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惠州這座"嶺東名郡"的街頭巷尾,活躍著一位特殊的文化傳播者與生命守護者。他既能在舞臺上吹奏千年古塤演繹文明薪火,又能在采血室里挽起衣袖傳遞生命希望。從2001年至今的23年間,惠州紅十字會志愿者葉勇明以驚人的毅力累計無償獻血249次,獻血量達7.31萬毫升,相當于18個成年人的全身血液總量。就在今天,2025年4月28日,他又完成新的生命接力——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為素不相識的患者點燃了重生的曙光。
一、生命之約:從獻血車到造血干細胞庫
2001年深秋,葉勇明第一次擼起袖子時,或許未曾想到這個決定會綿延成跨越世紀的堅持。當時看到電視里播放血庫告急的新聞,就想著能幫一點是一點。這個樸實的念頭,讓他從此與無償獻血事業結下不解之緣。隨著對獻血知識的深入了解,他從最初的每年兩次全血捐獻,逐漸轉為更科學規律的成分血捐獻,23年間風雨無阻地奔走在惠州中心血站。
2008年的一次獻血中,工作人員向他普及造血干細胞捐獻知識時,葉勇明當即填寫了志愿捐獻者登記表。今年1月,當紅十字會告知他與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時,他毫不猶豫地應允捐獻。為達到最佳捐獻狀態,他戒掉多年飲茶飲酒習慣,每天堅持鍛煉身體。就在今天,他大愛的捐獻了造血干細胞,續寫了"救人救到底"的生命承諾。
二、藝術惠民:文化志愿者的雙重堅守
在惠州文化藝術界,葉勇明還有另一個身份——惠州紅十字藝術團團長。自2018年接任以來,他將醫療急救知識融入文藝演出,帶領團隊深入社區、鄉村、企業開展"文藝+公益+紅十字精神傳播"特色文藝志愿服務。
2021年,他在西湖畔創辦"塤友之家",將八千年歷史的塤文化打造為惠州文化新名片。每周的公益塤課總會吸引男女老少圍坐學習,讓初學者三天就能吹響古塤。這個免費開放的藝術空間,既是非遺傳承基地,又是志愿服務驛站,培養大批的塤藝愛好者,每年為市民組織了多場惠民演出。當被問及為何選擇這個冷門樂器推廣時,他笑道:"塤土生土長,就像志愿服務扎根民間,最樸素的往往最有生命力。
三、星火燎原:從一個人到一座城
在葉勇明的感召下,惠州涌現出多個特色志愿團隊。"葉團長的獻血證比新華字典還厚",血站工作人員感慨。他的獻血證按年份整齊排列,最早的發黃證書上還印著"惠陽地區中心血站"的老名稱。這些見證時代變遷的證件旁,擺放著"無償獻血愛心大使獎""廣東好人"等榮譽證書。 如今,身穿紅馬甲的葉勇明依然忙碌:在獻血屋當引導員,指導塤友排練節目,帶隊參加惠民演出。當有人問及堅持的動力,葉勇明撫摸著古塤說:"每個生命都像陶塤,經過愛心之火淬煉,才能奏響美妙樂章。"
在惠州文明城市的進程中,葉勇明用熱血澆灌生命之花,以古塤傳揚文明之聲,詮釋著新時代志愿精神的深刻內涵。他的故事證明:最持久的熱血從不喧嘩,最動人的奉獻總是無聲,當千萬個"葉勇明"挽臂前行,便匯成了滋養整座城市的文明長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