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變的是人類與工具的協同方式,不變的是企業追逐利潤的永恒目標。企業如何借助AI實現更好的盈利?4月25日,以“AI拼才會盈”為主題的2025合思春季產品發布會在杭州正式召開,數百位先鋒企業的CFO、CIO、CEO共聚杭州,見證合思“無需報銷+AI”“收支管理+AI”“電子會計檔案+AI”智能解決方案重磅發布,并現場沉浸式體驗智能差旅、智能審批等AI協同場景,共同探索AI時代財務價值躍遷的全新可能。
發布會前,合思創始人兼CEO馬春荃接受中國藍TV、杭州日報、每日商報、錢江晚報、21世紀經濟報道、科技金融時報、浙江新聞頻道《美好浙生活》、杭州六套文化頻道、杭州三套《每周播報》、杭州四套影視頻道、鋅財經、翟菜花、IPO早知道、浙江在線、趙繼成頻道、首席信息官、商業與生活等多家媒體采訪,對于AI重構財務場景、智能財務工具及無需報銷解決方案,透露了更多細節與思考。
在馬春荃看來,AI正推動財務管理從“流程驅動”轉向“模型驅動”,通過“樂高式”動態數據模型實現業財智能匹配。企業應聚焦“增效”而非單純降本,理性認知AI邊界。合思是一名財務“AI訓練師”,幫助企業更好地擁抱AI,讓AI真正服務于企業,幫助企業挖出更多凈利潤。
Q1:“無需報銷”解決方案如何同時解決財務、IT和行政三個部門的差異化痛點?
馬春荃:財務部門天然關心“無需報銷”,因為他們每天都在處理報銷審批、預算控制這些具體事務,這些是他們最直接的痛點。但對IT部門來說,他們處在系統構建層,面臨的是完全不同的挑戰——需要快速響應各種集成需求,比如今天接入攜程商旅,明天對接阿里商旅,而且時間要求都很緊迫。
IT部門面臨的壓力主要來自三方面:業務部門、高層管理、財務部門(很多企業的CIO是向CFO匯報的)。他們的核心痛點是:如何快速實現系統對接?合思會幫助IT部門解決這個問題——就像一根“軟管”,可以彈性連接各種系統,既保持靈活性,又能快速打通。
但IT建設不能只有靈活性,還需要規范和標準。就像建筑中的走線工程,需要有規劃、有標準。因此,我們進一步打造了財務數智化平臺,聚焦財務最核心的收支管理(資金流、信息流、票據流),為IT部門提供標準化的腳手架和元數據層,讓他們能快速構建符合財務規范的解決方案。AI時代,對IT部門而言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就像從建四合院轉向建小洋樓,整個技術架構都要重構。IT人員天生喜歡嘗試新技術,AI浪潮給他們帶來了新的發展空間。
回到“無需報銷”,合思主要解決三個部門的痛點:財務部門關注預算管控、票據合規;行政部門關注員工體驗和服務保障;IT部門關注系統對接的便捷性和擴展性。我們的方案就是要同時滿足這三個維度的需求。
Q2:在AI重構財務系統的過程中,如何從底層邏輯上突破傳統復式記賬法的局限,構建面向經營決策的新型財務體系?
馬春荃:從地基層面看,決策優化才是真正的底層邏輯。企業經營的核心目標就是盈利,而盈利需要通過科學的資源調度和資金配置來實現——這就是決策的價值。傳統的財務核算本質上是操作層的流程,就像家庭記賬一樣,如果記賬結果不用于決策就毫無意義。現行財務體系有兩大痛點:一是600年歷史的復式記賬法雖然經典,但顆粒度和口徑已無法匹配現代經營需求;二是財務報表的專業門檻導致管理者看不懂,就像普通人看不懂心電圖一樣。
真正的經營決策需要三類核心數據:收支數據、收支與獎懲的匹配關系、利潤分配對業務的激勵效果。這里有個典型案例:一家企業通過引流醫美客戶盈利,但他們沒有采用提成制,因為過度激勵會導致兩個致命問題——服務畸形(只關注潛在醫美客戶)和團隊協作斷裂。他們改用高底薪+年度評價獎金模式,既保持服務穩定性,又通過客戶滿意度實現單店年利潤400萬。
在AI時代,財務系統需要重構三個層次的能力:
建模層:將傳統財務數據解構成樂高式的分析模塊,通過AI動態組裝多維報表;
執行層:用AI agent替代人工審批,實現差旅/宴請等場景的智能風控(如結合客戶等級、商機金額自動判定標準);
決策層:最終構建企業級數字大腦,從流程驅動升級為模型驅動。
具體實施路徑是可以從財務定義業務模型,到IT技術解構,再到選擇AI大模型廠商,最后形成決策支持系統。這本質上是把“記賬-分析-決策”的鏈條從固化報表升級為可動態組合的智能體系,就像從建造四合院進化到裝配式摩天大樓。
Q3:系統從“流程驅動”到“模型驅動”,“AI in all”如何幫助企業從傳統的費用管控轉向經營導向的智能決策?
