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麻醉科、耳鼻喉口腔科團隊緊密協作,成功為一名11月齡幼兒實施“全麻下氣道異物取出術”。手術中,患兒生命體征全程平穩,術后蘇醒質量良好,安全返回病房。該例手術麻醉在我院尚屬首例!這一案例的成功實施展現了我院在嬰幼兒困難氣道管理及高危麻醉技術領域的超強綜合實力。
“醫生快來看看,我的孩子嘴巴發紫,喘不動氣!”前幾日的一個深夜,一位媽媽抱著一名彝族幼兒緊急來到我院急診兒科。經問診,孩子在家喝雞湯時出現了嗆咳,考慮為氣管內異物。隨即急轉急診搶救室,予以吸氧、心電監護。吸氧下,孩子嘴唇紫紺得以緩解,但仍有氣喘氣促癥狀,急診科醫生李龍當即請耳鼻喉口腔科、麻醉科醫生前來急會診,并安排急診CT檢查。
CT提示:患兒聲門區異物
氣管異物且位于聲門下,極具危險性,隨時有窒息可能,每個醫護人員隨時準備為搶救患兒生命而全力以赴。
考慮到患兒年齡偏小,手術風險極高,耳鼻喉口腔科主任武希江邀請濰坊市人民醫院耳鼻喉科陳堯主任前來會診。
相較于兒童和成人,嬰幼兒的氣道相對狹窄,氧儲備功能差,且手術操作和麻醉實施與管理需共用同一氣道,麻醉團隊需在保障患兒有效通氣的同時,為耳鼻喉科醫生預留操作空間,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缺氧、支氣管痙攣甚至心跳驟停等嚴重意外。此外,異物位置特殊,進一步增加了術中氣道管理和麻醉維持的難度。
面對挑戰,麻醉科武志鵬主任團隊制定了周密的麻醉實施預案,選擇靜脈+吸入全麻方式,精準設定通氣參數,確保氧供與二氧化碳排出。
術中,麻醉科密切監測患兒血流動力學與呼吸指標,動態調整麻醉深度,與耳鼻喉口腔科醫生默契配合,在充分保障手術視野暴露的情況下,很好地維持了患兒氣道通暢與循環穩定,成功幫助手術團隊在“毫米級”氣道空間中順利完成手術。1.3cm不規則的雞骨頭被成功取出,整個過程患兒無嗆咳、無體動,生命體征始終平穩,現場醫務人員和家屬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了。
事后,陳堯主任對我院麻醉科團隊的急危重癥患者麻醉管理水平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麻醉科團隊對小嬰兒氣道異物實施不插管全麻,既能做到讓患兒呼吸平穩,維持有效通氣,又能保證手術實施的操作,展現出了超高的技術水準。
嬰幼兒氣道異物手術是麻醉與手術團隊協作的“高危戰場”,此次成功得益于多學科預案的完善和多年技術經驗的沉淀。未來,醫院會持續優化急危重癥患兒的多學科救治,為更多家庭保駕護航。
專家提醒,對于年齡較小的兒童,應盡量少吃干果、豆類、果凍、瓜子等易導致氣道異物的食物。當口含食物時,不要引逗孩子哭笑,以免發生嗆咳。在孩子發生嘔吐時,應把頭偏向一側,避免誤吸。咽部有異物時,應設法誘導其吐出,切不可用手指挖取。
如果異物已經進入氣道,家長們切勿強行用手摳,應即刻將孩子送往醫院處理,不要貽誤治療時機。送診過程中,家長應盡量安撫孩子的情緒。如果孩子出現不能咳嗽、不能說話、臉發紅發紫、表情痛苦等嚴重癥狀,說明異物可能嵌頓于聲門區,應撥打120急救電話,并立即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進行緊急處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