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個月還能“回旋踢”“轉手帕”的機器人,怎么一跑步全趴窩了?
4月19日,2025年北京亦莊半程馬拉松暨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賽事以“人機共跑”為噱頭,試圖打造全球首個人類與機器人同場競技的體育盛事。
然而,這場被寄予厚望的科技賽事卻意外演變成“翻車現場”:某款標榜“智能平衡”的機器人剛起跑便因算法失誤摔得“頭身分離”;另一款號稱“馬拉松耐力王”的機器人,在賽道僅行進百米便突然進入“休眠模式”,被網友戲稱為“嬰兒式躺平”;更有參賽機器人因機械故障,在眾目睽睽下上演“即興躺平”……
這場本應展示中國機器人產業實力的賽事,最終淪為科技圈的“大型祛魅現場”,不僅未能達成預期的產業推廣效果,反而引發公眾對機器人技術成熟度的質疑。
機器人跑成“皇帝新衣”
北京亦莊,一場看似科技感爆棚的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賽事,在萬眾矚目中熱鬧開跑。21支機器人隊伍攜手12000名人類選手,浩浩蕩蕩踏上21.0975公里的賽道,這場被吹得神乎其神的賽事,本以為會成為人形機器人領域的里程碑,卻不想淪為了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鬧劇。
參賽隊伍陣容看似“豪華”,既有企業與研究機構的隊伍,又有清華大學、北京科技職業大學等高校科研組織,眾擎PMOI、宇樹G1等熱門人形機器人也赫然在列。賽道的起點設于南海子公園一期南門,終點在通明湖信息城,全長超21公里。
然而,共有20支機器人隊伍參賽,開賽后4小時,僅7支隊伍勉強通過,其余參賽隊未能堅持到13km觀察站就紛紛“掉鏈子”。
中途換電池、換機器人、摔倒等狀況頻發,甚至出現給膝蓋等電機噴散熱劑等奇葩操作,全程還得有人跟隨輔助。
這哪里是什么高科技競技,分明是一場需要人全程“保駕護航”的“表演”!
更令人咋舌的是,事發之后,某公司的一紙聲明,將風險回避得干干凈凈。自己不參賽,還把參賽表現差的責任推給使用者,這種“甩鍋”行為,實在讓人覺得搞笑。
那之前各種機器人公司的宣傳視頻里的機器人不是很厲害嗎?怎么跑個步就拉跨成這樣了?
有行業人士透露,之前那些看似厲害的人形機器人展示視頻,實則是場景選定后,在場景里按設計好的任務序列錄制大量數據集,最后用這些數據訓練模型。可一旦換個場景,或者執行數據集中未涵蓋的動作,機器人立馬就“死機”,暴露出其真實能力短板。
這場人形機器人半馬,更像是一場娛樂性大于科技性的“表演秀”。機器人頻繁出狀況、換電池、換機器人等狀況頻發,與其說是一場科技較量,不如說是一場充滿戲劇性的“科技雜耍”。
跨越時空的“科技騙局”
據知情人士透露,在投資界,人形機器人早就是那如幽靈般揮之不去的經典騙局,從波士頓動力到如今,這出戲碼不斷上演,卻總有人前赴后繼地往這“坑”里跳。
這些所謂的“科技先鋒”們,把機器做成人形,精心編排一些特定場景的演示,就像變戲法一樣,讓投資人誤以為這些機器能像人類一樣“上天入地”。再加上早年科幻片潛移默化的“洗腦”,人們就天真地以為人形機器人真的觸手可及了!
說白了,就是騙投資人的錢!
可現實呢?就像一場華麗的魔術表演,揭開幕布,全是破綻。要是你讓它們去挑戰登山越野這種高難度運動,立馬就原形畢露,就像紙糊的老虎,一戳就破。別說登山越野了,就是路上有個坑洼,它們都能摔個“狗啃泥”。
更可笑的是,這種水平的東西,日本二十年前就玩過了,而且玩得比現在這些“新貴”們強得多。二十多年前本田推出的ASIMO機器人,動作流暢得就像舞蹈演員,姿態優雅得如同紳士,整個外觀也更具機器人應有的成熟模樣。再看看現在這些所謂的“高科技”人形機器人,簡直就是一群“殘次品”。
回想起二十多年前,美日就玩過機器人,那時候大家就發現,這東西除了在舞臺上表演表演,根本沒什么實用場景。
可二十年后,有些人就像著了魔一樣,給它們套上“人工智能”的外衣,借助互聯網傳播的東風,開啟了一場瘋狂的圈錢運動。這就像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騙局,利用人們的幻想和貪婪,把大家的錢包掏得干干凈凈。
國內那些號稱對標波士頓動力或馬斯克擎天柱的機器人企業,在這場賽事中徹底“露了餡兒”,所謂的技術實力不過是“皇帝的新衣”,經不起現實場景的考驗。這場賽事,無疑給整個國內機器人產業敲響了一記警鐘。
話說回來,這場賽事再次是印證了老祖宗的那句話: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遠離那些只會在互聯網上炫技的公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