馬春荃:理想的模型驅動應當像企業經營風險管理的大腦,能夠通過智能交互完成所有決策,但這仍是一個需要長期努力的終極目標。現階段的工作重點是將每個工作流環節轉化為智能體,逐步替代人工操作。在差旅場景中,行程規劃是最典型的應用案例。傳統的差旅安排需要考慮多個關聯因素:不同地點的動線規劃(分公司、會展中心、客戶拜訪等)、交通工具選擇(如虹橋高鐵與浦東航班的取舍)、住宿偏好(全季還是亞朵)等,這些決策疊加企業預算標準和個人習慣后變得異常復雜。AI系統通過分析歷史數據、實時位置和預算松緊程度,能夠在時間優先或成本優先等不同條件下給出最優解,大大降低了員工的決策負擔。
海外票據處理是另一個關鍵應用場景。面對多語言小票識別難題,特別是中東、泰國等地區的票據,傳統方式幾乎無法準確判斷消費內容。AI系統現在能夠識別90%以上的海外票據,比如辨別出5000元的泰國珍珠項鏈消費,為財務審批提供了可靠依據。這解決了企業出海過程中最棘手的報銷難題,避免了為稀有語種專門招聘財務人員的困境。
這些場景化應用最終都將服務于企業風險管理模型的構建。真正的風險管理不是簡單的費用管控,而是要在承擔、規避、降低或拒絕等不同策略間做出選擇。例如,差旅管理不能孤立看待,必須與業務目標相結合——比如評估5小時的客戶拜訪是否值得投入。這種業財融合的思維,正在推動企業管理從單純的管控或服務導向,轉向以經營為核心的智能化決策模式。
Q4:當前宏觀環境變化下,企業運用AI的財務目標是否從“降本”轉向“通過數據驅動管理決策”?
馬春荃:當前經濟環境并不樂觀,尤其是像特朗普關稅政策這類“黑天鵝”事件影響著全球貿易往來。而降本增效依然是當前企業繞不開的熱議話題,很多人只盯著“降本”,其實“增效”更重要。企業運用AI增效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實,其中增效應該包含兩個維度:一是效率,用更少資源辦更多事;二是效益,同樣的投入創造更大價值。
以差旅管理中一個有趣場景為例,有些公司為了省錢強制員工合住酒店,而實際執行中95%情況因為各種原因無法合住,更麻煩的是,如果兩個人合住后其中一個人提前結束行程,另一個人就必須搬出去換更低價格、符合差旅標準的酒店。這是典型的“過度管理”——表面功夫做得足,實際效果卻適得其反。這些規定不僅沒省到錢,反而增加了管理成本,員工也怨聲載道,最后業務也沒推動。
如果企業采用阿米巴模式,把差旅費用和項目收益直接掛鉤,省下的錢可以分紅,超支扣獎金。此時,員工就會精打細算,就像攢錢買房一樣認真。不管是差旅還是其他業務,核心問題只有一個:這筆賬到底劃不劃算?未來,我們可以通過AI技術實現智能化管理,每個團隊領導都擁有自己的智能助手,根據業務需求自主決策,即通過數據驅動管理決策。
Q5: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如何讓管理者更理性地認識AI技術的實際應用邊界,避免對其產生不切實際的期望?
馬春荃:我們正在經歷從流程驅動到模型驅動的轉型,AI技術在其中扮演關鍵角色。很多人對AI技術存在很多認知誤區——有人覺得它無所不能,就像用豆包聊天那樣簡單。但實際上,AI需要嚴謹的工程化構建,既要發揮其能力,又要控制“幻覺”,我們要做AI的“訓練師”。
這次我們特意設計成體驗型發布會,現場準備讓參會者親手構建財務AI應用,通過低代碼平臺和prompt工程窗口,體驗AI技術的實際應用邊界。雖然短時間內很難構建完整的財務AI系統,但做個demo相對簡單,就如同兒童的編程課,通過可視化工具快速上手,讓大家對AI有更理性的認知。
Q6:合思把自己比做“AI訓練師”,是如何訓練它,訓練的成果和經驗有哪些?
馬春荃:這個所謂的訓練師角色,本質上是在做流程邊界的規則設定。我們做預算審批工作流時,原本就有一套給人用的規則體系,現在只不過是把這些規則適配給AIagent使用。當AI的行為與規則不符時,我們就進行干預裁剪;遇到模糊狀態則升級到人工決策。關鍵在于掌握風險控制的度——就像風險模型一樣,我們把情況分為低中高三級:低風險自動通過,中風險引入人工參與,高風險直接拒絕。
具體來看,在分類環節,后續動作可以由agent自動分發,也可以通過自動化流程處理。分揀結果出來后,高風險流程直接拒絕,中風險升級到直線領導審批,低風險則自動通過(但會打上備注標簽供后續審計追溯)。這就是我說的訓練過程——難度不高但極其復雜,就像要給小孩搭建安全屋,必須考慮到所有可能的越界方式(鉆欄桿、翻墻、墊枕頭跳等)。要讓AI agent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的狀態,需要非常精巧的規則設計。
實際上,智能體的構建復雜度遠超想象。程序語言本身就是一個復雜體系,當你看到函數套函數、程序包相互引用的結構時,就會發現這是個龐大的不可見體系。現在的AI工程模塊只是在這個基礎上,疊加了大模型的語義理解、評估決策等能力層,但底層的邏輯結構一脈相承。
Q7:合思在AI方面選擇了怎樣的發展道路,如何做出差異化?
