都只是空談。
總體來說,未來世界格局將發生巨大變化,真正形成一個多極化的世界。多極化是特朗普所認可的,這與過去民主黨只認可單極化那種單一霸權主義形成鮮明對比。在特朗普看來,世界上存在三大主要國家:美、中、俄。 歐盟在特朗普眼里是一定會被邊緣化的。但是我們也看到歐盟在掙扎著想成為能夠影響世界的一極。從經濟體量上來說,這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他們缺乏的是有遠見而有影響力和凝聚力的政治領導人。俄羅斯從經濟上說來說,特別是俄烏戰爭之后,已經淪為二流甚至三流國家,但其資源潛力仍不可小覷。 特朗普眼中的這三個大國以軍事實力為基礎,而其他國家則在這三個大國的影響范圍內尋找平衡。未來的世界中如何平衡這三極,正是當前國際政治博弈的核心問題。對中國來說,歐盟則是更大的潛在的合作伙伴。
隨著多極化世界的確立,伴隨著一個重要政治現象就是強人政治。強人政治是個中性詞。它標志著對世界一極的凝聚力,號召力和影響力。自疫情以來,在多極化世界演變過程中,還催生了具有普遍性的兩種共同的意識形態。一便是“政治正確”。盡管標準各異,各國都有了自己的政治正確具體形式和內容。二則是國家安全。政治正確和國家安全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維護自身利益和對外政策的首要標準。
在這樣的未來世界格局中,中國必將成為極為重要的一極。中國在過去四十多年間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也為自身在未來世界中的重要地位做了大量鋪墊。 回顧過去,中國大力推動“一帶一路”,如今又積極推動上海合作組織和金磚國家的擴編,同時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生態文明以及世界文明倡議、世界安全倡議、和平發展倡議。雖然這些在提出初期并未引起廣泛重視,但它們對未來世界格局的影響正逐步顯現,就如同2015年之前提出的“中國制造2025”,當時或許未被充分理解,而今已充分證明其遠見和前瞻性。
未來的“大勢”,是企業家們應捕捉的東西。正如春天破土而出的嫩苗,初期雖微弱,但憑借頑強的生命力,終將成長為參天大樹。新生事物發展的初期往往是不被重視或被視而不見的。能否在事物發生發展的幼苗期、弱質期,就能看到其日后蓬勃生長成材的壯麗景象,就像中國革命初期那樣,眾人看到的只是革命的星星之火,而毛澤東看到的則是未來的燎原之勢。這是今天的企業家應該具有的遠見卓識和對未來世界的洞察力和認知能力。
特朗普再次執政后,中美關系將進一步惡化。會惡化到什么程度?除了希望不發生熱戰之外的所有領域,都可能進入準戰爭狀態。美國將盡一切可能將中國打回加入世貿組織之前的中國,雖然他已經不可能做到了。中美關系惡化與否,不是由中國決定的。 但對于美國無底線的遏制與打壓,中國必須勇敢的面對,中國絕不能趴下。這事關中國未來百年的國運。我們必須團結起來,在黨和政府的統一部署下,同心同德擰成一股繩,集中力量把中國發展好。近年來,世界各地的基金和實業機構正密切關注中國市場,不少投資者對中國某些政策和做法有疑慮,對未來政策走向的不確定而采取觀望態度。但是他們普遍認為,中國將成為未來最大的世界市場,仍然是他們投資的大市場。只是目前不愿承擔過大風險。
外國投資者觀望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美國通過種種手段制造緊張局勢嚇退外國投資者在中國的投資。 正向馬斯克曾暗示美國塑造了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的對抗局面那樣。在普京對烏克蘭開戰前兩周,美國就宣稱俄羅斯可能發動進攻。如今美國又大肆宣傳2027年中國將攻打臺灣。這不僅使那些想來中國投資的投資者止步觀望,也使得許多已經在中國投資的大企業暫停擴大對中國的進一步投資。 俄羅斯的例子表明,一旦觸發全球制裁,外國投資在這個國家的資產可能面臨被沒收的風險。
因此這些外國公司的董事會寧可等到2027年之后再做決定。這就是一年以前外國公司看待中國的情形。當然由于中國自身的變化這種情形已經開始有所改變。這是美國拖慢中國發展的手段之一。從科技、貿易到金融領域,美國已無力打敗中國,但可以利用各種手段迫使中國放緩發展步伐。我們必須及時的識破提防美國設計的各種陷阱。特朗普雖不敢放言與中國直接熱戰,但其打壓中和遏制中國發展的狂想一刻都不會停,直接威脅和各種暗算一刻都不會停。
