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 京喜自營啟動“廠貨百補”計劃,擬每年投入100億元,用于用戶體驗、物流服務升級及工廠效率提升。
根據該計劃,2025年,京喜自營將開啟產業帶爆品計劃,擬攜手商家打造1000個百萬單民生爆品、10000個十萬單民生爆品,并深挖下沉市場,為京東一年獲取1.5億新用戶。同時,京喜自營還將依托京東出口轉內銷2000億計劃,扶持10萬個外貿工廠成功轉內銷。
“自從4月11日確定出口轉內銷計劃開始,就已經有幾百個采銷奔赴在不同的園區,收集并了解目前各個工廠的產能情況。這些工廠出口份額各不相同,有的可能占比20%,有的高達60%~70%,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影響。”京喜自營負責人對《鳳凰WEEKLY財經》表示,許多中小工廠很早意識到自己不能只靠出口一條腿走路,要打開國內市場,但受限于不了解國內市場經濟,尤其是ToC 端以及電商的運營模式。如果他們自己搭建團隊,人工成本和試錯成本都比較高。京喜自營希望幫中小工廠解決除生產商品外的一系列繁瑣流程,“對他們來講上手門檻低,嘗試的意愿也比較高。”
一生產手套的工廠負責人告訴《鳳凰WEEKLY財經》,原本其美國訂單能占到產能的40%,受現階段美國關稅政策影響,相關訂單已呈現停滯狀態。目前,他正配合京喜,希望通過出口轉內銷把庫存清掉。
“國內和國外產品標準基本一樣,不需要有什么修改,主要是尺碼不同,國外版型手套要比國內大一些,把產品稍微做一些調整就可以了。” 該廠家表示,目前一天出貨量保持在3萬至5萬單,之前的庫存基本上已清完。
另一雨傘商廠家遇到同樣問題,據他介紹,之前有30%的訂單產品滯留在倉庫,價值近百萬元,客戶預付金和產品全不要了。入駐京喜后,他也在嘗試將出口產品轉內銷,銷量從一天幾百單,已經慢慢增長到一天一兩萬單,“我覺得(這些庫存)應該很快就銷完了。”
外銷商家能否在國內生存,也取決于他們的產品能否真正適應國內市場。
京喜自營負責人認為,廠商需要的是常態化的、確定性的產能,京喜利用平臺數據會參與共同選品、定品,“一些出口商品并不完全適合國內市場,我們也會基于平臺大量消費數據,幫助廠商重做市場調研,更直觀且敏銳地捕捉到什么產品是適配的,什么地方有機會調整,不僅成本更有優勢,消費者到手價也會更合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