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響原創 · 作者|呂玥
影視行業的2025年,多重挑戰加速顯影。
一方面,用戶注意力日益碎片化,使得長劇集敘事所需的鋪墊與節奏把控,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但另一方面,大家又將“深度沉浸感”、“故事有厚度”視為優質內容的核心標準之一,這種矛盾需求不斷拷問著創作者。
看向行業內,以“提效”為核心的工業化革命已全面鋪開,從前期策劃到后期制作都在盡可能數字化。但就在生產效率指數級提升的同時,市場上的爆款劇集卻似乎不增反降,大部分傳統長劇都面臨著“注水淘汰”的陣痛。
而更具顛覆性的是AI技術的深度滲透。智能生成劇本、動態角色調整、自動化剪輯等工具已從概念走向實踐,但創作者群體卻陷入集體焦慮:既恐懼被技術取代的生存危機,又因缺乏對AI工具的系統性認知而陷入應用困境。
這些挑戰,既是對傳統影視行業的顛覆性考驗,亦暗含著產業升級的突破契機。具體要如何突破,在2025愛奇藝世界·大會上(后簡稱“世界大會”),愛奇藝以十五年沉淀的產業縱深,通過內容業務的重構、科技產品的創新接入、以及商業模式的升級,為我們提供了一套清晰系統性的解題框架。
長+短兩手抓,犬儒時代的情緒對沖方案
“我們身處在一個‘犬儒化’特征明顯的時代,大家都是清醒的局外人。”
在世界大會上,愛奇藝首席內容官王曉暉以古希臘哲學概念“犬儒主義”為切口,解讀當下大眾呈現出了一種“清醒的矛盾”,既渴望從現實中短暫抽離,又需要情感錨點對抗虛無感。
愛奇藝首席內容官王曉暉
投射到文化消費領域,一是表現為內容需求的雙重性:要“微短劇”解壓,以解構現實的爽感消解無力感;又要用“長劇/電影”重構意義,以嚴肅敘事尋找精神支點;二是審美取向的折疊:既接受霸總甜寵、重生逆襲,又推崇大劇和電影獨樹一幟的視聽美學。
在此清晰洞察基礎上,愛奇藝給出了“犬儒時代的情緒對沖方案”——長+短“兩手抓”。長劇和電影是“建構的真”,引發廣泛大眾共情;微劇為觀眾帶來生活陪伴,提供“解構的爽”。
具體來看,長劇正經歷著刀刃向內的自我革新。
聚焦精品是不變的準繩。過去精品很難定義和量化,但如今愛奇藝將其具象為雙重維度:以用戶喜愛度為核心標尺,又兼顧藝術情懷,形成量產商業片與質產高質量作品的雙軌投入。
為適應市場變化,長劇的集數和時長必須要變短。對用戶而言是在以“高密度”的敘事制造深層情感羈絆,而站在平臺角度,這也是為提高投資回報效益。“一個低效益的行業,如果想生存和發展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要研究市場變化,把投資回報的效益提高。”愛奇藝創始人、CEO龔宇說道。
當然,變短并不是變少,愛奇藝表示會合理增加項目和預算。從此次世界大會上公布的片單看,供給依然豐富多元——
劇集方面,五大劇場廠牌實現了內容差異化布局。迷霧劇場、戀戀劇場和小逗劇場分別對應懸疑、言情及喜劇題材,其中迷霧劇場公開了與紫金陳的合作,將開發白灰黑三色漩渦系列新作。大家劇場以文學經典解讀時代,將推出《生萬物》《高興》等精品;微塵劇場聚焦《在人間》《半個月亮爬上來》《雖然不能同時擁有一切》等創新迷你劇集。同時,愛奇藝還有《臨江仙》《雙軌》《八千里路云和月》《大生意人》《唐朝詭事錄之長安》等多部頭部IP來滿足用戶多元需求。
既有頭部IP開發,又以多元新作激活市場,這背后是對代際審美迭代的精準捕捉。龔宇在世界上會上也特別提到,社會心態在變、用戶審美在迭代,年輕一代總有其最新的認知和體驗,平臺有必要給予更多有創意的年輕創作者機會,以此避免老套路的延續。
長劇之外,愛奇藝將微短劇定義為了“增量業務”。
龔宇曾在微短劇盛典上提到,過去十多年互聯網技術只將電影院的內容搬到了網絡上,而微短劇是基于人機交互、大數據算法、大小模型等技術創新應運而生,有更明顯的顛覆性。面對當下已適應新技術的用戶,平臺應當去滿足需求。
自去年9月正式入局,愛奇藝就將行業統稱的“短劇”更細分為微劇(單集時長集中在1-5分鐘、以豎屏為主)和短劇(單集時長在5-20分鐘、以橫屏為主)。
