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
“一人住院,全家奔波”的
傳統陪護現象
正在被打破
4月,《廣東省醫療機構提供免陪照護服務試點工作方案》發布,確定廣州、深圳、汕頭、佛山、惠州、東莞、茂名、清遠等8座城市作為省級首批試點地區。
“免陪護”不是無人照護,而是不再依賴患者家屬親自陪護,將由醫療機構的專業醫療護理員,為住院患者提供24小時不間斷生活照護服務。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創傷骨科是該院首批開展免陪照護服務的科室。
在人口老齡化和少子化的趨勢下,傳統“家庭陪護”模式面臨許多挑戰。2022年廣東已有醫院試點探索“免陪照護”,推行三年來不僅減輕了患者與家屬的壓力,還減輕了醫護人員的負擔。
但在推動“免陪照護”試點建設中,仍然存在一些困境待解,能否將陪護費用納入保險支付體系?醫療護理員的職業發展道路在何方?
01
價格貴嗎?
較傳統“一對一”陪護
費用減少近半
“紅姨照顧我快一年了,把我照顧得很好。”
在東莞市厚街醫院康復科走廊,68歲的莫阿姨握著護理員紅姨的手,緩慢挪步。
2024年車禍致全身多處骨折的她,術后康復需長期住院。最初,她的兩個兒子輪流來醫院照料,但由于工作較忙,不間斷的照護為家庭帶來不小的壓力。
“一人住院,全家奔波”,這是很多住院患者家屬面臨的實際情況。
為有效破解這一難題,作為廣東省首批免陪照護服務試點城市,東莞在4家醫院共9個病區開展免陪照護試點,服務患者2970人。
東莞市人民醫院院長袁耀欽介紹,在試點病房,平均每月每位患者的陪護費用由傳統“一對一”模式的約8100元大幅下降至約4200元。由于專業護理更高效促進患者快速康復,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也從16.52天下降到14.32天,縮短了約2天,也減輕了患者家庭經濟負擔。
為何開展免陪照護后,康復效果更好,陪護費用反而下降?
東莞市人民醫院護理部主任朱小東說,此前,傳統“一對一”模式的陪護費用為270元/日,而免陪護“一對三”模式,2人一班互相協作,對3人一間的免陪照護病房進行24小時照護,陪護費降至140元/天,能高效滿足傳統“一對一”的照護需求,還提供了更專業的護理效果。
例如,有些患者身材高大,需要兩人合力才能幫他翻身,2人一班的免陪照護,避免了誤傷,也能在值班中隨時照應。
深圳寶安區中醫院和深圳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試點“免陪照護”。
不僅如此,東莞市人民醫院還自主研發了一套信息管理系統,設置管理端、護理員端、家屬端。護理員可以實時接收任務、交接班,家屬可通過視頻隨時查看患者護理情況等。
從今年4月起,廣東省公立醫院免陪照護服務價格標準落地。“免陪照護服務”主項目指“一對三”服務,即服務提供者同時為3名患者提供服務,設定價格為每位患者收費標準為140元/日;“一對二”服務每人收費180元/日;“一對一”服務每人收費280元/日。
政府實施最高定價時考慮了一些特殊情況。如護理員具備醫學職稱,可在上述收費基礎上再加收20%。個性化服務加收指向患者及家庭提供非本地常用的外語、少數民族語音等服務或其他滿足患者及家庭個性化需求、改善就醫體驗的增值服務,由醫院自主定價。
在免陪病房,醫療護理員楊麗(粉衣)正在幫助患者進行康復訓練。
推廣免陪照護試點,廣東省衛健委認為其意義重大。
目前,廣東老齡化速度不斷加快,2023年末,廣東全省常住人口中60歲以上人口已達到1809萬人、占比14.24%,65歲以上人口達1266萬人、占比9.96%。
尤其是失能、半失能老年患者住院時,家屬因工作無法長期陪護,“打工族”、雙職工家庭更是直接面臨陪護難題。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護理部主任王靈曉介紹,免陪照護服務充分尊重患者和家屬的意愿,提高照護服務的專業水平,也減輕了以前家庭自行雇請護工的費用,“從試點的效果看,病人和家屬的滿意度較高”。
“免陪護不是無陪護。”王靈曉說,對于患者來說,家屬的陪伴與照護仍是不可或缺的,家屬可以在探視時間里來到患者身邊的予以情感支持,幫助他們更好應對疾病的挑戰。也可以根據自身需要自行雇傭護理員。
02
誰來管理?
