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肥胖治療領域面臨的重要瓶頸之一是:傳統減重藥物在降低脂肪含量的同時,往往伴隨肌肉流失,這不僅損害代謝健康,還可能進一步加劇胰島素抵抗。運動干預已被證實能通過激活骨骼肌AMPK等信號通路,實現減脂與增肌的“雙贏”效應,對于改善肥胖相關的代謝紊亂(如糖尿病)具有獨特優勢。然而,相當一部分肥胖人群因心理障礙(如運動恐懼癥)或生理限制(如關節損傷、心血管風險)而無法長期堅持規律運動,導致運動療法的推廣應用受到明顯制約。
近日,同濟大學李維達教授、高紹榮院士、樂融融教授團隊合作在Cell Reports Medicine發表題為CD47 blocking antibody confers metabolic benefits against obesity的研究成果。該研究創新性地發現了一種新型運動模擬靶點——CD47。研究表明,通過特異性CD47阻斷抗體,可精準激活骨骼肌AMPK信號通路,在無需運動的條件下顯著改善線粒體功能。在動物模型中,該策略成功實現了在降低脂肪含量的同時維持肌肉質量,有效模擬了運動介導的代謝保護效應,為開發可保留肌肉的精準靶向減肥療法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與實踐方向。
動物實驗表明,注射CD47阻斷抗體可顯著減輕高脂飲食誘導的體重增加和葡萄糖耐受不良,提升運動能力,改善體成分和血脂水平,并增強骨骼肌線粒體功能。為進一步驗證CD47在骨骼肌中的作用,研究團隊構建了CD47全身敲除小鼠及兩種骨骼肌特異性敲除小鼠,均觀察到類似的代謝保護效應和AMPK激活,進一步證實了骨骼肌CD47作為運動效應介導靶點的重要性。
在機制研究方面,研究人員通過質譜檢測與免疫共沉淀實驗,證實CD47抗體可通過降低HSP90α的磷酸化水平來增強AMPK的活性,進而有效改善骨骼肌的線粒體功能。
圖1. 論文摘要圖
綜上,該研究首次揭示CD47作為運動防治代謝性疾病的新靶點,通過特異性激活骨骼肌AMPK信號通路,實現“減脂不減肌”的代謝改善效果,并規避了心肌肥大等潛在副作用,拓展了CD47功能的研究邊界,也為代謝性疾病提供了新的干預思路與藥物開發方向。
本研究由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心臟病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醫學創新中心及再生醫學研究所、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育部“細胞干性與命運編輯”前沿科學中心共同完成。李維達教授、高紹榮院士、樂融融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同濟大學博士后蘇亞娟和同濟大學副教授孫婧瑜為共同第一作者。
https://www.cell.com/cell-reports-medicine/fulltext/S2666-3791(25)00162-4
相關研究:
制版人:十一
BioArt
Med
Plants
人才招聘
會議資訊
學術合作組織
(*排名不分先后)
戰略合作伙伴
(*排名不分先后)
轉載須知
【非原創文章】本文著作權歸文章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未經作者的允許禁止轉載,作者擁有所有法定權利,違者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