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萬仙山武俠城官方
撰文|米蘭
劇焦編輯部原創
大家還記不記得,去年某景區的真人互動項目「王婆說媒」爆火。
飾演「王婆」的演員為單身男女游客們現場「做媒」,相關視頻引爆社交網絡。
這個景區,就是河南開封萬歲山武俠城。
圖源:萬歲山武俠城官方
萬歲山武俠城2003年建立,是在原國家森林公園的基礎上建成的以大宋武俠文化為核心的主題景區。「王婆說媒」的爆火,讓武俠城徹底走進大眾視線。
其實「王婆說媒」只是萬歲山武俠城內的「節目」之一,現在萬歲山內各種各樣的「節目」高達數百場(點擊查看)。
圖源:萬歲山武俠城官方
如此琳瑯滿目的節目一天根本玩不完,于是景區的門票設置為可以3天內無限次入園,而且只要80元(最近剛剛發布公告將從2025年10月1日起調整為100元)。
圖源:萬歲山武俠城官方
萬歲山武俠城還先后發布了多個「劇本殺」,游客在景區內可以沉浸式參與。園區本身也像一個大型的「武俠劇本殺」,它給游客設置了一個「攢銀票」的任務線,游客可以通過和NPC演員互動,拿到「銀票」,最終兌換相應的小禮物。
好心動!要不五一假期就去萬歲山?
先別…走紅之后的萬仙山武俠城「每天都是人人人人人」,根本沒有淡季。
圖源:萬歲山武俠城官方
2024年國慶假期,萬歲山武俠城共接待游客59.67萬次,超過清明上河園、龍門石窟等知名景區,位列河南省第一名。今年清明節期間,根據美團旅行的數據,萬歲山武俠城位列國內熱門景區Top1。
景區的官方公眾號還頻繁發布限流公告,在客流較大時暫停售票。五一假期因客流量大門票暫時調整為僅限一次進入…
如此火爆,看來假期還是先不去湊熱鬧吧。
不過,萬歲山武俠城的爆火,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旅游+演藝」融合發展的成功。
就著這個話題,我發現「旅游演藝」早已不是新鮮事物。它起源于上個世紀80年代,并在之后的40年中飛速發展。
目前市場上大家耳熟能詳的「千古情」、「印象」系列;王潮歌導演的「又見」、「戲劇幻城」系列等很多項目,都屬于「旅游演藝」的代表性產品——
今天,就讓我們以旅游中常見的幾種典型演藝產品回顧一下「旅游演藝」的「漫漫征途」,同時也給大家提供一些實用攻略。
歡迎一起交流,旅游時可以做參考。
01 旅游演藝由來
我國旅游演藝的發展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
陜西歌舞劇團于1982年推出《仿唐樂舞》,主要面向外賓表演,拉開了中國旅游演藝的序幕。
1988 年,借鑒法國紅磨坊模式,我國第一家劇院式餐廳——唐樂宮誕生。唐樂宮與陜歌合作,將《仿唐樂舞》與宴會相結合,打造出旅游演藝的新模式。
如今唐樂宮常駐演出為仿唐樂舞《大唐女皇》,圖為演出開始前觀眾用餐
圖源:西安唐樂宮
到了20世紀90年代,興起了主題公園旅游演藝浪潮。
1989年,我國第一座主題樂園——深圳錦繡中華建成開園。緊接著,中華民俗文華村1991年建成開放。華僑城藝術團將晚會和演藝元素融入景區,并推出了大型廣場表演《藝術大巡游》。
1995年推出了廣場晚會《中華百藝盛會》讓旅游演藝再上新臺階,它集民間舞蹈、雜技、戲曲絕活、彩車花燈為一體,有500名演職人員參與其中。演出共近3000場,接待游客500萬人次,創造了大量經濟效益。
圖源:錦繡中華民俗村
