樅陽縣作為皖江地區重要縣域經濟體,近年來在產業升級、基礎設施等方面取得一定進展,但仍面臨以下關鍵發展瓶頸:
圖片
?一、產業短板?
產業鏈條不完整?
- 鋁基新材料產業雖初具規模(金譽金屬、光華鋁業等企業),但高端產品占比低,缺乏終端應用領域企業。
- 新能源汽車配套產業處于起步階段,僅集聚23家企業,產值規模僅10億元,與奇瑞、比亞迪等頭部車企配套深度不足。
戰新產業規模偏小?
- 2024年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60.33億元,占工業比重不足30%,且高技術制造業企業數量少,規上工業企業僅98家,不及鄰縣桐城的1/3。
農業附加值低
- 糧食產量“二十一連豐”,但農產品深加工率不足20%,產值增速僅3.9%,遠低于工業增速。
?二、要素制約?
土地資源緊張?
- 工業用地儲備不足,2024年僅處置批而未供土地1253畝,低效用地353畝,難以滿足重大項目落地需求。
?人才與技術短缺?
- 每年輸出大學生超5000人,回流率不足15%,鋁基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研發能力薄弱。
?三、基礎設施短板?
交通互聯不足?
- 縣域內無鐵路,合池高鐵尚未開工,縣域二級以上公路密度僅0.78公里/百平方公里,低于皖江城市帶均值,港口物流與江淮運河銜接效率待提升。
城鄉設施不均衡?
- 部分區域改廁、小型水利設施建設滯后,鄉村道路老化嚴重。
?四、體制機制障礙?
營商環境需優化?
- 項目審批流程仍需壓縮,部分企業反映“拿地即開工”政策落實存在堵點。
政策協同不足?
- 長三角一體化、長江經濟帶等政策紅利未充分轉化為本地項目,如2024年僅爭取上級資金3.5億元。
五、曙光:正在發生的改變
產業崛起:萬華無醛生態產業園投產,預計帶動上下游就業8000人;奇瑞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加速建設,填補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空白。
交通破局:北沿江高速樅陽段2025年通車,天天高速樅陽段全面建成,物流成本下降15%。
人口回流:2023年新增返鄉創業人員1273人,創辦實體同比增長62%;城鎮新增就業連續兩年獲省級激勵。
?突破建議?
- 強鏈補鏈?:加快《鋁基產業提升專項規劃》實施,重點引進電池鋁箔、汽車輕量化項目;
- 要素改革?:推進“三類地”處置(批而未供、閑置、低效用地),2025年新增工業用地收儲2000畝;
- 交通攻堅?:推動合池高鐵樅陽段開工,優化樅陽港與江淮運河聯運體系;
- 政策創新?:復制長三角“飛地經濟”模式,設立5億元產業基金吸引滬蘇浙項目轉移。
逆襲?你盡看完了,給你點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