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阜康醫院的走廊里,總能看到一個步履匆匆的身影——索珍。從青澀護士到全國勞動模范,索珍用20年的堅守在雪域高原上守護著生命的希望,在平凡的崗位上閃耀出最動人的光芒。
圖為索珍的“全國勞動模范”榮譽證書 受訪者供圖
急診科的“格桑花”
圖為索珍 攝影:賈華加
2005年剛從西藏大學醫學院護理系畢業的索珍,帶著青春的夢想走進西藏阜康醫院從事護理工作。“我們家有很多親戚從事醫學工作。”索珍說,她從小就覺得從事醫學工作,與患者一起戰勝病痛是非常神圣的一件事。
圖為索珍的西藏大學醫學院畢業照 受訪者供圖
“從事護理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同情心和責任感。”索珍在工作中力求謹慎仔細、熱情周到,即使是簡單的扎針、換藥這樣的工作,她也一絲不茍地為每一名患者服務。
在急診科的日日夜夜里,索珍將南丁格爾精神化作了實際行動。2018年寒冬的一個上午,一名突發心肌梗塞的患者被緊急送醫。面對心臟驟停的危急情況,急診科護士長索珍帶領團隊展開了一場與死神的賽跑。當患者蘇醒后得知自己“死而復生”的經歷時,這位藏族漢子十分感激,事后他向索珍和急診科的全體醫護人員送上了感謝信及哈達。
“在急診科,這樣的生死時速幾乎每天都在上演。”索珍說。她的辦公室里,掛滿了患者送來的錦旗和哈達。最讓她感動的是2016年父親去世時,許多曾經的患者自發前來幫忙。“這些非親非故的人,讓我在最黑暗的時刻看到了光。”
圖為索珍收到病人及家屬送來的錦旗 受訪者供圖
工作中索珍對待患者的真誠和耐心、細致與嚴謹,時刻感染著身邊的每一位護士,在日常工作中索珍也十分關注團隊成員的思想狀況和工作狀態,在科內同志生活及工作有困難時第一時間給予關心。
“作為護士長,我不僅要關心患者,更要關心團隊里的每一位成員。”索珍說。
作為一名醫務人員,索珍在日復一日的堅守中奉獻自己的愛心,2020年索珍獲得“全國勞動模范”榮譽稱號。
“勞模精神是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風雨無阻、勇敢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索珍說,我珍視勞模榮譽,也愿意將勤勞的雙手及滿腔熱情奉獻在醫療衛生這平凡而又偉大的事業中去。
廢墟上的守護
2025年1月7日,日喀則定日縣發生6.8級地震。得知消息后,索珍立即報名參加醫療救援隊。“那里是我的家鄉,我熟悉當地語言和風俗,我去最合適!”這已是她第三次踏上抗震救災的征程。
作為一名黨員,索珍積極響應號召,發揚英勇無畏、敬業奉獻精神,曾參加汶川、玉樹抗震救災工作。
踏上前往定日抗震救災的征程,往昔參與玉樹、汶川抗震救災的經歷,那些在廢墟中掙扎的身影、流離失所的痛苦以及眾志成城的力量一一浮現在索珍的腦海。
“前往家鄉抗震救災,使命感在心底燃燒得更為熾熱。”
走進災區,眼前的景象讓人揪心,房屋倒塌、道路中斷,每一處景象都在無聲地訴說著災難的無情。在措果鄉的廢墟間,索珍和隊員們頂著余震和風沙,一個帳篷接著一個帳篷巡診送藥。
索珍所在的醫療組在吉翁村巡診送藥時,遇到一位年近八旬的孤寡老人,老人雙腿被倒塌的房梁砸傷,醫療組不僅為老人精心治療,還自發湊錢幫助她渡過難關,真誠善意的目光與遞出的援助之手,讓寒冷的災區充滿暖意。
“離開之前我給老人留了自己的電話號碼,并告訴老人有需要我們盡最大努力幫忙。”索珍回憶說,我們離開時老人緊緊攥著我的手不愿松開。
圖為索珍在定日抗震救災一線巡診 受訪者供圖
“在定日抗震救災的過程中,發生了許多感人的場景和畫面,但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中國速度和中國力量。”
索珍動情地說,我們接到命令立即趕赴災區,到達時危重病人已經全部轉移完畢,不得不驚嘆在自然災害面前政府響應速度之快。同時,現場救援隊員的堅守、志愿者的無私奉獻、社會各界的支持、受災群眾的互助,這些感人的一幕幕彰顯了各族干部群眾患難與共、眾志成城、中華民族一家親的磅礴力量。
圖為赴定日抗震救災的西藏阜康醫院緊急救援隊 受訪者供圖
從青澀護士到護士長再到門診辦主任,從抗震救災到抗擊疫情,索珍的榮譽證書摞起來有半人高,但她說最珍貴的獎勵,永遠是患者康復時的笑容。正如她總對年輕護士說的那句話:“我們多救治一個人,高原上就多一個幸福的家庭。”
來源:中國西藏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