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錦江,這個名字在影視圈可謂是如雷貫耳。從《鹿鼎記》中那個憨態可掬又帶著幾分呆萌的鰲拜,到《九品芝麻官》里霸氣十足的雷豹,他用一個個鮮活的角色,在觀眾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然而,在這些深入人心的角色背后,徐錦江其實還有著許多鮮為人知的經歷。他出生于黑龍江,父親是醫生,母親是秘魯人,自幼隨父母遷居香港。
本應子承父業走上從醫之路的他,卻對藝術有著別樣的執著,毅然前往廣州美術學院學習雕塑,還成為了嶺南畫派大師關山月的 “關門弟子”。后來誤打誤撞進入演藝圈,開啟了一段傳奇演藝生涯。
回歸到咱們今天要說的主題,當聽聞徐錦江向兒子交代要把自己骨灰撒入公海這件事時,是不是瞬間覺得腦海里閃過無數個問號?這背后到底有著怎樣的緣由呢?
要知道,生死之事,向來沉重,可徐錦江卻選擇以這樣一種獨特的方式來安排自己的身后事,這其中必然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情感密碼。
我們都知道,生離死別是人生中最難以承受之痛。對于徐錦江來說,兩位生命中極其重要之人的離世,給他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對生死的看法。
先說說徐錦江的母親。母親在每個人的生命中都占據著無可替代的位置,徐錦江自然也不例外。母親給予他生命,陪伴他度過無數個成長的日夜。徐錦江對母親的感情深厚無比,母親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他的心弦。
然而,生老病死是世間無法抗拒的規律,母親還是離他而去。那一刻,徐錦江的世界仿佛崩塌了一角。他曾在一些采訪中提及母親的離去,那種悲痛之情溢于言表,即便時光流逝,回憶起母親,他的眼中依然會泛起淚光。
這種失去至親的痛,如同一把鈍刀,在他的心口來回拉扯,讓他深刻體會到了生命的脆弱與無常。
而另一位對徐錦江影響深遠且離世讓他悲痛萬分的人,便是他的老師 —— 石虎。石虎先生在藝術界那可是響當當的人物,從上世紀 70 年代的《非洲寫生》開始,就以獨特的藝術風格備受矚目。
他不斷否定自己,在藝術的道路上大膽探索,一手伸向遠古文明,一手伸向西方現代,其作品充滿了爭議,但這也恰恰證明了他在藝術領域的先鋒性與獨特性。徐錦江跟隨石虎先生學習,不僅在藝術技巧上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更在藝術理念和人生態度上深受啟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