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城市遺產保護強調將歷史城鎮的保護與經濟社會的發展聯系起來,在保護城鎮歷史空間的同時,促進其發展并適應現代生活。依靠廣大市民的共同參與,城市遺產才有可能實現真正的系統性保護和積極有效的維護管理。
本文字數:1015字
閱讀時間:3分鐘
作者 | 張松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市規劃歷史與理論分會副主任委員、名城分會委員,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
城市作為人類文明的中心已有數千年歷史。“一個城市的歷史遺跡、文化古跡、人文底蘊,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城市遺產是數代人勞動與智慧的結晶,是公共歷史在空間上的積淀,理應是人民的共有遺產、市民的共同財富。城市遺產保護強調將歷史城鎮的保護與經濟社會的發展聯系起來,在保護城鎮歷史空間的同時,促進其發展并適應現代生活。
麗江。張松攝
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遺產,麗江的城市特色主要表現在“天人合一”的古城風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文化景觀。保護中求發展、發展中守特色,是麗江的城市發展理念。麗江的保護既包括自然山水環境,也有人文歷史風貌,還有多民族的美好和諧生活。麗江的區位優勢并不明顯,卻成為人氣旺盛的旅游目的地,反映了中國特色名城保護實踐的探索成果,也證明了保護就是發展理念的科學與先進。
揚州古城內的仁豐里歷史文化街區,明清時代形成的魚骨狀街巷構成了活著的社區遺產。10多年來,街道基層政府主導推進“自下而上”的保護方式,以歷史環境保護為線索,依靠原住居民開展社區治理。通過保護更新行動,老房子老院落得以修繕,社區生活的原真性得到保護,實現了以百姓幸福生活為目標的基層民主治理。仁豐里社區治理實踐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的一處生動注腳。
無論麗江城市保護還是揚州街區的微更新,都是城市遺產“共有、共保、共享”的實踐案例。城市遺產是構成人們共同身份的基石。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不只保護管理城市里具有重大意義的單體建筑遺產,也要對歷史城區、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地段實施整體性保護更新。整體性,包括了政策、制度、資金、技術以及公眾的參與。因此,依靠廣大市民的共同參與,城市遺產才有可能實現真正的系統性保護和積極有效的維護管理。
文化積淀和差異性是城市的活力所在。改善居民的生活條件時,要充分考慮居民的生活需求,保留他們的文化和生活習俗。也要注意避免雷同,把地區的區位特征、歷史空間特色、地域文化特色研究透徹,與民眾需求進行創造性轉化和有機銜接。
歷史城區是有人生活居住的城市社區,保護和活化利用的成果必須惠及民生,促進經濟發展,這樣才能成為充滿煙火氣的、活著的遺產。
本文來源:《人民日報》 (2025年04月26日 第06版)
【免責聲明】本公眾號發布的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進行牟利。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于第一時間協商版權問題或刪除內容。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地方動態 | 2024年度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十大看點公布
點擊圖片閱讀全文
專家視點 | 傳承保護行政區劃歷史文化
點擊圖片閱讀全文
會議 | 傳承歷史文化 激揚城鄉活力——2024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青年學術論文丁蜀交流研討會成功舉辦
點擊圖片閱讀全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