與此同時,中國在世界的影響力也在不斷擴大。中國的新理念在世界上,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中獲得越來越多的認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商共建共享的國際治理理念,正逐漸得到全球約80億人口中的70多億人的支持,只有美西方某些國家持不同態度。中國多年來始終與廣大發展中國家攜手合作,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能有150多個國家、近40個國際組織共同參與,足以說明“一帶一路”倡議會給他們相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這就是人心所向,得道多助,中國朋友遍天下。
嘉賓派學員在授課現場
3、變幻的世界之中國科技風暴
對未來世界格局影響深遠的,還有即將到來的中國高科技風暴潮。這場風暴潮并非始于今日,而是早在十年前甚至更早中國政府就已開始布局。大家還記得2015年中國出臺的《中國制造2025》這個發展規劃嗎?這是一股大家可能還未充分認識到的力量。我們已經見證了中國的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中國的電動汽車及無人機等等都已經遙遙領先于世界。我們正在見證從《神悟空》到《哪吒2》,從TikTok的火熱到人形機器人,再到近期DeepSeek的登場,這些看起來好像是今天發生的事,但他們今天的發生是中國政府10年前就開始進行布局而培育出的高科技種子。 這些也僅僅是剛剛開始??梢灶A計,未來3~5年內,中國將出現高科技風暴潮。
自特朗普第一次上臺對中國進行全面限制以來,中國在科技投入和戰略規劃上不斷加快步伐。以“一帶一路”為例,其構想最早可追溯到2013年總書記訪問哈薩克斯坦時提出的“新絲綢之路”理念,隨后又分別提出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最終將二者整合為“一帶一路”。盡管當時我們還有很多人不理解,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對“一帶一路”倡議的不斷完善,這已成為爭奪國際話語權的先手棋。
越多越多證據表明,中國當今的高科技已走在世界前沿。過去,很多人都認為我們中國人只能從“1到100”上去創造和發揮,而從“0到1”的我們還處在模仿與學習階段。如今這一階段已經結束。DeepSeek的出現,標志著在以往被西方壟斷的AI大模型領域,中國也不再是簡單模仿了,而是從頂端層面實現了我們的創新與創造。
我國目前走在世界前沿的高科技領域,涵蓋新能源產業,例如電動汽車、光伏、風能以及電池技術、儲能、氫能和甲醇技術等。按照這個趨勢,中國在這些領域將引領全球。
去年春節期間,原德國總理默克爾的一位首席經濟顧問曾指出,中國的電動汽車產業將使歐洲傳統汽車工業因無法適應轉型而被淘汰。他認為,傳統機械產業代表著上個時代的技術,而電動汽車發展的不僅是電池、電機、電控,電動汽車、智能網聯汽車還將成為成為一個信息化平臺,將徹底顛覆傳統汽車。歐洲一些國家因數十年積累的機械制造技術一旦被淘汰,整個產業鏈面臨重構,而中國的技術迭代速度正快得令其難以匹敵。
在機器人、短視頻平臺(包括TikTok和小紅書)等領域,雖然美國大型科技公司的技術水平并不遜色,但中國公司則依靠獨特的算法和商業模式占據優勢。
Deepseek的出現改變了以往的AI大模型發展路徑,令世界刮目相看。DeepSeek的開源與低成本,導致了世界有機會實現AI平權。改變了以往完全依靠巨大財力來發展巨大算力AI大模型的局面。那些沒有巨大財力的國家可以發展自己的AI模型,甚至那中小公司也能開發自己的企業模型。這一變化對于整個工業和制造業具有重要意義:過去許多企業因無法承擔高額算力投入而望而卻步,如今可以通過DeepSeek來構建自己的企業模型,我們呼吁多年的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終于看到曙光了。
DeepSeek的出現使國際投資界、企業界認識到中國AI已經走在世界前列。以AI為代表的中國高科技產業的資產價值遠遠低于國際同業。投資中國高科技產業將大有所圖。其結果是,一方面中國高科技企業的資產價值將大幅提升,重新定義了中國高科技產業的資產價值。另一個潛在的價值空間,就是中國的制造業,因可以預見到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而導致制造業資產價值的升值。