1996年,杭州宋城開業。其后引入了夜間演出《宋城千古情》。《宋城千古情》的出現及后面一系列「千古情」的打造,讓主題公園旅游演藝進入規模化發展階段。
02 主題公園式旅游演藝:千古情系列
2003年,《宋城千古情》演出搬進了園區中心位置的「千古情大劇院」內。
經過多次調整升級,如今劇院版《宋城千古情》的演出,共包含四個篇章:唐宮宴舞、金戈鐵馬、西子傳說和魅力杭州。
圖源:宋城演藝官方
在舞臺呈現上,采用大量「高科技」。包含升降舞臺、移動觀眾席、全彩激光燈等設備,將歌舞秀與聲光電技術相結合,帶來強烈的視覺效果。
圖源:宋城演藝官方
像杭州宋城(主題樂園)和宋城千古情(樂園內部演出)這樣的配置,宋城集團目前先后打造了十三套,分布在全國知名的旅游城市或景區。形成了主題樂園+演出的規模效應。
除了杭州宋城,其他都以「千古情」直接命名樂園和演出,如上海千古情、廣東千古情(佛山)等。還有一個藏謎千古情是純劇場演出無樂園。
圖源:宋城演藝官方
「千古情」系列演出,總導演均為宋城集團創始人黃巧靈,遵循相似的分幕式創作「模板」。但在不同的城市,內容會凸顯當地的文化特色。如杭州的內容是良渚文化、白蛇故事;上海的內容則是民國上海灘、十里洋場等。
因兼顧各年齡層次受眾,這類演出劇情簡單易懂。主要以豐富的視覺效果為演出亮點,適合全家人一起觀看(因此也被部分觀眾批判藝術內涵不足)。
實用tips:
在選擇時要分清樂園內的演藝項目是否符合自身需求。如果到「演藝樂園」式景點旅游,記得在觀光游玩之余提前規劃路線,避免錯過演出的時間節點。
「千古情」系列演出每場時長1小時,在一天中可上演多個場次,可及時留意加場情況。
未滿16周歲游客需由16周歲及以上陪同入園。
03 山水實景演出:印象系列
說到山水實景演出,要追溯到2004年開演的《印象·劉三姐》。
20多年過去了,《印象·劉三姐》至今仍保持著每晚1場、暑期及節假日可能增加至2-3場的演出頻次。「白天捕魚種田,晚上參加演出」成為當地居民的生活方式。
它由張藝謀、王潮歌、樊躍導演,梅帥元總策劃,以廣西桂林的真實漓江山水為背景,上演了非常有當地特色的漁民、歌仙故事。
圖源:廣西日報
山水實景演出的創意,來自梅帥元某次帶團赴甘肅演出經沙漠之行。
梅帥元從小在廣西長大,對漓江的山水非常熟悉。在無窮無盡的沙漠之中,他想到了漓江的山水「畫卷」,也想到為何不在漓江上打造真山、真水的演出。
《印象·劉三姐》開創了中國山水實景演出的先河。自此之后,「鐵三角」張藝謀、王潮歌、樊躍帶著印象系列陸續在全國各地多個景區安家,如《印象·麗江》《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島》《印象·大紅袍》等(目前《印象·海南島》已關停)。
梅帥元和他成立的山水盛典公司也在各景區繼續打造山水實景演出:河南少林寺的《禪宗少林·音樂大典》、湖南張家界天門山的《天門狐仙·新劉海砍樵》、河北承德元寶山風景區的《鼎盛王朝·康熙大典》、湖南常德桃花源的《桃花源記》等。
《禪宗少林·音樂大典》 圖源:登封旅游
隨著旅游演藝的融合性發展,不少「景點」內也出現了「實景演出」。如開封的清明上河園內的《大宋·東京夢華》、西安華清宮的「舞劇」《長恨歌》。
這樣看來,「山水實景演出」和「實景演出」也有所不同。相較而言,山水演出都設立在真實的自然山水之間,且大多在知名度較高、風景優美的景區,可以依托當地的旅游資源和大量客源。實景演出則可能更多為人工造「景」。
《長恨歌》 圖源:華清宮景區官方
