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經批準了多項國際申請,借出嫦娥五號任務采集的少量月球樣品,其中包括兩所美國大學的申請。
圖源:國家航天局
中國國家航天局(CNSA)在4月24日于上海舉辦的中國第十個航天日大會上,宣布了最新一輪國際月壤樣品借用申請的結果,并舉行了月球樣品借用協議簽署儀式。
嫦娥五號月球樣品,拍攝于2025中國航天大會期間,上海世博展覽館。
根據中國國家航天局發布的聲明,經過依據樣品管理與合作規則的審核,來自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和巴基斯坦六個國家的七所大學的申請獲得批準。美國方面獲批的機構為布朗大學和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兩校均獲得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資金支持。
這一宣布正值中美貿易緊張關系持續之際。此前特朗普政府曾加征關稅,并對中美之間的航天領域合作設置了壁壘,而中國也在加大太空外交的努力。中國國家航天局還在當天宣布了嫦娥八號南極著陸任務的國際搭載項目入選結果。入選項目涉及多個參與國際月球科研站(ILRS,International Lunar Research Station)計劃的國家,該計劃是中國主導、相對于美國阿爾忒彌斯(Artemis)計劃的另一條探索路徑。中國國家航天局還在上海表示,計劃于2028年底發射的天問三號火星采樣返回任務也對國際載荷項目開放征集。
嫦娥五號探測器在2020年底,從月球正面風暴洋的一處地質年代較年輕的區域,通過采樣器和鉆具,采集了1731克月壤。最初,這批樣品僅對中國科研人員和機構開放,直到2023年8月,中國國家航天局宣布開始接受國際申請。
嫦娥五號返回艙,拍攝于2025中國航天大會期間,上海世博展覽館。
NASA在當年11月表示,盡管需遵循美國國會長期設立的相關法律限制,其研究人員可以破例申請借用中國嫦娥五號采集的月壤樣品。
2011年起施行的“沃爾夫條款”(Wolf Amendment)規定,在NASA年度撥款法案中,嚴苛限制NASA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體進行雙邊合作。任何獲得NASA資助的個人或機構,如需與中方開展雙邊活動,必須事先提交書面申請,并獲得國會批準,同時需經聯邦調查局(FBI)認證該活動不會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
對嫦娥五號樣品的研究已經帶來了諸多發現,包括發現新礦物“嫦娥石”(Changesite-(Y))、月球古代磁場長期存在的證據,以及通過與更古老的阿波羅任務樣品對比,獲得了新的地質演化見解。
在嫦娥五號任務取得成功后,中國于2024年完成了更復雜的嫦娥六號月背采樣任務。嫦娥六號從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阿波羅撞擊坑采集了1935.3克樣品,這是人類首次從月球背面采集到樣品。
目前,這批月壤樣品已為研究月球正背面差異、驗證月球巖漿洋假說、校準月球撞擊坑年代提供了新的數據,有助于進一步精細化太陽系行星表面的對比研究。
嫦娥六號樣品目前僅向中國科研機構開放申請,但未來也將像嫦娥五號樣品一樣,逐步對國際申請開放。
嫦娥系列樣品的借用體現了中國通過航天合作拓展國際伙伴關系的更廣泛戰略,尤其是在與美國圍繞月球探索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
參考
[1]https://www.cnsa.gov.cn/n6758823/n6758838/c10663422/content.html
[2]https://spacenews.com/china-to-lend-change-5-moon-samples-to-u-s-universities/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