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人不需要管理?有強大責任心、強大的自我驅動力,強大的夢想和抱負,心甘情愿每天12點下班,不用老板看著。”這是在2019年,某湖北籍企業家在清華大學進行主題演講上提出的。
近日,有脈脈用戶發帖稱,某互聯網企業要求員工日均工時不低于11.5小時,其中低于8小時需要提交說明,工時排名靠后的要被約談,甚至勸退。隨后,“某互聯網企業被曝要求員工日均工時不低于11.5小時”話題沖上熱搜。
更讓人震驚的是,勞動局的監管部門竟然沒有對這一事態采取任何有效的干預措施。然而事實上,現在互聯網大廠基本上都是這個尿性,大家早已見怪不怪。
但令人感到疑惑的還是,一家以“親民”為賣點的企業,居然也離不開“剝削”二字。
“工時魔咒”:員工深陷加班泥沼
當“互聯網大廠加班文化”屢屢成為熱議話題,某互聯網企業也在這片輿論漩渦中浮出水面,其內部嚴苛的工時要求,正如一把高懸的利刃,割在員工身上,疼在大眾心里。
在某互聯網企業手機部門,不同小組仿佛置身于不同的“工時煉獄”。日均工時要求低的小組,也需苦熬10.5小時,這已然超出正常工作范疇;而有的小組更是夸張,日均14、15小時的工作時長,讓員工如同上了發條的機器,晝夜不停運轉。
工作時間不達標,后果就像多米諾骨牌,一個接一個地砸向員工。有員工因工時低于10.5小時,被要求寫說明反思,仿佛自己犯下了不可饒恕的錯誤。
外包員工的日子更是苦不堪言,部門要求必須待滿11小時,且不是平均計算,而是每日考核。今天不夠11小時,明天就會被約談;若經常不達標,隨時可能被掃地出門,仿佛在某互聯網企業工作,連基本的“生存時長”都難以保障。
這種以工時長短論英雄的管理模式,究竟能為企業帶來多久的輝煌?還是說,在追求業績的道路上,某互聯網企業已經迷失了方向,將員工當成了可以無限壓榨的“工具人”?
根據《勞動法》規定,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得超過 8 小時,然而在某互聯網企業部分部門,員工日均工時竟達 14.15 小時,相當于每天無償奉獻 6 小時。
但是,哪家監管部門又敢管呢?
更荒誕的是,這種系統性違法竟被包裝成 "績效優化" 的管理創新——請假一天需補班,工時排名末位可能被勸退,外包員工甚至面臨隨時被替換的風險。
面對如此明目張膽的違規,勞動監察部門卻陷入 "選擇性失明"。惠州市人社局 2023 年發布的勞動權益指南仍在強調 "保障休息權"。更令人心寒的是,國務院 1982 年出臺的《嚴格制止企業濫發加班加點工資的通知》在 43 年后的今天,依然是監管部門最有力的 "武器"。這種制度性滯后,讓勞動者在資本的碾壓下毫無還手之力。
上市7年從未分紅
然而,拋開加班問題,最讓人不解的還是某互聯網企業的薪資政策。很多打工人質疑:如果你讓員工付出如此之多的時間與精力,那么回報是否應該更加豐厚?可事實是,某互聯網企業的薪資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高。
在 "為夢想窒息" 的口號下,卻是一場精心設計的 "薪資幻覺"。
據多方消息透露,相比于同業競爭者,尤其是在互聯網行業的頂尖公司,某互聯網企業的員工收入并不突出,甚至在某些領域上表現平平。某些員工甚至透露,盡管加班時間長,但整體收入仍然無法達到心目中的預期水平。
與員工的血汗付出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某互聯網企業上市 7 年零分紅的 "鐵公雞" 形象。盡管 2024 年財報顯示凈利潤達 272 億元,現金儲備超過 1500 億元,但公司始終拒絕向股東派發紅利。
更令人憤慨的是,某互聯網企業將利潤大量用于股權激勵,3877 名核心員工人均獲得 116 萬元股權獎勵,而普通投資者卻顆粒無收。這種 "內部人吃肉,外部人喝湯" 的分配機制,本質上是對中小股東權益的公然踐踏。
對于不分紅的質疑,某互聯網企業管理層慣用 "戰略投資" 作為擋箭牌。但事實是,公司賬上的現金正以每年 30 億元的速度貶值,而這些錢本可以用于改善員工待遇或回饋股東。
更諷刺的是,當董明珠怒斥 "靠炒高股價當首富" 時,某湖北籍企業家正通過股權質押套現數百億,而普通員工卻在為保住飯碗拼命加班。這種 "老板吃肉,員工啃骨頭" 的資本游戲,正在透支著公眾對企業的最后一絲信任。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勞動者的權益正在被資本的戰車無情碾壓。當加班成為常態,當薪資淪為數字游戲,當分紅變成特權階層的盛宴,我們不得不追問:這樣的 "成功" 究竟是誰的勝利?或許,是時候讓那些躲在制度背后的既得利益者明白:真正的商業文明,不應建立在勞動者的血淚之上。
說到最后,這家公司可以是它、也可以是它,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