組建一體化團隊
護士護工分工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護士和護工的工作像兩條平行線:護士負責打針、吸痰等醫療行為,護工負責喂飯、擦身等生活護理。
許多醫療機構會通過招標與第三方公司合作,并向其收取管理費。院內設有護理人員服務中心,患者自行和該機構聯系,費用由第三方公司收取,護工的護理質量也由第三方公司監管。
這兩年,在廣東不少醫院,兩條平行線開始有了交集。
從2024年11月開始,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就在骨科中心的10個病房率先開展了“免陪照護病房”試點。每個試點病房配備專業醫療護理員,編入相應的護理團隊,和醫護人員形成小組制的一體化照護團隊,同步更新同組的患者病情、護理等級和照護需求等情況,讓患者得到更好照護。
王靈曉說,在以前,護工雖然衣食住行全在醫院內,但管理權限和收入分配隸屬于第三方公司。醫院并不參與直接管理。但現在,護理員的工作由護理部、科室和第三方機構共同監督完成,實現了從松散型管理到緊密型合作的轉變。“不管是護理員的培訓、考核和護理質量監管,護理部需要參與其中。”
對患者家屬來說,最大的改變是,不需要一對一請護工了,整個流程更方便、更安心。
一名在珠江醫院創傷骨科住院的患者家屬李先生稱,以前請護工雖能減免照護壓力,但護工不能實現24小時照護,比如在用餐時間還需要找一個“頂”上,現在經過科室的管理與篩選,照護質量更有保障。
醫療護理員實現了“專科化”,承擔的責任也更大了。王靈曉介紹,將護理員編入科室的護理團隊之后,他們需要在護士的安排、指導和監督下完成一些生活護理工作,也要參與交接班、床邊查房等診療活動,甚至是參與管床服務,通過及時反饋患者生活照料的需要,為醫護人員醫療決策提供依據。
從傳統護工轉變為專業醫療護理人員,工作職責和照護邊界有很大不同。王靈曉說,比如清理病人的排便,醫療護理員不是只負責清潔,還需要觀察排便情況,出現異常就要及時通知護士。“但有一點,護理員嚴禁從事醫療護理專業技術工作。”
創傷骨科護士長劉巧蘭(右一)正在介紹醫院的醫療護理工作。
在實際運作中,護士與護理員是共同服務患者的“師生”。珠江醫院創傷骨科護士長劉巧蘭說,科室目前共有12名固定醫療護理員,一方面,護理員“跟師”,從專業護士身上“學本事”,另一方面,護士要對護理員專業照護的質量“負責”到底。每逢月底,她把護理員的表現結果報給陪護公司,讓第三方公司根據當前表現為護理員計算薪酬。
為更好保障醫療護理員權益,廣東衛健委要求,試點醫療機構要關注醫療護理員身心健康,改善醫療護理員工作環境、值班和后勤保障條件。試點醫療機構和第三方陪護機構可探索為醫療護理員購買職業風險相關保險,降低工作風險,保障醫療護理員和患者雙方權益。
從護工成長為醫療護理員,珠江醫院創傷骨科護理員楊麗感到了職業發展的道路更寬了,學會的技能更多元,既知道如何更科學、專業地幫患者翻身、喂藥,也能協助護士為患者行康復訓練。
更重要的是,她能與護理人員共同排班更深入參與到患者健康管理中,再也不需要在不同科室之中流動,感覺成為了科室的“一分子”,不再是局外人了。
03
推廣難嗎?
護理人才有缺口
專業化程度不足
無論是醫院還是第三方公司,都強調醫療護理員人才培養的重要性,這是目前在更大范圍推行“無陪護”模式面臨的痛點之一。
一個不可忽視的現實是,目前多數醫療機構護理員文化程序較低,未經歷過職業相關的規范化培訓,其崗前培訓與職業資格培訓基本由社會機構與醫療機構負責完成。
在廣東的多家試點醫院,醫療護理員的培訓被擺在重要位置。
深圳市龍崗中心醫院創新導入人文醫學內容,分層分類培養200余名護理員骨干;珠江醫院護理部探索了“通科+專科”的分層級培訓體系。其中通科培訓由護理部遴選高年資護士作為培訓師資,傳授生活照護、基本照護和心理支持等基本技能,專科照護培訓即護理員分配到專科后,結合病區特點進行專業培訓。
“照護也需要分專科。”珠江醫院創傷骨科副主任于博介紹:由于骨傷患者的體位搬動等也有更高的專業技能要求,沒有經過專業培訓的照顧者,一旦操作不正確,可能導致二次損傷的風險。
所以,從去年11月試點以來,12名持證護理員接受超50課時的專業培訓,涵蓋生活護理、功能鍛煉、急救演練等18項技能。
正式上崗后,護理員職業道路在何方?