短劇方面,愛奇藝推出“短劇大劇計劃”,核心亮點在長短互鑒,《靈魂擺渡》《唐朝詭事錄》等優質IP均將延伸開發,推出短劇作品。
微劇方面,愛奇藝在產品層面進行相應的更新:愛奇藝極速版APP將會改名為愛奇藝微短劇,內容重心會完全轉向微短劇。同時,因微劇本身制作周期短、迭代速度快,傳統長劇那種大投入做精品的模式并不適配,所以愛奇藝也是“輕裝上陣”,側重開放合作。在世界大會上,愛奇藝推出了精品微劇千部計劃、百部港片微劇計劃、普法微劇萬集計劃、古龍IP微劇計劃及國安、公安微劇計劃五大內容計劃,旨在運用愛奇藝在題材類型上的優勢,打造更具有差異化和競爭力、且能提高微劇品質的作品。
做傳統影視與AI技術的“超級接口”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的世界大會上,AI的“含量”達到新高度。在AI正全面滲透并改變著影視和內容平臺的進程中,愛奇藝率先讓我們看到了一系列落地的“真東西”。并且作為同時鏈接創作者、用戶的平臺,愛奇藝的AI技術和產品應用也是“雙向賦能”。
面向用戶,愛奇藝的思路是用AI去做抓住用戶注意力的有效工具。愛奇藝基礎架構與智能分發事業群總裁劉文峰表示:“無論AI還是人類,抓住用戶的注意力才是創作好內容的核心。”
愛奇藝新推出的"跳看"功能正是基于這一邏輯。
用戶只需簡單上下劃動,就能在不錯過精彩的前提下高效觀影,直觀上這是種對用戶觀看習慣的回應。在倍速已成為追劇常態的當下,用戶反復拖拽進度條反而容易跳過精彩點;通過AI對視頻畫面深度分析,就可以更輕松找到真正推動劇情發展的精彩點,也就是用戶最想觀看的部分。
同時劉文峰介紹,越來越多真實觀看行為被記錄,AI模型會不斷優化精彩點的識別結果。同個視頻不同用戶都“跳看”自己喜歡部分,本質上就已變成不同的視頻。這其實也為用戶提供了“千人千面”的個性化觀看體驗。
當然這也是種相當有冒險精神的創新,創作者可能會存在對作品完整性體驗的擔憂。劉文峰表示,這其實是給了用戶更多選擇權,“我們希望大家能夠把跳看當做自己日常使用的功能之一,在任何時刻想用就用,不用也可以更好地消費精彩的內容。”而用戶每一次使用跳看也是在為好內容投票——只要內容足夠精彩,就不會被跳過;只有真正具備敘事張力的作品,才能經得起片段化檢驗。
愛奇藝基礎架構與智能分發事業群總裁劉文峰
除了“跳看”,愛奇藝在AI技術上的創新點還有個人智能助手“桃豆”。
去年,愛奇藝推出了AI互動產品“桃豆世界”,讓劇中角色和用戶互動,上線以來推出了近千個角色AI,累計聊天輪次已超過一億輪。這一產品成功讓劇集IP的生命力延續,即便劇集播完,劇中角色還能持續與粉絲建立情感連接。
今年,愛奇藝的桃豆2.0進化成為了智能助手。用戶在愛奇藝APP首頁及長視頻半屏播放頁的底部中央區域找到入口后,短按可進入多功能交互界面,語音詢問桃豆喜歡看的內容類型,預約即將上線的內容等等。長按操作則可喚醒語音對話功能,以Chatbot為主要形態的應用,讓用戶能夠與AI擬人化社交,一定程度上也豐富了用戶的創新體驗,可增強用戶粘性。
面向創作者,愛奇藝則是承擔起了傳統影視與科技的“超級接口”這一重要角色。
龔宇在演講中提到,目前有兩種方式可提高影視工業化水平:一種是規則變化,比如微劇會將劇本開發和制作分開,以模塊化協作來提效,不過這對藝術性較強的作品可能不適用。另一種方式就是用AI。
當創作權從人類獨享轉向人機共治,影視工業化已步入了"腦機協作"新階段。目前愛奇藝已構建起了全流程AI工具鏈,在內容創作的每個環節上都有AI技術來賦能,讓好內容被更多人看到,也讓運營效率指數級提升。
在前期策劃階段,“劇本工坊”可實現拆解與評估劇本,智能劇本評估系統在大約三十分鐘內完成一部五十萬字劇本的全面評估并輸出一份清晰系統的報告。“影像工坊”可支持多項AI驅動的場景和角色設計服務;還有“影視知識庫”作為創作輔助平臺,能夠節省創作者查閱大量的參考資料的時間。
