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外核苷酸焦磷酸酶/磷酸二酯酶家族(ENPP)是一類具有相同保守結構的胞外蛋白。迄今為止,已有7個家族成員被鑒定(ENPP1-7):其中,ENPP1、ENPP3、ENPP4和ENPP5水解核苷酸,ENPP2、ENPP6和ENPP7通過催化結構域進化為磷酯酶。
在ENPP家族中,目前ENPP1和ENPP2是研究最為廣泛且相關藥物開發最多的成員,而針對ENPP3的研究則相對較少。
在ADC和TCE優質靶點逐漸匱乏的背景下,已有藥企開始探索ENPP3的潛力。
其中,強生便是重點關注ENPP3成藥潛力的MNC藥企之一。在該靶點上,強生率先布局了一款TCE雙抗JNJ-87890387,目前處于治療晚期實體瘤的臨床1期研究探索中。
在TCE之外,強生似乎還布局了一款ENPP3 ADC新藥。根據ApexOnco報道,AdventHealth(CRO)不久前披露了JNJ-89862175的臨床1期研究試驗信息,并將JNJ-89862175描述為一款ENPP3 ADC。
不過目前AdventHealth官網上的相關信息已刪除,強生也并未在ClinicalTrials網站上登記相關臨床研究。強生此舉,或許也是為了避免藥企扎堆涌入ENPP3賽道。
01
新靶點:ENPP3
ENPP3是一種II型跨膜蛋白,其胞外結構域包括一個核酸酶樣結構域、一個催化結構域和一個生長調節素b樣結構域,在核苷酸循環、磷脂信號調控、細胞運動和細胞增殖等多種生理過程中發揮著多重作用。
ENPP3的結構和域結構示意圖
隨著研究的深入,ENPP3在腫瘤領域的潛力也逐漸引起了關注。在大多數正常組織中,ENPP3僅表現出頂端限制性表達,而在多種實體瘤,如腎細胞癌、肺腺癌,子宮內膜樣子宮癌,卵巢癌,結直腸癌和肝細胞癌中,ENPP3則呈現出表達水平升高且去極化的特征。
ENPP3的腫瘤特異性的空間分布特性,使其成為抗腫瘤大分子藥物,如ADC、TCE的目標靶點。在適應方面,尤其是腎細胞癌——透明細胞型(93%)、乳頭狀(78%),目前在研療法多數也是針對該適應癥。
02
ADC、TCE潛力靶點
目前已有包括強生在內的多家藥企開始探索ENPP3的治療潛力,但相關藥物數量有限,且仍然處于早期階段,從modality來看,則是集中在ADC和TCE兩大當下最熱門的方向。
ENPP3 ADC
在ADC方向上,安斯泰來是最先進行探索的藥企,此前開發出了兩款ADC,分別是AGS-16C3F、AGS-16M8F。
AGS-16M8F在2012年完成了針對晚期RCC的臨床1期研究,目前已被安斯泰來放棄,AGS-16C3F主要針對轉移性RCC進行探索,但由于臨床2期研究失敗,安斯泰來在2019年終止該藥物的后續開發。
在安斯泰來之后,還未有ENPP3 ADC進入臨床階段,而最近有可能打破這一局面的便是強生,如開頭報道,JNJ-89862175不出意外就是一款ENPP3 ADC,即將進入臨床階段。
國內藥企對于新靶點ADC的布局,自然也不會錯過,先聲藥業也差異化布局了一款ENPP3 ADC新藥SIM0680,將在即將召開的2025 AACR上進行展示。
ENPP3 TCE
目前有兩款ENPP3 TCE處于臨床階段,分別是Xencor的XmAb819和強生的JNJ-87890387,兩款TCE目前均處于臨床1期。
強生的JNJ-87890387采用“1+1”結構,目前處于治療晚期實體瘤(包括腎細胞癌、子宮內膜樣卵巢癌、子宮內膜樣子宮癌、結直腸癌、肺腺癌)的1期臨床研究中,
Xencro的XmAb819采用“2+1”非對稱CD3雙抗結構,包含兩個靶向ENPP3的抗原結合臂和一個靶向CD3的結合臂,目前處于治療晚期透明細胞腎細胞癌的臨床1期研究中,預計在2025年下半年公布初步數據。
總的來看,目前ENPP3 ADC/TCE處于臨床階段的管線并不多,或許也是差異化布局的一個方向。期待靶向ENPP3的大分子藥物能為RCC患者帶來新的治療方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