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WS直聘,找工作,直接跟老板哞!”
“跳槽吧!奶牛,聽說你們場曬不到太陽?”
圖源:微博
近日,認養一頭牛,因為這兩句廣告語,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原因是,有不少網友認為,這兩句話嘲諷了當代打工人……
圖源:微博評論區
有人在看樂子,有人在照鏡子。是誰對號入座了?是誰深夜破防了?船長不說,默默自閉。
認養一頭牛廣告引爭議,誰破防了我不說!
對于此,認養一頭牛官方解釋道——
“因為奶牛是需要照顧和情緒價值的,這則廣告的創意是通過招聘奶牛,表達我們對奶牛的重視像招聘人才一樣。同時,也能傳達出我們牧場的環境。”
圖源:微博@九派新聞
OK,Yoo友們是怎么看這個解釋的呢?
船長先總結一下網友們的觀點哈,部分人是“我可以自嘲,但你不可以貼臉開大”的態度,但也有很多人傾向于,“這事兒純屬小題大做,不要太敏感。”
圖源:微博評論區
這不就是咱們打工人面臨的現實嗎?!
這哪是奶牛招聘,分明是職場現形記!
奶牛“可以直接和老板哞”——
打工人面試只會一輪、二輪、三輪,月薪三千面試五輪,見著老板還得面帶微笑、大談自己的職業規劃。上個班,對話框里頻率最高的,就4個字:好的!收到!
奶牛“曬不到太陽就跳槽”——
打工人天天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996是福報,007成常態,每天能見著太陽的時間少得可憐。如果你是在北上廣深打拼,完蛋,出租屋的陽光都是收費的!
更離奇的,網友扒出來認養一頭牛還宣傳其會給奶牛聽音樂、做SPA、洗藥浴,每天的餐標80塊,夠打工人吃一個星期的中午飯了。人不如牛,荒誕感拉滿了!!
圖源:小紅書用戶@小肚楠楠呀、@Ki.
不過,這個廣告背后估計也是諸多牛馬廣告人,熬大夜趕出來的,這未嘗不是一種新型反諷?
為什么——“牛馬”會成為打工人的自稱?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牛馬”,就成了打工人的代名詞。
船長一度以為這個詞出自“當牛做馬”的縮寫,后來因為某網紅一句——“純純的牛馬”引起大家的共鳴,在網上爆火成梗,最后成了人人都在用的自稱。(狗頭.jpg)
圖源:2008年港劇《法證先鋒2》
后來,船長一查才發現,不完全是這樣的!這個詞,并不是這兩年才被網友賽博造詞給造出來的!鮮活的語言離不開鄉土和人群,牛馬,至少在民國時就已有據可查。
沒錯,就是《駱駝祥子》里男豬腳——祥子所處的時代。彼時,像祥子這樣精力充沛,每天風里來雨里去,靠賣苦力賺錢的黃包車夫就有一個外號——“牛馬(走)”。
圖源:電視劇《駱駝祥子》截圖
牛馬走,出自西漢·司馬遷的《報任安書》——“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意為“如牛馬般奔走效勞得仆役,是文人的自謙”。民國時,卻用來形容黃包車夫。
緊接著,“走”這個字被漸漸省略,演變成了——“牛馬”,并被廣泛應用于形容底層人民。比如,民國報紙上,就有將一天干15個小時的女工稱為“牛馬”的示例。
我看了看我的釘釘,昨日出勤工時:14.5個小時。哈哈哈,哈哈哈哈……
圖為:左邊民國報紙稱女工一日工作15時非牛馬,
右邊為船長這幾天的工時打卡
圖源:左源自網絡,右源自船長的釘釘
除了出賣苦力的底層勞苦大眾,吃不飽飯的教師、被迫轉行的醫生、看不見前途的年輕人,也都逐漸自嘲自己為“牛馬”。
作家張恨水(就是寫《金粉世家》的那位),就曾在1944年出版過一本名為《牛馬走》的書,其中對“牛馬”,如此形容道:
“雖然是念過書的人,但是為了維持基本溫飽,也要和人力車夫們一樣辛勞,而前途甚至比人力車夫還渺茫。車夫不過拉著人家走一截路,他們卻要拉著上司走一輩子的路;車夫的路看得見,他們的路看不見。自己要花錢,還有人找他們要錢花,完全是‘雙重的牛馬’。”
就這一段話,你品,你細品!
當然,“牛馬”一詞在民國時也是被用爛了的,沒錢的是“生存牛馬”,有錢的是“經濟牛馬”。
其實,船長對于“牛馬”這個詞的接受程度還好,甚至經常在用。(已躺平,麻木了……)
早上喝的咖啡是“牛馬飲料”,中午點的外賣是“牛馬飼料”,在公司當老板的牛馬,在家當孩子的牛馬,牛馬的人生,牛馬的幸福,靈魂汁子澆給!
牛馬一詞,早成了我解構生活時的腳注,是對當下處境的自嘲,也是本打工人的“糊弄學”精髓:只要我先把自己罵成牛馬,資本家的PUA就追不上我。
相信不少Yoo友也有共鳴,“牛馬”的自稱,是打工人的無奈,以及溫柔的反叛。當我們被壓垮的情緒找不到出口之時,一句“牛馬”,盡在不言中……
對了,牛馬更是社畜的next level版本,當年的社畜放在現在,那都只能是“半牛馬”……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回過頭來我們再看“牛馬”這個詞,早已穿越時空,成了幾代人的共鳴。這是一種處境,一種極其相似的處境。
但玩歸玩,鬧歸鬧,船長還是不建議大家天天自稱自己是“牛馬”,偶爾用用可以。可用久了,我怕跟3K梗一樣,讓老板們更飄了。
不論是過去的“屌絲”、“草根”,還是如今的“牛馬”、“鼠鼠”,我們試圖把自我期待值降低,掩蓋無奈,減少內耗,這確實是一種辦法。
但算不上一種好辦法,從心理學角度來講,人更應該給自己更多的積極暗示,否則容易emo。
所以,咱以后還是用“打工人”自稱吧!我們是光榮的工人階級!允許偶爾擺爛!早日暴富!
參考資料:
1.當代江西《年輕人為什么拒絕“牛馬三件套”?》
2.每日豆瓣《真心建議大家不要自稱“牛馬”》
3.X博士《人人都在說的“牛馬”是怎么來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