除此之外,中國政府仍然在不斷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創造更好的營商環境。把這些因素放在一起,可以預見高科技企業的價值還將大幅上升。在未來幾年內,優質企業的股票可能實現數倍增長。同時,制造業資產的提升也將為中國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
回顧2024年“9·24新政”以后的一系列政策,大大提升了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信心。雖然有些人認為當初進入香港股市上的資金都是短期資金,但隨著宏觀經濟環境的不斷趨暖和企業實際盈利能力的顯現,越來越多的國外長期資金持續涌入中國市場。因此,Deepseek等高科技企業對中國經濟和科技領域的貢獻是極其深遠而巨大的。
近期,在芯片和半導體領域也呈現出新的發展態勢。以華為為例,雖然一直處在美國嚴酷打壓下,已能生產7納米工藝與5納米技術效果相當的高階芯片。其開發的鴻蒙系統已經可以普遍應用。可以預見,未來幾年,中國在很多重要領域,新的重大突破會層出不窮。由于美國的限制和打壓,迫使和幫助中國企業走出了一條獨特的自主創新之路。
未來幾年,中國在高科技、生物工程、原材料和數字智能等領域都將迎來爆發式發展。例如,珠海某家公司近期推出的一款中藥治癌癥藥物已獲得美國FDA批準;同時,中國在新藥和干細胞療法方面也不斷有產品上市,這使得美國不得不將生物工程領域列為限制中國的重點領域。
除此之外,太空航天領域的發展同樣勢頭強勁。不論是月球探測、神舟載人航天,還是近期計劃發射伴隨小行星飛行取樣的衛星,以及未來在月球上搭建空間站,這些都已不再是空談,相關技術和模擬實驗層出不窮。
量子通訊、量子計算以及6G技術和第六代戰斗機的研發,也正為國防和民用領域帶來全新突破。美國在這些領域曾經投入巨資,但由于腐敗和效率低下,多項技術遲遲未能突破,而中國則憑借創新和制度優勢,正在實現跨越式發展。
去年9月,中國發射了洲際導彈,這不僅是一項技術展示,更是向世界傳遞一個明確信號:美國不要玩火。同時,在珠海航展上,中國軍隊公開展示了無人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整體作戰和裝備體系,這種全方位的展示讓世界震撼。無論在空間、航空、深海還是地面,中國均形成了整建制的、無人化和智能化裝備體系。在深海領域,中國憑借蛟龍號等裝備,實現了從1米到1萬米深度的探測能力;誰先勘測并申報大面積海域礦產資源,誰就有可能掌握未來的戰略資源,就如同月球資源開發已在積極籌備之中。
當前,國家還正在實施眾多重大工程和科研項目,包括對宇宙觀測等領域的國家級工程、深海與海底礦藏開發等,很多領域公眾尚未充分了解。
與此同時,這些工程也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不僅在經濟領域,同樣可以推動中國文化產業的創新發展。傳統文化如何轉化為既能支撐未來發展又能影響世界的力量?我們的探索已經有所回報。從《黑神話·悟空》到《哪吒2》,將傳統文化通過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實現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表達。
由此,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將建立在兩個支柱上,一是高科技,二是現代文化。
以我1983年赴美學習為例,當時初到美國,我們驚嘆于那里的先進與繁榮,一度懷疑中國究竟哪里出了問題。那時不是人家讓我們學習他,而是我們主動的要學他。因為我們覺得美國擁有許多我們所需的知識、管理、資源與機遇。總之,他是先進的我們就主動學習。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有意無意間,我們也就接受了人家的生活方式與文化。今天回頭看,我們中國要影響未來的世界,一是靠高科技所體現的先進性;二是靠新文明生活方式所體現的先進文化。
中國當代的企業家要勇敢地肩負科技創新與文化創新的歷史責任。要讓未來的中國成為其他國家和人民的向往。我相信這個目標一定會實現的。因為推動中國持續改變并不斷完善的,始終是我們這個國家、我們的全體人民和我們的企業家們,對取得的成就不滿足,對未來美好世界向往而不斷探索的改革精神、創新精神。
