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上市公司,靠造假、吹牛成為滬深股市全年漲幅第二。諸多疑點引起時任財經雜志記者凌華薇、王爍的注意。一年間,兩位記者趕赴銀川、西安、蕪湖、天津等多地調查采訪,最終發現這家號稱將萃取產品遠銷德國的企業,年出口額竟然只有3萬美元,連出口退稅都沒辦過。
財經雜志刊發報道后,當天證監會宣布介入調查,之后確認媒體報道屬實。上市公司四名高管因提供虛假財會報告罪獲刑。
1
報道當天,證監會介入調查
銀廣夏公司全稱為廣夏(銀川)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全年漲幅一度高居滬深兩市第二,引起諸多質疑。
這家公司引起時任財經雜志記者凌華薇的關注,為此對銀廣夏歷年財報進行了逐頁比對,在一年間兩赴銀川,并到西安、蕪湖、天津等地采訪。
治沙種草,銀廣夏聲稱前后投資過6億元,但財經雜志記者調查發現,實際投資約9000萬元。
按照銀廣夏的公開披露,公司業績主要來自天津廣夏公司萃取產品出口。面對技術質疑,銀廣夏相關負責人稱:我這個技術是大伙和德國人吃飯的時候,把他給灌醉了,拿到的絕密圖紙。后來那個德國人被總部降職。
但財經雜志記者向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求證,對方扶案大笑,稱那不過是最基本的一張技術解釋圖。
根據銀廣夏公開披露,天津廣夏的萃取產品全部出口給德國誠信公司,為銀廣夏貢獻了1999年和2000年的主要利潤。但財經雜志記者調查發現,其出口價格遠超國際市場價格,而德國誠信公司并非如銀廣夏所說是160年老公司,成立只有10年,注冊資本僅10萬馬克。
更關鍵的是:時任財經雜志記者凌華薇、王爍從天津市國稅局進出口分局了解到,天津廣夏都沒辦過出口退稅!
之后財經雜志兩位記者又從天津海關獲得重要證據:天津廣夏1999年度出口額僅480萬美元,2000年度更是只有3萬美元,其宣稱的1999年出口5610萬馬克、2000年出口1.8億馬克的說法純屬編造。
最終,記者凌華薇、王爍采寫的深度調查報道《銀廣夏陷阱》刊出。記者直截了當地寫到——
“真相終于清楚了,再清楚不過了:天津廣夏1999年、2000年獲得“暴利”的萃取產品出口,純屬子虛烏有。整個事情——從大宗萃取產品出口到銀廣夏利潤猛增到股價離譜上漲——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騙局。”
報道刊發即引起轟動。當天,中國證監會宣布對銀廣夏立案稽查。9天后,證實媒體報道屬實。
2003年9月16日,寧夏銀川市中級人民法院以提供虛假財會報告罪分別判處天津廣夏董事長兼財務總監董博、銀川廣夏董事局副主席兼總裁李有強、銀川廣夏董事兼財務總監兼總會計師丁功名、天津廣夏副董事長兼總經理閻金岱有期徒刑3年至2年6個月的不等刑罰。
此后,最高法院出臺《關于審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賠償案件的若干規定》。有了這則司法解釋,中國證券市場從此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證券虛假陳述維權活動。2007年5月,847名銀廣夏受損中小投資人獲賠1.8億。
2
“記者有責任揭示真相”
針對這篇報道, 時任財經雜志記者凌華薇曾表示: “調查過程充滿艱辛,但作為記者,我們有責任揭示真相,保護更多投資者的利益?!?/p>
“如果能查實幾樁案件,監管當局可起到敲山震虎、明確市場紀律之效。”
與她一起做出這篇影響力報道的時任財經雜志記者王爍也曾表示:“無論在什么時候,無論處于什么環境,無論媒體技術發生了什么演化,大眾需要知道的事情是不會變的:就是到底發生了什么?它是怎樣發生的?與他們有什么關系?這就需要我們做出高質量的新聞報道。這件事我們會一直做下去?!?/p>
影 響
改 判
微信公眾號平臺推送規則已調整。
如果您關注后,
希望及時看到“改變de力量”推送文章,
如何星標——
進入公眾號“改變de力量”首頁,
點擊右上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