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丨 課程 丨 熱點 丨 干貨 丨 學員
教育部剛剛發布2024年度普通高校本科專業備案結果,新增1839個專業點,同時撤銷1428個“過時” 專業。這是繼2022年《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后,國家教育體系對科技革命和產業升級的又一次主動響應。
新增的29個專業中,人工智能相關領域占比近30%,包括人工智能教育、智能視聽工程、數字戲劇等,同時覆蓋碳中和、海洋科學、健康醫療等戰略方向。
*上下滑動查看完整新增專業
值得一提的是,新增的人工智能教育、數字戲劇等專業明確向文科生開放。例如,北師大的 “漢語言文學 + 人工智能” 雙學位項目,讓文科生能在 AI 教育、文化創意領域發揮溝通與創意優勢。
清華、復旦等高校開設 “AI+X” 課程,如《社會計算引論》《AI 考古》,要求學生掌握技術工具的同時,具備人文社科思維。
這些調整釋放出明確信號:未來人才的核心競爭力,在于跨學科融合與 AI 技術協同能力。
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2030年AI人才缺口將達400萬,且70%的崗位要求AI基礎技能。但傳統理工科培養模式難以滿足需求,跨學科人才成為破局關鍵。
作為教育風向標,北京市教委3月發布《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明確 2025年秋季起,全市中小學每學年開設不少于 8 課時的 AI 通識課,覆蓋小學體驗、初中認知、高中實踐全學段。
具體措施包括:
?分層培養:小學通過AI工具體驗編程樂趣,初中學習AI倫理與數據安全,高中參與智能硬件開發。
?資源整合:聯合高校、企業打造 “京娃” 智能體,開放實驗室資源,推動 “AI+ 五育” 融合。
?師資升級:實施 “百千種子計劃”,培養 100 位名師、1000 位骨干教師,引入企業專家參與教學。
這些新專業的確立已經明確:未來的競爭已不再是單純知識儲備的比拼。
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就曾指出:“AI時代,教育的核心是培養與AI協作的能力,而非對抗?!?/strong>
以人工智能為例,其算力的提升、深度學習的發展,正打破傳統教育范式,改變人才評價標準。
當AI能高效完成諸多任務時,孩子需要具備的是與AI協作創造的能力,如發現問題、溝通交流、跨學科整合等素養,這也是新增專業允許文科生報考人工智能相關專業的原因之一,旨在培養具備 “AI與不同學科” 深度交叉的復合型人才。
AI時代的教育,不是與機器 “拼算力”,而是培養 “人機協作” 的能力。教育部新增專業與通識教育的結合,也預示著未來人才的核心素養將是跨學科融合、倫理意識與創新思維。
家長應該如何幫助孩子應對AI教育浪潮?
傳統教育注重記憶與標準化考試,而AI時代需要批判性思維、創新力和協作能力。知識妹兒有幾點建議:
破除學科壁壘
鼓勵孩子探索文科與 AI 的交叉領域,如數字戲劇、智能視聽工程。
關注政策動態
北京市的 AI 通識教育方案可作為參考,提前規劃孩子的學習路徑。
培養底層能力
溝通、創意、問題解決能力是 AI 無法替代的核心競爭力,需在實踐中強化。
精英少年天梯在跨學科領域,也 在幫助孩子 們 構建“技術 + 人文”的復合知識體系。 以 “跨學科融合+AI素養” 為核心,打造適合青少年的成長路徑,助力孩子在這場教育變革中搶占先機,成為真正的 “AI時代原住民”。
比如,在當下,無人駕駛技術正處于飛速發展階段,那無人駕駛是如何游刃有余地行駛在馬路上的呢?精英少年天梯在【科學】板塊中,給出了詳細的答案:
在這一節課上,精英少年天梯化作知識的橋梁,讓孩子們充分認識到:
無人駕駛是利用先進的傳感器、算法、通信以及控制系統等技術,能夠自動完成行駛的運行模式。通過計算機系統,自動從數據中學習規律和模式,進而利用這些知識進行預測、分類、決策等任務等。
這節課的最后,會有思考問答環節, 旨在讓孩子養成深度思考的習慣,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為孩子留足思考的時間。
精英少年天梯的每節課程,都會利用這樣大約7分鐘的時間,讓孩子掌握知識干貨,形成學習閉環。
3分鐘學:以第一人稱形式進行視頻講解學習,400+視頻,濃縮2000+知識點
2分鐘測:完成學習后會有一道測試題,考察孩子知識掌握程度,查漏補缺
1分鐘記:配有知識記憶卡片,以“刮刮卡”的形式呈現,增加趣味性,讓孩子真正掌握知識
1分鐘問:設置一道引導思辨的開放式主觀題,孩子可以語音或文字回答,工作日清北老師會在1天內提供1v1批改答疑
精英少年天梯的課程體系,除了【科學】板塊以外,共覆蓋12大學科、包含434個知識點,采用 “學-測-記-問” 四步閉環,培養孩子批判性思維與創新能力。
為了拉進孩子與歷史人物的距離,還會利用第一人稱的形式讀孩子對話。
例如,通過 《 顯微鏡:探索微觀世界的“窗口”》一課,孩子可與列文虎克對話,理解科學發現的邏輯。
學習的形式設置成攀登天梯的闖關模式,增加趣味性已經孩子學習的動力。
AI革命已啟動,你的孩子準備好了嗎?
當政策將AI教育推向臺前,我們需要的不僅是技術訓練,更是讓孩子學會與AI共生:用技術解決問題,用人文駕馭技術,用創新定義未來。
了解精英少年天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