馬春荃:做好AI應用和研發自有小模型并不矛盾,就像電氣化時代,用戶只關心用電需求,而廠商需要考量電壓、電流等技術細節。合思為AI應用廠商,必須兼顧兩方面:既要深入理解各類AI的特性與邊界,又要精準匹配用戶需求。
在AI應用構建過程中,有兩個核心要素:首先是“知人善任”。就像管理團隊一樣,必須清楚每個AI模型的特長——有的擅長推理,有的精于圖像識別。其次是“井井有條”'的任務分解能力。需要將業務流程拆解成具體任務,再分配給最合適的AI模型執行。這實際上考驗的是企業駕馭AI的綜合能力,與管理團隊異曲同工。但更重要的是,企業必須找準那些真正需要AI解決的痛點。只有將市場洞察與AI能力精準匹配,才能打造出有價值的產品解決方案。合思正在構建的就是這樣一套完整的AI應用體系——從需求挖掘,到任務分解,再到模型匹配,最終形成閉環的產品化能力。這才是AI技術真正發揮商業價值的完整路徑。
Q8:“無需報銷”的智能化進程是否會因AI的爆發而加速推進,更快實現全鏈路L5級目標?
馬春荃:AI技術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大模型(如DeepSeek)的突破,確實顯著降低了企業應用AI的門檻,從而加速了“無需報銷”的智能化進程。例如,我們早在2017年就開始探索NLP和視覺識別技術,但過去受限于成本和實施難度,普及較慢。如今,大模型讓企業能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實現自動化報銷,推動行業向L5級目標邁進。
從L4到L5需要從三個方面改進:一是知識庫與模型的結合,將規則從知識庫內化為模型參數,減少對知識庫的依賴,提升處理效率;二是幻覺控制,通過規則邊界限制AI的生成范圍,確保輸出的穩定性。例如,設定高風險任務必須轉交人工審核;三是多代理協同,優化多個AI代理之間的協作規則,確保任務分發的準確性和效率。另外,L5的實現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過“蠶食”傳統流程逐步完成。例如,先從簡單的費用審核入手,再逐步擴展到復雜的合同分析和風險預測。
因此,技術的作用始終是加速落地,而非改變本質
。AI的爆發確實會縮短技術成熟周期,但企業能否真正實現L5級“無需報銷”,取決于如何將技術與商業邏輯深度結合,而不僅僅是依賴技術本身。
Q9:合思是否有針對海外市場的解決方案?在出海問題上是如何布局的?
馬春荃:合思重點解決海外小票難題。海外小票格式和語言多樣,識別和審批困難,給企業財務管理帶來挑戰。合思利用AI技術,精準識別海外小票信息,包括金額、消費內容等,并進行語言翻譯,解決語言障礙。同時,在審批環節,AI依據預設規則和風險模型,對消費行為進行風險管控和提示,確保費用支出合理合規。
在出海布局上,合思根據企業規模和行業特點提供定制化方案。對于規模較大的出海企業,其海外業務復雜,財務管理要求高。合思通過數智化能力,實現對海外分支機構財務數據的實時監控和分析,輔助企業做出準確財務決策,并協助企業了解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財稅法規,確保合規經營;規模較小的出海企業更注重成本效益和操作便捷性。合思推出輕量化財務軟件,操作簡單,集成費用報銷、小票識別等基本功能,降低使用成本,滿足小企業日常需求。
Q10:AI是否替代財務人員,未來財務人需要具備哪些能力?
馬春荃:AI技術不會完全取代財務人員,而是推動其角色升級——從基礎執行轉向管理決策。AI通過自動化票據識別、風險審核等重復性工作顯著提升效率,同時支持財務人員調用多AI代理并行處理數據分析、報告生成等任務,并借助多維數據關聯能力提供更精準的決策支持,實現工作質量和邊界的雙重擴展。
面對AI變革,財務人員需構建三大能力:一是技術理解力,掌握AI工具應用并認知其局限;二是業財融合能力,將財務數據與業務目標深度結合;三是創新思維,探索預測模型等新場景應用。這些能力將幫助財務人轉型為“價值創造者”。
AI如同歷史上的電力革命,正在創造而非消滅可能性。財務從業者要主動擁抱技術變革,將AI視為拓展專業價值的工具。這一轉型的本質是回歸商業邏輯——通過技術杠桿放大人類智慧,在效率與創新中尋找平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