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圭海四記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圭海四記專注于閩南本地化文史研究,主要記錄以海滄為中心的龍同海地區的文史現象,因地域及見識局限,難免主觀臆斷,歡迎指教、批評。
以下合計約692字,如有缺失、紕漏,敬請留言告知:
崇禎《海澄縣志》
三都故濱海地鹵多,儉歲而邇者鯨鯢鼓浪,民尤枵如。邑侯梁公兆陽議就安邊館廢址置倉備焉,捐俸金百。而耆民李文諧以梁侯有餉功也,捐金肆百,置義田酬其意,而所置田多屬虞苪。邑侯金公汝礪繼之,慮其歲久而溷也,且墜厥羙,更捐俸金百,與諸紳耆相與鼓勸竣其事,置義倉一、社學一,蓋庶幾養民致賢之意云。義田計種三石八斗,坐許茂南洲界,每早晚二冬,共輸稅谷九十石。令濠門司出內董其事,備緩急惟謹。海濱于是乎樂倉箱而歌,澄之有桓武也。
康熙《漳州府志》
按縣舊有義倉二所。一在大泥天妃宮內,萬歷十年建。一在三都,崇禎五年,知縣梁兆陽建,并相本倉余地設立社學,教養兼焉。一社學社倉,在海滄,舊為安邊館。萬歷間,館廢,其地變鬻民間。崇禎四年,知縣梁兆陽贖還,更筑為采風發賑之區,及士民講學讀法,題曰「觀化堂」,而其內為社倉。
乾隆《漳州府志》
按縣舊有義倉二所。一在大泥天妃宮內,明萬歷十年建。一在三都,崇正五年,知縣梁兆陽建,并相本倉余地設立社學,教養兼焉。一社學社倉,在海滄,舊為安邊館。萬歷間,館廢,其地變鬻民間。崇正四年,知縣梁兆陽贖還,更筑為采風發賑之區,及士民講學讀法,題曰「觀化堂」,而其內為社倉。
光緒《漳州府志》
按縣舊有義倉二所。一在大泥天妃宮內,明萬歷十年建。一在三都,崇正五年,知縣梁兆陽建,并相本倉余地設立社學,教養兼焉。一社學社倉,在海滄,舊為安邊館。萬歷間,館廢,其地變鬻民間。崇正四年,知縣梁兆陽贖還,更筑為采風發賑之區,及士民講學讀法,題曰「觀化堂」,而其內為社倉。
注曰:安邊館廢棄后,邑令梁兆陽改建為社倉和社學,由此可見明末月港時代海澄的富庶。
合集推薦:
《海滄方志匯編》分章節索引:
●卷二|規制志
茲土久遠,追遠不易,只為留存一個有溫度的圭海記憶。
圭海四記
Amoynotes
中國·廈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