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醫藥股倒下,吉藥控股正式退市。
退市導火索
債務黑洞、資產崩盤...
4月23日晚,吉藥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藥控股”,股票代碼 300108)發布公告,宣布公司連續二十個交易日股票收盤價均低于1元,觸及《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的終止上市情形,股票將被終止上市,4月24日開市起停牌,且不進入退市整理期。
吉藥控股成立于2000年,前身為2000年成立的雙龍股份。2010年,公司成功上市后,業務逐步拓展。旗下業務包含中西成藥片劑、膠囊劑等多種劑型,構建起以醫藥工業(中西成藥生產)、醫藥商業(批發、代理)、醫藥零售、醫療醫養(醫療結合的養老服務)等醫藥大健康產業為核心的集團化業務體系。
2014年通過收購金寶藥業切入醫藥領域,2017年更名后形成“醫藥+化工”雙主業。醫藥板塊涵蓋中西成藥、生物制藥等15個劑型,化工板塊以白炭黑生產為主,曾為國防化工定點企業。
在其2016年年報中可以看出,醫藥板塊在其業務構成中的占比越來越大,彼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47億元,其中化工行業貢獻1.75億元,占比23.39%;醫藥行業貢獻5.66億元,占比高達75.85%。
在發展初期,吉藥憑借對醫藥市場的敏銳洞察和積極布局,在行業內嶄露頭角。然而,近年來,吉藥卻陷入了困境,連續虧損、債務危機等問題接踵而至,致使這家藥企從曾經的資本寵兒走到令人唏噓的退市局面......
首先,是并購后遺癥顯現。2014~2019年間,吉藥通過高溢價并購快速擴張,先后將金寶藥業、普華制藥、亞利大膠丸等10余家藥企收入囊中,累計斥資超20億元。這些并購動作短期內推高了營收規模(2017年營收一度突破15億元),卻也導致商譽規模飆升至18億元,占總資產比例超40%。
其并購的企業多為區域性中小藥企,缺乏核心專利或獨家品種,且管理團隊與公司協同性不足。2018年起,隨著醫保控費、帶量采購等政策落地,被并購企業業績集體變臉:金寶藥業承諾期內凈利潤縮水60%,普華制藥核心產品因未通過一致性評價被淘汰。
2019-2024年,吉藥不得不對這些標的累計計提商譽減值超15億元,相當于同期營收總和的1.2倍。巨額減值直接導致公司連續5年凈利潤為負,凈資產一度跌破-5億元,觸發“財務類退市”預警。
其次,在中成藥領域,吉藥對傳統產品缺乏深度二次開發,產品同質化嚴重,難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也導致其主營業務盈利能力持續走低
2024年全年,吉藥預計未經審計的期末凈資產為-8.3億元至-11.8億元。同時,吉藥負債率高達161.77%,累計訴訟金額18.56億元,子公司資產被查封導致生產停擺,形成“母公司拖累子公司”的惡性循環。債務逾期問題致使債權人紛紛提起訴訟。資金鏈的斷裂讓企業的日常生產經營陷入了混亂,償債能力與盈利能力被嚴重削弱。
2019年,吉藥還因籌劃收購修正藥業股權事項中存在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行為,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經查實,公司在未明確交易對方資質、標的資產估值依據的情況下,多次發布含誤導性陳述的重組公告,導致股價異常波動。
時任董事長孫軍作為信息披露第一責任人,因未履行審慎義務,被證監會處以20萬元罰款,并采取5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這場“蛇吞象”的鬧劇充分暴露了公司治理的深層缺陷。
退市潮下
多家藥企來到“清退”邊緣
吉藥的退市為醫藥行業敲響了警鐘。在市場競爭和政策壓力的雙重挑戰下,那些經營不善、缺乏核心競爭力的藥企將面臨更大的生存壓力。
除吉藥外,2025年已有多家藥企被終止上市或瀕臨退市,涉及大理藥業、普利制藥、龍津藥業、景峰醫藥等。
大理藥業:2025年3月14日,大理藥業收到上交所終止上市的決定。公司股票不進入退市整理期,終止上市暨摘牌日為2025年3月21日。這家2017年9月在上交所主板上市的企業,作為云南大理州首家A股主板上市公司,核心產品醒腦靜注射液、參麥注射液等受政策影響頗深。
自2017年中藥注射液管理趨嚴后,相關產品銷售額整體回落,公司業績首次“斷崖式”下跌。此后,受中成藥集采、醫保支付限制等因素影響,主營產品銷售價格和數量持續下降,營收逐年下滑,已連續多年虧損。
普利制藥:4月18日晚間,*ST普利(300630)發布公告稱,公司于4月18日收到通知,深交所決定終止公司股票及可轉債上市。公告顯示,公司股票及可轉換公司債券進入退市整理期的起始日為4月28日,退市整理期為十五個交易日,預計最后交易日期為5月21日,公司股票及可轉債于退市整理期屆滿的次一交易日摘牌并終止上市。
公司因財務造假,連續兩年虛增收入超10億元、利潤造假6.95億元,2025年被證監會查實并啟動強制退市程序。這家曾經在化藥制劑領域的頭部企業,因嚴重違背市場規則而轟然崩塌。
龍津藥業:公司2024年財報顯示,經審計的利潤總額、凈利潤、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三者均為負值,且扣除后的營業收入低于3億元。根據相關規定,上市公司應當在披露年度報告的同時披露公司股票可能被終止上市的風險提示公告。公司股票于2025年4月25日起停牌。
長期以來,龍津藥業主打產品結構單一,除注射用燈盞花素外,已上市的化學仿制藥產品收入規模極為有限。盡管公司一直努力突破單品依賴,積極投身心腦血管類、代謝類等高端化學仿制藥或創新藥的研發與技術引進,試圖拓寬產品線,但目前成效不彰,盈利能力與整體抗風險能力依舊薄弱。
4月21日晚,南華生物發布2024年度業績預告修正公告,宣布業績由盈轉虧,業績“變臉”更導致公司觸發退市風險警示,將被*ST;長藥控股因2024年度期末凈資產為負且連續三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負值,4月22日起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和其他風險警示......此外,塞隆藥業、雙成藥業、景峰醫藥、四環生物等也面臨著各種退市風險,或因業績不佳,或因債務問題,或因產品競爭力不足等。
2024年,隨著新“國九條”重磅落地,上市公司財務類退市占比急劇攀升,超96%的退市企業因財務指標不達標黯然離場,醫藥行業,淪為重災區。
隨著政策環境的變化和市場競爭的加劇,醫藥行業的門檻越來越高。那些能夠持續創新、優化管理、提升競爭力的企業,將在市場中脫穎而出;而那些依賴傳統模式、缺乏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將逐漸被淘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