「山水實景」和「實景」類演出因為設置在戶外,所以即使是帶有故事情節,一般也不會用臺詞的方式呈現,大多會以舞蹈、動作場面為主。如果在夜晚上演,則配合燈光投影等,帶來強烈的視覺效果。適合一家老小觀看。
實用tips:
「印象」系列大多為山水實景演出,但也有特例,如王潮歌導演的《印象·國樂》,張藝謀監制的《印象·太極》,都是在室內劇場上演的演出。《印象·國樂》則是一臺可以遷移劇場的演出。
「印象」系列雖在命名上一脈相承,也同屬一個導演團隊,但在運營上都是當地獨立運營的。一地的體驗無法代表另一地。
如果喜歡看這類演出,注意判斷「實景」、「山水實景」關鍵詞。市場上還出現了命名相似的「印象」演出,非同一團隊打造。魚龍混雜,需注意區分。
注意演出地點和核心景點的位置距離,如《禪宗少林·音樂大典》就距少林寺7公里。室外觀演還需注意天氣變化。
04 沉浸式和戲劇幻城
代表:《不眠之夜》、《只有河南·戲劇幻城》
《不眠之夜》(Sleep no more)是沉浸式戲劇的鼻祖,由英國Punchdrunk劇團創作。
2003年《不眠之夜》在英國倫敦開演,2009年來到美國波士頓。2011年來到紐約,自此一炮而紅。
圖源:The McKittrick Hotel
相比傳統的鏡框式舞臺,沉浸式戲劇《不眠之夜》的最大特點就是打破了舞臺和觀眾席的界限。整個戲劇上演的舞臺空間——Mckittricik酒店,可以看作是一個巨大的舞臺,觀眾也在其中跟隨演員穿梭、觀看。
演出的形式也從「線性」變成了「點狀」,在同時段內同步上演,觀眾無法看到舞臺「全貌」,也無法同時看到兩處演出。所以《不眠之夜》的「參觀密碼」更偏向全方位的體驗而非看懂劇情。
2016年《不眠之夜》中文版落戶上海,它也成為了眾多戲劇愛好者或游客到上海旅游的必打卡地。
而導演王潮歌的「印象」系列、「又見」系列、「戲劇幻城」系列,在旅游演藝「賽道」,從結合景區的演出內容設計出發,逐漸向「戲劇」靠攏,發展為自成一派的「行進式戲劇」。
「又見」系列第一部《又見平遙》2013年上演,然后《又見五臺山》《又見敦煌》《又見馬六甲》三部駐地作品先后上演。
圖源:《又見平遙》官方
「又見」系列把演出放進了室內劇場。但觀眾并非全程在座位上,而是需要跟隨演員一起「轉場」觀看,或站立或坐定。
到了下一個階段,「戲劇幻城」形態出現。王潮歌在介紹首部開放的「戲劇幻城」——《只有峨眉山·戲劇幻城》時說道,「戲劇幻城」之所以叫做「城」,在于打通了「劇場演出」和「實景演出」的邊界。
2021年開園的《只有河南·戲劇幻城》則更像是一座「戲劇」主題樂園。這個「樂園」占地近700畝,采用「大棋盤」的設計理念,整個區域由56個「格子」組成。
圖源:《只有河南·戲劇幻城》官方
這里有21座大小劇場。詮釋河南文化的故事在各個劇場內「全天候」輪番上演。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劇場上演的是燈光秀等內容。
整體節目單還在不斷調整更新,部分劇場甚至已經進行替換。
圖源:《只有河南·戲劇幻城》官方
與《不眠之夜》相似,《只有河南·戲劇幻城》在同一部主戲內,也會有平行的片段,觀眾隨機看到其中一個。如果想知道全部的內容,還需要「復刷」。
「戲劇幻城」挑戰了傳統單一戲劇演出的概念,也引發了一些爭議——因演出一天內上演多次,部分高達十數場,大部分劇目臺詞采用錄音的形式,而非現場演員原聲。
實用tips:
沉浸式戲劇與「戲劇幻城」類更適合對戲劇有濃厚興趣、對戲劇有一定理解力的人群。「戲劇幻城」面向更廣大的游客人群,重度戲劇愛好者可能需適當調整預期。
