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天在家也能中暑?
是真的!
近日我市一老太在家莫名其妙中暑了
一起來看看
近日
句容市人民醫院老年醫學科
接診了一例特殊病例
一位83歲超重老奶奶
因搬入“陽光房”居住
導致中暑
入院時體溫高達39.3℃
呈嗜睡狀態
并伴有急性腎功能不全、感染性休克
經一系列緊急救治
患者逐漸脫離生命危險
現在不僅腎功能恢復正常了
體重還降了十幾斤
自己也能樂呵呵在病房走廊溜達了
后經復查恢復良好
開開心心出院了
來自家屬的困惑
家屬十分困惑地追問:“醫生,我母親長期待在家里,幾乎沒怎么出過門,更別提頂著大太陽在戶外活動了,怎么還會中暑呢?”
其實,很多家屬都存在這樣的認知誤區,總以為中暑只會發生在烈日炎炎的戶外,卻忽略了室內高溫環境同樣潛藏著巨大風險。看完下面這份全面又實用的健康科普,您就能徹底明白其中的緣由啦!
問
老年人為何中暑?
答
高溫環境下,人體水分與電解質流失、散熱受阻,易引發中樞神經與心血管功能障礙,即中暑。
老年人因皮膚散熱功能衰退、中樞神經反應遲鈍,對高溫感知弱,即便室內高溫也可能未察覺,從而中暑。加之多數老人患有基礎慢性病,易將中暑先兆(如頭暈、反應慢)誤認為慢性病癥狀,延誤治療。
需注意,中暑并非僅因氣溫升高,而是與高溫、高濕、無風三大環境因素相關。人在高溫中散熱變差或產熱增加,均可能中暑。通常,日平均氣溫>30℃或相對濕度>73%為中暑氣象閾值。氣溫與濕度疊加時,中暑風險劇增;日最高氣溫≥37℃時,中暑人數激增。即便在室內,若溫度過高、濕度大、通風差,也可能中暑。
問
中暑的癥狀?
答
中暑可分為先兆中暑、輕癥中暑、重癥中暑。
1.先兆中暑。在高溫環境下,出現多汗、口渴、頭暈、頭痛、注意力不集中、惡心、四肢無力、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不超過38℃。
2.輕癥中暑。除上述癥狀外,體溫往往在38℃以上,伴有面色潮紅或蒼白、出汗、皮膚灼熱、四肢濕冷、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表現。
3.重癥中暑:分為熱痙攣、熱衰竭、熱射病。除上述癥狀外,患者還會出現肌痙攣、高熱(直腸溫度≥41℃)、休克、昏迷等。
問
如何預防老年人中暑?
答
科學防護有四個關鍵點:
1.環境調控:保持室內溫度在26-28℃為宜。若老人不適應空調,可采“間歇降溫法”:每天高溫時段開2-3小時空調,配合電扇促進空氣流通。建議安裝溫濕度計實時監測。
2.科學補水:制定“飲水時間表”,每天分8-10次補充1.5-2升水分。可在水中加入少量食鹽(每500ml水加1g鹽)或選擇含電解質的飲品。觀察尿液顏色,淡黃色為正常。
3.生活調整:將戶外活動調整至早晚涼爽時段;選擇棉麻等透氣衣物;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的粥、湯為主,適量補充富含鉀的香蕉、土豆等食物。
4.健康監測:家人要特別關注老人的精神狀態、食欲和排泄情況。建議每天至少兩次測量體溫,注意是否出現頭暈、惡心等中暑前兆。
問
中暑后如何緊急應對?
答
——輕度中暑(頭暈、乏力)
1.立即轉移到陰涼處
2.解開衣物幫助散熱
3.補充淡鹽水
4.用溫水(32-34℃)擦拭身體
——重度中暑(高熱、昏迷)
1.立即撥打120
2.快速降溫:用冰袋冷敷頸部、腋下等部位
3.保持呼吸道通暢
4.記錄癥狀出現時間,為醫生提供參考
夏天就要來了
守護老人安然度夏
預防中暑是關鍵
一個電話提醒防暑
一次探望改善環境
一項防暑措施(如備淡鹽水、調作息)
一次科普轉發
都能幫老人
遠離高溫風險 健康無憂
轉發相親相愛一家人
提醒家里老人注意
內容來源 | 句容市人民醫院
編輯 | 張萌萌
校對 | 許鵬鋒
審核 | 王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