對企業家來說,既要看到未來,對未來充滿信心,又要面對當前的困惑和挑戰。如何認識我們面臨的現實挑戰和企業經營上的困難?首先要正視它,而不回避,更不要躺平。放眼世界哪個國家都面臨著各自的難題和挑戰,中國也同樣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也正是這些不盡人意的挑戰和困境,才給了我們企業家發揮智慧作用的機會。正如恩格斯所說,片面性是歷史發展的形式,歷史是以倒退的形式實現自己進步的。盡管我們看到了很多困難和挑戰,看到了很多不盡人意方面,但我們也同時看到整個社會仍然是在前行的。表面上看似退步,實則孕育著進步。當我們把中國今天面臨的挑戰和困難放到全世界這個大環境中來比較時,使我們發現中國不僅能夠穩步發展,還蘊藏著更大的發展機遇。
我曾用“海上浪花”來比喻:當我們看到浪花回卷時,很容易誤以為其在后退,但實際上推動海浪前行的,是看不見的海流。 換言之,我們往往只關注表面現象,而忽略了那些看不見的、潛在的、深層的推動事物向前發展的大勢是沒有變的。 企業家們要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洞察和把握那些常人看不見的未來發展大趨勢。
中國高科技風暴潮的來臨,必將促使中國率先完成第四次工業革命。人類社會的前三次工業革命,我們中國都與其擦肩而過。幸運的是,我們中華民族不僅趕上了以新能源和智能化為特征的人類社會的第四次工業革命,而且中國將走在前面并率先完成第四次工業革命。我們中國的企業家們需要為實現第四次工業革命提前做好準備。
4、企業如何行穩致遠
接下來,我想談談在未來的大變局中,企業如何行穩致遠。由于時間關系這部分我只點題,不展開。提兩點想法:一是與勢同行,二是與時俱進。
我認為,企業家是要用未來世界的需求來做今天的事。而未來的世界是個全新的世界。我們以往具有的知識,積累的經驗已經不足以判斷未來的世界。我們非常容易用過去的知識和經驗,特別是成功經驗,來做明天的事。這樣做,多數是要失敗的。因為昨天的成功經驗,會成為明天發展的包袱和阻力。這就要求企業家必須具備預見未來、洞察未知的認知力。如果你看到的與他人無異,又何以稱得上領導者?真正的領導者應能洞察那些表面現象之后的,深層次的驅動力,就是要辨別、把握摸不著看不見的大勢。抓住了驅動事物發展變化的大勢,就能見人所未見的勢,分析、辨別各種勢之間的推演變化和可能的演化方向,或事物的演化結果。與勢同行,首先是辨別大勢,分析和把握不同勢之間的演化力度和方向。第二就是要順勢而為,借勢發展,推動事物朝著有利方向發展。
我曾與吳婷校長討論過一些商業案例。雖然每個案例都有其獨到之處,但并非所有案例都適用于每個企業。我們在借鑒他人經驗時,一定要深刻了解他人經驗形成的內外環境和條件,了解其核心要義,提煉出適合自身發展的精髓。每個企業的成功都有特定的內外環境和不同的內外驅動力量,這些驅動力量雖然表現各異,但事物發展的結果是這些勢的合力。企業家首先要清晰辨別時代大勢。緊緊抓住時代大勢,擁抱時代,和時代融為一體。首要前提還是要提高我們的認知能力。
有這樣一句流傳廣泛的句子,“人類對宇宙的了解和認知,只有宇宙的5%或更少”??梢钥闯?,我們眼見的很多東西絕大部分都不是真的,很多真的東西我們都沒見到。這就叫“有之非有與存在著的無”。辨別“存在著的無”與知識的拓展和AI大模型的進步和演化有緊密的聯系。
如今,隨著人工智能的崛起,我們對知識的理解不斷拓展。有些專家將知識氛圍幾種類型:
一是明知識,也叫顯知識。這類知識包括所有可以直接感知,也可以表達的知識。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科學知識;明知識中還有一種能表達而無可感知的知識,就是數學。在抽象的數學中的任何數字不代表任何具體事物,僅作為抽象符號存在,因此不具有直接可感知性,但數學卻是可以表達的。
二是隱知識。你可以感受到卻無法準確表達,比如靈感,可以感受到其存在,卻難以用語言準確表達。這類知識在早期計算機科學中曾由圖靈等人探索,計算機通過模擬人類感覺來展示這種“直覺性”知識。
隨著AI技術的發展,又出現了另一種只有機器可以感知,而人類既無感知也不能表達的知識,被稱為暗知識。例如,在圍棋對弈中,AlphaGo與李世石的較量中,有的世界級棋手信心滿滿地預測李世石能贏數盤,但結果卻一盤未勝;后來,中國的世界圍棋冠軍柯杰與AlphaGo較量也輸掉了。當時世界圍棋大師聶衛平就說人類不能戰勝阿爾法狗,因為它下的每一步都不合圍棋章法。 再后來,阿爾法狗進化為deepmind,不再依賴傳統棋譜,而是自我開發出新棋譜,新的對局規則。正是由于機器能夠捕捉和運用那些人類難以直接感知和表達的知識,再次證明人類的對宇宙的認知是極其有限的。