王靈曉說,在完成培訓并成功上崗后,醫院根據護理員星級認證制度,將其能力與崗位、績效掛鉤,激發職業潛能,在醫院內部探索了一條護理員的職業發展道路。
王靈曉認為,因為傳統觀念的影響,許多人認為護理員承擔的是“照顧人”的臟活累活,缺乏社會尊重,所以很難吸引一些年輕人加入行業,若能設計一條成熟的職業發展道路以及是合理薪酬體系,能吸引更多有潛能的年輕人加入到醫療護理員的行業之中。
面對醫院“免陪照護服務”的改革,當前護理人才培養體系也迎來了重大的變革。
廣東省護士協會會長彭剛藝說,未來3年內,協會聯合全省各職業技術學院將在3年內培養3萬名健康照護學專業畢業生,為全省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輸送專業健康照護師、醫療護理員和助理護士。
廣東省護士協會榮譽會長陳偉菊介紹,目前護理員職業資格缺乏官方認證體系,醫療護理員職業上崗證及職業技能等級體系暫未取得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官方認證,所以醫療機構較難引進年輕化、規范化和專業化的醫療護理員隊伍,呼吁建立廣東建立統一的職業培訓和認證體系,提升人才的專業化程度與服務質量。
廣東省衛健委稱,今年將在全省范圍內原則上確定不多于3家評價機構開展醫療護理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目前正在申報階段,后續按程序確定評價機構后將盡快開展醫療護理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同時,政府正在研究制定醫療護理員專業培訓考核工作方案,優先為開展免陪照護服務試點工作的醫療機構培訓醫療護理員,并逐步實現全省醫療機構醫療護理員同質化培訓考核。
“免陪照護”的探索,牽涉醫療機構、家屬、護工和第三方公司乃至是護理行業的利益再調整,如何尋找改革的最大公約數,將是一場漫長的過程。
對醫院來說,將免陪照護做好,既能改善就醫體驗,積累患者口碑,也能大程度解放了護理團隊的壓力,也讓護理人員能朝著專科化和精細化方向發展;對第三方機構來說,醫院提供的免費培訓增加了員工的市場競爭力,但無論如何,這一次探索的最終受惠是患者——以正常價格享受到更專業的照護服務。
04
廣東探索將免陪照護費用
納入商保
從今年4月起,廣東省公立醫院免陪照護服務價格標準落地。根據要求,“免陪照護服務”主項目指“一對三”服務,即服務提供者同時為三位患者提供服務,設定價格為每位患者收費標準為140元/日;“一對二”服務每人收費180元/日;“一對一”服務每人收費280元/日。
“目前,免陪護服務的政府定價與市場價相差無幾。”深圳市龍崗中心醫院護理部主任陶艷玲說,即便如此,這筆費用對許多家庭來說仍是不小的支出。因為,現階段“免陪照護”模式產生的費用為醫保自費項目,商業保險覆蓋不足,部分低收入家庭難以承受。
此前,福建省作為全國首個探索“無陪護”病房的省份,該省醫保局將生活護理費用與醫院的醫療護理、耗材費用打包,納入醫保支付,個人先行自付30%,其余70%按照基本醫保規定支付。
這一次廣東也提出要完善支付機制。
一方面,醫保部門進一步理順相關醫療護理比價關系,明確免陪照護服務價格,探索將免陪照護服務費用納入城市定制型商業健康保險保障范圍;另一方面,也支持保險公司積極探索將免陪照護服務費用納入商業保險,通過開發新的保險產品或將現有險種進行升級優化,覆蓋免陪照護服務的相關費用。
保險經紀人姚紅稱,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陪護需求預計有大幅度提升,業界有望將免陪護服務納入現有的醫療險中,或者是開發新型護理險,覆蓋免陪照護服務的相關費用,為患者家屬降低費用支出。
News
來源|南方+客戶端
編輯|蔡澤純
校對|居偉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