《不眠之夜》16歲以下禁止入場。《只有河南·戲劇幻城》則不建議學齡前兒童前往。
《只有河南·戲劇幻城》共有3個主劇場,一張門票僅包含一個主劇場,小劇場則不作限制。
這類需要行走跟隨式的戲劇演出,需要更多「腳力」。腿腳不便的人群也需提前做好心理準備。
05 沉浸式實景「劇本殺」
代表:《新世界:破籠之宴》
密室、劇本殺的興起,與沉浸式戲劇結合,又造就了新型演藝產品——沉浸式實景「劇本殺」的出現。
《新世界:破籠之宴》就是其中的代表,不少人可能在社交媒體上刷到過這部「劇本殺」結束時NPC演員送別玩家的場景。
圖源:新世界莊園官方
《新世界:破籠之宴》是在原來3個小時的基礎上升級的6小時版本,2023年10月這個3.0版本上線。
項目所在地是新世界莊園位于上海影視樂園(車墩影視城),一棟園區內既有的復古莊園式建筑。
它給自己的定位偏向于「沉浸式戲劇」。因為其中有完整的故事線,以及專業NPC演員的演繹。
故事背景設置在1945年日軍撤退前夕,上海馬勒莊園指揮官設下「最后的晚宴」。觀眾需要換裝參與,將分別加入青幫、工商會、情報局三大陣營。
上半場強互動,需要完成各自的任務線,下半場則以角色身份真實赴宴用餐,沉浸式觀看演員表演。
《新世界:破籠之宴》與《不眠之夜》相比,需游客參與扮演角色以及全程和NPC演員互動。簡而言之,《不眠之夜》主要還是用「看」的,這些是用「玩」的。
圖源:新世界莊園官方
因為需要「對戲」,所以觀眾和演員在其中都承擔了雙重功能:觀眾既是觀眾,又是參與某一角色的演員。而本身的NPC演員,既扮演角色,又是觀眾所飾演角色的「觀眾」。
同屬這一類型還有上海的《新和醫院》。與常見的桌游型、小型實景劇本殺相比,它采用專業NPC演員演繹,融入更多戲劇表演,模糊了戲劇和劇本殺的邊界。
實用tips:
如果喜歡「參與性」較強的「沉浸式戲劇」體驗,可以選擇這類沉浸式「劇本殺」。
有玩家反饋,這是適合e人的游戲。如果心理包袱重、放不開,可能無法獲得最佳體驗。角色扮演和互動類項目不適合老人小孩參與。
總體來看,景區+演藝、演藝+互動,是旅游演藝產品發展的大趨勢。
在觀光的基礎上增加演出內容,是提升旅游地文化內涵、增加差異性的手段。而隨著時代發展,游客鑒賞力水平的不斷提高,演出產品從「歌舞娛樂」逐漸向「完整戲劇性」或者「沉浸參與性」靠攏。
一些年代較久遠的演藝產品因年代限制,在價值觀念變化的當下去看可能會造成不佳觀感。
但不可否認,旅游演藝產品總體在向更高水平發展。
圖源:《只有河南·戲劇幻城》官方
同時要知道,「旅游演藝」之所以稱為「旅游演藝」,因為其面向的基本上都是全年齡層次的游客群體。在游客當中,可能有經常到劇場看劇的觀眾,也可能有從來沒有進過劇場的觀眾,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重口難調的情況。
王潮歌陸續在自己的社交賬號發布「淺者看了不深;深者看了不淺」的導演闡述。不過最重要的,可能是作為游客的我們自己調整好心理預期。
人類無數次抬眼望天,而只有從那一次欣賞繁星之美開始,文明邁入了新的征程。
從遠古的巫師術式,到今天劇院里的戲劇表演,我們被故事的力量打動千年。而在劇院之外,各類「表演」也扎根各處,幻化成各種姿態——從山水之間,到主題公園…也讓我們從遙望遠觀,到可以穿行其中…
而它還在不斷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