暄桐是一間傳統美學教育教室,創辦于2011年,林曦是創辦人和授課老師,教授以書法為主的傳統文化和技藝,皆在以書法為起點,親近中國傳統之美,以實踐和所得,滋養當下生活。
暄桐第五階線上直播課程《靜定的滋養》開始臨寫楷書進階的高峰《多寶塔碑》,這是一座開頭難,中間難,結尾難的大山。
同為文本與視覺的藝術,一直覺得寫字和拍電影相通。落筆的一氣呵成,就是拍攝的一條過,那些被稱作“天賦”的瞬間,不過是拆解錘煉后的自然抵達。如何像拍電影式的項目管理,攻克書寫難題?暄桐林曦老師三步拆解,助力通關!
第一鏡:精臨,找到“關鍵”
侯孝賢拍《風柜來的人》,他認為處理劇本時重要的不是故事,而是講故事的方法。同理,如何用準確的筆法進行書寫,便是第一個課題。《多寶塔碑》的正文刻工十分豐富細膩,保留并還原了大量唐代書風的正統筆法,是唐代書法的重要碑刻之一。攻克這座大山,從對關鍵筆法的練習開始——3周精臨48個重點字,配合紅筆改,寫有質量的字。
第二鏡:補充,切換視角
人身處其中看不清全局,適時地切換鏡頭,才看得清全貌。《風柜》里那個遠一點、再遠一點的侯氏視角,不是偶然得來,而是源自《從文自傳》,那個俯瞰一切的視角。《多寶塔碑》用了大量唐代寫經的筆法,而《千字文》是當時寫經的教材,因此第二步,林曦老師指導我們要學會切換鏡頭,用智永禪師的《千字文》輔助書寫。先精臨顏真卿的字,再回過頭審視智永的墨跡,能讓我們獲得更立體的錘煉。第三鏡:通臨,氣息貫通
林曦老師提出把自己全然敞開,心中無礙地投入到整體,才能在精熟后流露作品的真正高度。侯孝賢崇尚直覺,比起象征更在乎氣息順不順。《風柜》里的經典鏡頭——幾個年輕人在大浪濺起的海堤跳舞,這是演員在當時氛圍下的即興,卻非常準確,讓氣息貫通始終。
攻克《多寶塔碑》最后一步,林曦老師表示也是從細節中回歸整體,通臨使氣息貫通。若有余力,還可選臨《玄秘塔碑》《孟法師碑》,體會《多寶塔碑》的來龍去脈。
“一氣呵成”,是起收筆的肌肉記憶,“神來之筆”,是錘煉后的水到渠成。當我們面對生活的難題,也是如此。真正困難的是一次解決所有難點,而我們只需要耐下心,用項目管理的方式,將大目標分解成階段性小目標,就能逐步攻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