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揚子晚報
年近八旬卻被查出腎癌,讓張大媽(化名)一家措手不及。
“腎”藏危機+多病纏身,給手術增加了很大難度,就在家屬陷入兩難之際,鎮江江大附院(又名江濱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陳兵海給出了“最優解”——達芬奇機器人輔助手術,更加精準、微創治療的同時實現更優術后預后。
78歲大媽“腎”藏危機
78歲的張大媽(化名)近日在當地醫院體檢,CT報告提示“右腎內混雜稍低密度灶”,家人隨即帶她來江蘇大學附屬醫院泌尿外科門診就診。入院后,經增強CT進一步檢查發現“右腎上極占位,考慮MT(惡性腫瘤),右腎上極見大小約43mm*32mm*46mm不均勻稍低密度團塊影,呈明顯不均勻強化,動脈期強化高于腎實質,靜脈期及延遲期強化稍低于腎實質。”
檢查
看到檢查報告,家人感到措手不及。因為張大媽有高血壓、糖尿病史十余年,平日里遵醫囑規律用藥,身體狀態還算好,也沒有出現腰腹痛、肉眼血尿及尿急、尿痛等不適癥狀,沒想到查出了腎癌。張大媽年近八旬,家人擔心她年事已高,手術風險增大,而不做手術又怕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面對家人的焦慮,泌尿外科主任陳兵海耐心解釋,雖然患者高齡、基礎疾病多,但手術仍然是可行的選擇。由于患者右腎上極腫瘤位置“刁鉆”,緊鄰腎動脈主干及腎上腺,且腫瘤血供豐富,傳統腹腔鏡手術操作難度大,切除范圍難以精準控制。而達芬奇機器人輔助手術具有精細化、創傷小、效果好的特點,適合像張大媽這樣的高齡患者。
為了確保手術安全,陳兵海召集麻醉科、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心內科等專家進行多學科會診,評估患者肺功能及心血管狀態,并在術前對其基礎疾病進行規范化治療,確保各項指標符合手術要求。
達芬奇機器人助力腎癌精準切除
在充分溝通并征得家屬同意后,陳兵海主任帶領團隊為患者制定了周詳的手術方案。4月16日,在麻醉科主任蔣鵬護航下,泌尿外科團隊為患者順利實施達芬奇機器人輔助腹腔鏡下腎根治性切除術。
手術過程中,醫生們通過機器人操作,精準地為患者完成了右腎的根治性切除和右腎周的粘連松解,術中出血量僅10ml。手術治療全過程,充分運用快速康復的理念和技術,對其進行個性化治療和護理,手術次日張大媽就能下床活動。
手術
目前,患者術后恢復良好,心肺功能平穩,不日即可出院。
陳主任介紹,借助達芬奇機器人的高清3D視野、自由度靈活操作臂及顫抖過濾功能,術者在微創前提下可精準完成右腎的根治性切除,為患者帶來了更優的術后預后。
醫技突破機器人“主刀”成常態
院方介紹,今年3月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在江大附院正式“上崗”以來,泌尿外科團隊已成功完成30余例機器人輔助手術,覆蓋泌尿系腫瘤、盆腔腫瘤及腎上腺腫瘤等多個領域。近期完成的機器人手術列舉如下:
達芬奇機器人前列腺癌根治術;達芬奇機器人盆腔淋巴結清掃術;達芬奇機器人一體位腎盂癌根治性切除術;達芬奇機器人腎部分切除術;達芬奇機器人腎上腺全切除術;達芬奇機器人盆腔腫物切除術;達芬奇機器人腎盂切開取石術;達芬奇機器人輸尿管狹窄切除+再植術。
泌尿外科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的常態化,不僅是醫療技術的突破,更是江大附院在高質量醫療服務探索中的重要實踐。泌尿外科團隊將進一步拓展機器人輔助手術適應癥,不斷提升精準微創治療水平。
目前,江大附院與國內頂尖的上海長征醫院泌尿外科任善成教授團隊結成緊密合作關系。任善成教授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被譽為中國80后“機器人手術第一人”,特別是機器人輔助下的微創極限保腎手術、前列腺癌手術等引領行業前沿。
任善成教授團隊定期來江大附院指導機器人手術,可以讓鎮江百姓“近”享國內醫療大咖的診療服務。
通訊員 姚奕涵 錢小薔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萬凌云
校對 陶善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