在另外一種實驗中,美國空軍王牌飛行員與AI飛行大模型進行較量,結果是分分鐘都敗下陣來。人的感知很大部分來自于對光的感知。人類對可見光的感知范圍范圍很小(400至720納米),紅外光紫外光根本無法感覺得到,但這些光卻是存在著的。相反,AI大模型,機器人卻可以探測到紅外、紫外、X光、阿爾法射線,超聲波、微波等我們看不見的信號。就像魚、蝙蝠和人類各自感知世界的方式不同一樣,人看到的只是世界的很小很小的一小部分,其它未見到的并非不存在,而是我們未曾感知到而已。企業家也要不斷提升對未來的認知能力,提升捕捉別人無法感知之事的能力,并學會辨識和把握潛在機遇的能力。
前面談了與勢同行,下面再談談與時俱進。既把握大勢,更要抓住時機。我想提及三個既影響當下,更影響未來幾十年的具有全局性意義的大趨勢:
1、綠色低碳轉型與智能化發展
我國正全力推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低碳轉型。盡管特朗普再次退出《巴黎峰會協議》,但全世界應對氣候變化,堅持綠色低碳轉型的方向不可逆轉。
未來三十年,無論什么國家,無論什么行業,無論什么企業,也無論什么機構都要綠色低碳,都要智能化。綠色低碳與智能化是影響人類社會未來幾十年長遠大局,也將深刻影響全球財富分配和未來世界格局。
2、中國式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類歷史迄今為止從未走過的道路。其中一個重要內容是“共同富?!???倳浨安痪玫奶岱?,已經從“先富帶后富”轉變為“先富幫后富”,這不僅化解了眾多擔憂,更表明政府和國家在引導和促進共同富裕方面將發揮更大作用。
3、科創浪潮
科創浪潮正以指數級速度變革世界,這為我國未來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每個企業家或多或少都會有所感受。
這里要強調的是,創新決定未來。企業家們應當開拓和構建自己心中的未來世界,不被眼前的環境束縛,在奮斗中始終瞄準長期目標。正如列寧曾指出,世界不會滿足人,人決心用自己的行動構建一個新世界。而馬克思也強調,人們在創造自己的歷史。但這種創造活動不是隨意的,不是在給定的條件下進行的。也就是說,我們的創造活動要遵循客觀規律。
創新活動有三個要點:第一,永不滿足的好奇心;第二,對現狀永不滿足;第三,對未來世界充滿探索欲。 企業家都要有創業家的心態,創新是企業家精神的核心內容。
盡管美西方近年來極力反對全球化。但新一輪全球化還會繼續發展。我們正處在中國企業全球化2.0時代,從過去國企和大型企業主導的走出去階段,逐步走向大中小企業共同參與、以產業鏈整合為基礎的全球化布局。從1.0時代到2.0時代的主要驅動力量,一是國內產業全面過剩導致的全面內卷;二是外部環境變化惡化;三是中國企業包括中小企業競爭能力提升。今天中國企業的技術產品管理和服務都已經與10年前不可同日而語了。我國企業在東南亞、非洲、南美等地區的競爭優勢日益凸顯,甚至說是降維打擊。
同時,在全球化意識上,我們要轉變傳統的“全球買賣”模式,努力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全球企業。中國企業在海外要堅持“辦成外國的中國企業”的理念,既要融入當地市場,又要保持中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譬如,像海信在南非的發展,其智能生產線和高品質產品不僅出口供應整個非洲,還得到了當地政府和民眾的廣泛認可,這正是成功全球化經營的典范。
此外,企業在國際化過程中還應注意與當地政府和社區建立良好溝通,塑造負責任的社會形象。通過參與ESG(環境、社會與治理)建設、承擔氣候變化和碳減排責任,以及與聯合國及其他國際組織合作,借助公益性項目和社會責任活動,企業可以進一步鞏固自身在國際市場中的形象和地位。
總的來說,中國企業2.0時代主要優勢是:技術、產品、服務、效率、供應鏈和產業鏈,主要不足是缺少全球化意識、經驗和準備。在中國企業新一輪出海中,我們要轉變觀念、改變打法、塑造形象、借勢發展,來融入全球。
同學們,作為嘉賓派第14季的學員和未來的成功企業家,你們用放眼未來,既要關注現象,也要洞察那些尚未顯現但將推動歷史進程的深層力量。只有具備超越眼前、預見未來的能力,不斷提高自身認知和創新力,才能在變化萬千的世界中穩健前行。正如我們今天所討論的,從全球政治經濟格局轉型到科技風暴來襲,再到細分的商業發展趨勢等等,都預示著一個全新的未來世界正在到來。
最后,我祝愿各位企業家能夠在中國企業全球化2.0時代中,以創新為動力,抓住新全球化和產業升級的重大機遇,成為引領未來世界的成功者。
授課 | 傅成玉中石化原董事長
出品 | 嘉賓商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