在影像制作階段,愛奇藝在虛擬制作領域已有二十多項專利技術,去年使用這一能力的項目數量同比增長50%。目前愛奇藝在橫店的虛擬攝影棚也升級為旗艦棚,從硬件設備到軟件系統,整體配置全面提升。同時,愛奇藝也發布了自研QClip一體機升級版,遠在千里之外的拍攝現場的畫面幾分鐘之內就能上傳到愛奇藝智能制作云端。這一產品也已在多個項目中落地應用,累計上傳素材超過 50萬條,拍攝總時長超過 6000小時。
在宣發階段,還有“馬良”平臺自動分析視頻內容生成強視覺效果的宣傳海報,“繆斯”可以基于長視頻內容自動完成剪輯、包裝,生成適合在站內外傳播的種草視頻,過去一年平臺已經制作了 64萬條短視頻,站內外總播放量達108億次。還有AI驅動的廣告平臺“奇炬,讓廣告素材生成和投放的效率進一步提升。
內容即入口,圍繞IP構建商業新生態
不論是迪士尼用樂園構筑童話帝國,還是奈飛從內容跨界游戲與零售,全球流媒體其實都已形成共識:內容不僅是流量的入口,更是撬動消費力的支點。愛奇藝的思路也是如此——在“內容即商業”的底層邏輯下,以線上線下雙軌并行的生態化布局,探索IP價值邊界持續拓展的新路徑。
線上,在會員增值和廣告業務之外,愛奇藝正式宣布開展內容電商業務。
當用戶為《狂飆》中高啟強的同款豬腳面下單,因《蓮花樓》李蓮花手持的玉佩掛墜而沖動消費時,愛奇藝已悄然驗證了內容與消費的化學反應。這種“觀看-種草-購買”的閉環并非偶然——用戶在劇情高潮時分泌的多巴胺,與商品的情感符號屬性結合,會形成獨特的“情緒溢價”,并愿意為劇集的周邊和同款下單,直接將注意力轉化為消費力。
同時內容電商,實質上也是對會員價值的深度挖掘。在長視頻行業用戶增長見頂的存量時代,會員精細化運營已是平臺的必要動作,諸如構建多層級會員服務體系、持續豐富專屬權益矩陣等舉措已是平臺標配。內容電商通過打造與IP深度綁定的消費場景,平臺既能借助優質內容的情感聯結與IP勢能,激活存量會員的消費意愿與購買力;同時還可吸引非會員用戶向付費會員轉化,形成用戶資產與商業價值的同步增值。
當然這一切都建立在愛奇藝擁有做內容電商的能力和優勢。
如今直播電商的競爭焦點已從單純的價格博弈轉向內容場景的重構,用戶留存不再依賴“一二三上鏈接”叫賣式話術,而是考驗能否通過強內容屬性建立差異化的消費心智。愛奇藝的核心競爭力恰好正在于此:其擁有內容創作能力,可以為直播場域搭建更具創新力的場景。
同時,愛奇藝還有更多IP、藝人明星可借力。這一優勢,能夠為商家拿到原本高預算才能夠合作的資源,并提供高性價比的內容電商方案,將電商貨架邏輯升級為“IP-情感-消費”的新模式。
再看線下,愛奇藝的核心是通過主題商店、樂園和全感劇場等等來挖掘和延續IP商業價值。
首先是衍生品專賣門店“愛奇藝奇小貝”,既是衍生品零售終端,也是IP價值的實體展演場,目前已經在北京和上海開店。消費者在此購買的不僅是商品,更是對IP喜愛度的實體化寄托。龔宇表示:“我們的目的,就是希望出品方、內容制作方和我們一起把IP價值進一步挖掘出來,反饋到投入上。”
奇小貝 《愛你》主題月活動
其次,愛奇藝在技術驅動的沉浸式體驗上一直在投入。愛奇藝全感劇場,通過VR技術與AI交互帶給消費者更具新鮮感和沉浸感的娛樂體驗,比如在《風起洛陽》VR劇場觀眾佩戴設備即可踏入那個繁華又神秘的故事中。目前愛奇藝全感劇場在全國已有50家,愛奇藝預計今年還會再增開20-30家。
此外,中型的愛奇藝樂園,現在已在揚州、開封兩個城市立項。把IP價值變成線下的物理存在,這條路也已經有迪士尼、環球影城、樂高、泡泡瑪特等諸多玩家驗證,若能成功打造具有吸引力的線下樂園,并通過門票、周邊商品、餐飲等多種方式實現盈利,那么線下樂園也有望成為新增長點。
無論是通過"長劇造夢"與"短劇陪伴"的節奏共振,還是借力AI技術雙向賦能,將IP轉化為可觸摸的實體消費符號,用全場景體驗整合——這些看似分散的革新脈絡,實則都是在"用戶本位"的戰略坐標系中,形成了嚴密的價值閉環。
當行業面對變革挑戰,這種堅持反而能夠催生出獨特的生態韌性,率先看到并把握機遇。這或許揭示了內容產業顛撲不破的真理:誰能持續創造“既帶來即刻愉悅,又留下長久回響”的內容體驗,誰就能在行業震蕩中找到恒定價值支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