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恒生物發布2024年報以及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
數據顯示,2024全年華恒生物營業收入21.78億元,同比增長12.37%;歸母凈利潤為1.90億元,同比下降57.80%。
與此同時,華恒生物2025年一季度財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6.87億元,同比增長37.2%,凈利潤為5109.6億元,下降41%。
華恒生物年度營收首次突破20億,但這份財報反映了華恒生物正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局。
受困于業績,近期華恒生物股價一再走低,相較于公司股價最高點,目前股價已跌至27.65,跌幅達到70%。
公司稱,公司纈氨酸產品價格較去年同期下降,對公司利潤產生影響,公司整體利潤較去年同期減少所致。 2024 年市場纈氨酸產品價格處于歷史低位。
作為國內氨基酸龍頭,隨著國內氨基酸供給過剩、市場競爭激烈且增長有限下,華恒生物正在開啟多元化戰略,押注前沿生物基材料。
核心產品探底,產能競爭加劇
經過多年的創新發展,華恒生物已經成為一家以合成生物技術為核心的公司,是國內氨基酸主要生產企業之一。
截至目前,公司主要產品包括氨基酸系列和維生素系列產品,其中氨基酸系列產品占公司營收的83%,是當之無愧的營收大頭。
氨基酸系列產品包括丙氨酸系列、L-纈氨酸、異亮氨酸、色氨酸、精氨酸等。
作為氨基酸系列產品中的主力品種,纈氨酸價格下跌直接導致該部分毛利率驟降至2024年的30%,下降13.32個百分點。
近兩年來,纈氨酸價格從2023年的22.74元/公斤暴跌至2024年的14.41元/公斤。與此同時,國內纈氨酸生產商還在不斷新增產能,加劇行業供應過剩。
2024年1月,新疆梅花宣布投資5億元,包括建成1萬噸纈氨酸生產線;同年4月,新疆可克達拉金海生物宣布擴產一條5萬噸/纈氨酸生產線;2025年3月寧夏伊品生物改造一條4.6萬噸纈氨酸產線。
進入2025年,纈氨酸價格甚至進一步探底,目前報價已經跌破14元/公斤。
此外,肌醇等其他氨基酸產品價格也出現下跌,盡管華恒生物一直擴大銷量,營業成本不斷增高,但最終導致利潤空間大幅壓縮。
對此,華恒生物表示,如若行業格局保持2024年競爭態勢或進一步加劇,公司業績增長存在不確定風險。
開辟多條增長曲線,放量仍需時間
縱觀全國,氨基酸以及維生素產品已經進入頭部幾家企業壟斷全球大部分市場的競爭格局。
為了減少對傳統氨基酸業務的依賴,華恒生物不斷布局高附加值產品,希望開啟第二增長曲線。
基于華恒多年積淀下的發酵技術儲備,公司宣布進軍生物基材料,其中重磅產品就是1,3-丙二醇(PDO)。
1,3-丙二醇(1,3-PDO)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是PTT聚酯纖維的關鍵原料,還可用于增塑劑、洗滌劑合成,也可用于食品、化妝品和制藥等領域。
在中國已投產的PDO企業大多采用甘油發酵法的情況下,華恒生物選擇了以玉米淀粉等可再生資源為原料、以葡萄糖為底物的全發酵工藝,有望打破美國杜邦在該領域的技術壟斷。
此前,華恒生物子公司赤峰智合宣布建設年產5萬噸生物法1,3-丙二醇項目,地點位于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已順利實現連續量產。
赤峰基地年產5萬噸量產實現后,PDO頻頻出現于華恒生物的戰略動作中。
2024年4月,華恒生物更信心十足地宣布投資8.56億元,再建5萬噸級的PDO生產基地,占地面積約150畝,位于安徽合肥長豐縣。
如今,華恒生物正在努力推動1,3-丙二醇的下游應用,包括推出了首個個人護理原料品牌BIOBLANCA?PDO,與東華大學簽約合作了“生物基化學纖維聯合實驗室”,牽頭成立“生物基聚酯紡織產業聯盟”等。
除開生物基材料外,華恒生物還選中了一款小眾酸味劑——蘋果酸,是檸檬酸的絕佳替代品。
作為天然酸味劑,生物法得到的L-蘋果酸的多功能性使其成為食品、醫藥及化工領域的重要原料。例如L-蘋果酸能夠配成多種香料;可添加進入護膚品用于撫平皺紋;用于輔助治療肝病、高血壓等。
2024年,華恒生物投資6.84億元建設生物基蘋果酸項目,選址秦皇島市,預計新增生物基蘋果酸產能5萬噸,年均實現銷售收入7.9億元。
目前,新產品1,3-丙二醇、丁二酸、蘋果酸、色氨酸、精氨酸已經陸續按計劃投入生產。
盡管短期業績承壓,但新項目達產后有望帶來豐富的營收來源,成為未來增長引擎。
研發費用增高,押注生物+AI
主營產品價格下降外,還有華恒生物不斷走高的研發費用,拉低公司凈利。2024年公司研發費高達1.24億元,連續多年高增長。
公司表示,計劃在未來三至五年內,持續保持對研發的高投入,積極開發新的生物基產品。
研發和資本開支的不斷增長下,2024年10月,華恒生物以33.14元/股的發行價定向募集資金7億元,國投創合等國資入股華恒生物。
當前,華恒生物已經與中科院天工所、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北京化工大學、東華大學等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
2024年,華恒生物與合肥市政府、中國工程院鄭裕國院士團隊合作成立“合肥合成生物創新研究院”,進一步深化政-校-企協同創新。
合肥研究院已經構建了一直200余人研發團隊,形成“菌種構建-技術放大-管理創新”的全方位技術體系,覆蓋酶設計、菌種優化、智能制造等多個環節,推動合成生物與AI技術的深度融合。
公司已完成AI數字化實驗室的建設,并牽頭設立“合肥市人工智能驅動生物制造研發及中試示范基地”項目。
據悉,該項目總投資3.9億元,建設全球首個AI驅動的智能中試基地,專注于5500噸高值原料生產,覆蓋從研發到試產的全流程。
項目建成后,計劃實現柔性化、模塊化的技術研發與產品創制,預計2026年投產,推動AI技術在實際生產中的規模化應用。
—The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