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中,尤其是在財務這個“幕后卻關鍵”的領域,很多人都習慣了“給多少錢做多少活”,但你有沒有發現——真正升得快、拿得多的人,往往都是那些不計較眼前多干一點的人?
為什么在財務崗位,多做一點事,反而能讓你更早實現升職加薪?
1?? 你想要什么樣的職場回報?
我們先來問問自己:
你希望在財務崗位上獲得什么樣的回報?
是每個月多幾百塊?還是3-5年后升到財務主管甚至總監?
你覺得“只做份內事”是否足以支撐你實現這個目標?
很多人的模糊在于,他們一邊說想要高薪高位,一邊又死守著崗位說明書。
蘇格拉底說:“未審視的生活不值得過。”——未審視的職業路徑,也難以走遠。
2?? 你憑什么認為“多做”不值得?
這可能是很多財務人的“心聲”:
“多做就被當傻子用”
“干得多錯得多,還沒獎金”
“多做也沒人看到,何必?”
但我們要反問自己:
真的是“沒人看到”嗎?
你身邊有沒有升職的人,是因為主動做事留下好印象?
多做真的“虧”了嗎?還是你只看到了短期?
很多職場人高估了“公平制度”的作用,卻低估了“表現”和“主動性”在機會分配中的作用。
3?? 主動多做,帶來的隱形回報
主動多做這件事,其實背后藏著很多你看不到的“復利”:
積累口碑:別人未必每天夸你,但默默記得誰靠譜
拓展資源:鏈接更多的上層資源
打開機會:別人不愿干的事你去做,反而容易被看到、記住、提拔
訓練能力:每多接一次表格、報表、項目,對你的綜合能力都是加成
4?? 如果你是老板,你會提拔誰?
換個角度思考:
如果你是部門領導,會更信任那個“等命令再動”的員工,還是那個“主動攬事、經常補位”的人?
如果你是獵頭,會更愿意推薦那個有項目經驗、涉獵面廣的財務人,還是一位只做基礎核算三年的會計?
當你從“資源分配者”的角度出發,你會明白:多做的人,其實更容易被看中。
5?? 如果你始終“按部就班”,你會錯過什么?
最后思考一個問題:
如果你堅持“做多少給多少錢”的邏輯5年不變,你可能得到什么?
你會不會成為“可替代的財務螺絲釘”?
當公司開始裁員或調整結構時,你是否有“無法被替代的價值”?
有些代價是緩慢但致命的,比如你失去了升職的黃金窗口,也錯過了能力提升的最佳時機。
?多做一點,不只是表現,是未來的鋪墊
蘇格拉底說:“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心靈的火焰。”
同理,升職加薪也不是索取,而是贏得。
如果你真的想要在職場中破局、躍升,就要從“多做”中鍛煉“多值”,從主動中獲取主動權。
留給你的反思問題:
你目前在工作中,有沒有一個“主動承擔”的小項目?
你的領導知道你有哪些隱藏的能力嗎?
如果下周你想升職,有什么你現在就可以開始做的事?
大志 簡介
企業財稅顧問 | 高級會計師 | 中國注冊稅務師
擁有20年豐富的財務管理實戰經驗,曾服務于中國企業500強及知名互聯網上市公司;
曾擔任上市公司、電商、制造業及物流集團的財務總監,具備跨行業、跨領域的深厚管理背景。
在財稅體系建設、預算與經營分析、業財融合實踐及稅務規劃等關鍵領域,積累了大量的實操經驗。
憑借扎實的財務基本功和卓越的戰略眼光,致力于幫助企業優化財務管理,提升綜合競爭力,推動業務持續增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